寻找奇迹
世上的能人呀千千万, 我要歌唱英雄老模范。 黄河流水九十九道湾, 比不上他人生路途艰。 山高呀水长呀情义重, 比不过姜校长爱师生。 谁说是隔行呀如隔山, 几回回梦里我拜长安。 春风化雨的神禾塬呀, “培华”的红旗迎风展。 ——信天游
一
在这广阔的世界上, 我们苦苦地寻找着。 寻找人生的目标, 寻找生活的依据, 幸福的窝巢。 寻找不灭的灯盏, 寻找引路的火炬, 雨后的蓝天。 人为什么活着, 你我忙碌整天, 究竟为了什么呢? 远行的人们啊, 你要到哪里去? 哪里才是你理想王国, 安顿灵魂的港湾? 啊,人生呀, 无非是一场, 短暂又漫长的选择! 生活的成功与失败, 无非是你“选择”的结果。 姜维之最动人的故事, 一首大智慧的选择之歌。 恰巧我有幸亲眼目睹, 我是一个幸运的偏得者。
二
有一位哲人, 他貌似平凡, 却很不简单。 他是一位逆行者, 在人生的青春阶段, 生活刚刚露出笑脸, 随即就阴云密布, 雷鸣加上电闪…… 染坊主人的儿子, 也许有过不愁吃穿的童年。 此后他勤奋苦读, 成为了投身教育的, 有志向进步青年…… 这位有故事的老人, 如今他已经长眠。 可是我总觉得, 他老人家仍然健在, 那慈祥的笑容, 勤勤恳恳的姿态, 总在我们眼前浮现: 依然与命运殊死搏击, 仍然同困难坚决抗争。
三
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 他曾经是一位成功者。 年仅二十六岁的姜维之, 就担任了一所著名学校, 主持工作的副校长。 以后繁忙的日子里, 他本该在鲜花掌声里, 在成功的道路上迅跑。 可是一夜之间, 突如其来的一场风暴, 把他生命的航船掀翻。 冤案之后劳动改造、 变相的遣送如同流放; 屈辱与百般磨难、 无休止的管制熬煎…… 学校无辜停办了, 昔日的校长如同“囚犯”。 蒙冤中挨批, 监督种地挖渠, 陷入绝境的汉子, 屈辱挨饿咬牙忍饥…… 在生与死的边际, 苦苦挣扎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呀, 一个人的一生中, 能有几个二十年? 好容易熬到问题“改正”, 生命的阳光已经偏西。 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我见到姜维之先生, 他已经年近花甲, 两鬓斑白…… 然而, 苦难也给予了回报: 受尽折磨的人, 就像回过炉的铁锭, 更加坚韧纯洁如钢。 勤恳坚毅沉稳, 凝神静气执着。 原本书生的目力, 炼成了火眼金睛。 初次相见的时刻, 你猜不出他的身份。 异常朴素的衣着, 浓重的河南乡音。 是一位中原农民? 或者辛劳的园丁? 说话总是乐呵呵的, 和蔼睿智融合了亲切。 落实政策回城的老人, 眼瞅却快到退休年龄。 啊,风雨过后, 生活呈现出的, 并非是动人的彩虹。 老人家毫不气馁, 他手拄着拐杖, 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 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奔波。 要抓住最后的机遇, 把失去的青春岁月争夺。
四
故事的开头有些离奇, 难道是命运的安排? 要他在当年起步的地方, 把荒废的事业重新来过? 恰逢陕西数十位大学教授, 响应一位政协女委员提议, “在省会西安创办一所, 民办女子职业大学。” 机会终于找上门来, 幸运之舟驶到了眼前。 时任西安十三中学校长, 姜维之欣然响应并成为, “女大”筹备组主要成员。 他的第一个重要贡献, 还不是提供校舍和场所, 而是建议新建立的女大, 成为当年“培华”的延续。 历史中断了二十多年, 这才得以连接赓续…… 啊志在千里的老人, 刚刚遭受血雨腥风, 再度投入了澎湃汹涌。 面对改革开放大潮, 坚决选择了勇立潮头, 乘风破浪再度搏击。 用后半生的努力, 向世人公然宣称: 什么是百折不挠, 什么是坚强不屈! 当我了解到姜老的事迹, 惭愧之余扪心自问: 人应该怎样活, 路应当怎么走! 姜老用无私奉献的业绩, 把自己燃烧成一片光明。 熔铸成一尊雕像, 永久矗立照耀在人们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