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联播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有何发展进展与挑战?
2024-05-21 09:05:57
来源:飞行邦
作者: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陈楚仪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我国各地积极发展低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的进展最为迅速。大湾区具备应用先行、政策护航的优势,通过培育产业链、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有望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引领者。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进展如下:

   政策推动有力,吸引全球企业加速集聚。深圳正在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和“先进制造”中心,低空经济已确定为深圳未来的重要产业方向,并密集出台行业支持政策。《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制定将为参与低空经济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制保障。深圳还启动了建设数字化的低空融合低空系统,这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具有较强的基础和吸引力,一方面培育了大疆、顺丰、极飞等无人机头部厂商,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等行业参与者,且通过政策和场景先行先试吸引了德国Lilium落地。

   应用场景多元、市场需求旺盛和可持续。随着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人口聚集效应显著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低空市场需求日趋加大:(1)产业类需求:大湾区目前的通航需求主要集中在石油海上平台飞行和港口直升机引航,占据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业务量。(2)商业需求:观光娱乐、跨境飞行、城际飞行、空中通勤、空中摆渡等新业态模式快速增长。Sky Shuttle和Heliservices等直升机公司在香港、澳门、深圳长期开展直升机高端摆渡。(3)公共服务需求:无人机、载人级eVTOL在医疗救护、山区搜救、水下救援、火灾救援等应急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力。国外研究显示eVTOL可以将救护车的响应时间从11分钟缩短到5分钟。(4)区域发展需求:大湾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通过空中交通走廊或网络强化核心城市和县域乡村的连接,结合旅游观光等商业模式为县域乡村发展提供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促进低空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

图片来源:skyshuttlehk.com

   低空产业技术底座相对成熟,核心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创院理事长沈向洋院士将低空经济的技术底座分为三类:低空飞行技术(电机、电池、飞控、避障)、感知和通信技术(远距通信、通信安全、卫星导航、雷达)、数字技术(大数据、AI、数字孪生、模拟仿真)。在大湾区,比亚迪等头部动力电池供应商在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方面进步较快,腾讯在数字孪生、AI、时空计算领域的数字技术储备可以支持城市级大规模空域实时建模,华为、中兴在通信方面也有强大的技术积累,有利于实现低空空域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与此同时,大湾区以及我国发展低空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第一,城际和跨境飞行的监管体系较为复杂。空中交通的发展和商业化进程取决于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具体方式,而大湾区内地城市与港澳对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监管框架仍不一致。除了无人机以外,当前载人eVTOL正从有人驾驶朝无人驾驶方向演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活动目前已经有今年出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进行规范,然而香港、澳门暂时还没制定有关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法律,eVTOL等载人飞行器适用现有直升机飞行的监管框架。未来跨境空中“的士”服务需要考虑港澳与内地的管理规范如何对接。

   第二,航空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有待提速。全球来看,中短期内eVTOL供应链仍将以传统航空航天供应商为主,主要是民航监管机构要求载人级eVTOL的零部件和材料安全性对标民航客机。以德国Lilium的eVTOL为例,为了满足欧盟适航认证的安全标准,百分之75以上的零部件、配件和复材来自全球一级航空航天供应商,包括美国霍尼韦尔、德国代傲、日本东丽、法国Expliseat。当前以C919大飞机项目为契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链,也有利于加速我国低空飞行器产业链的培育。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议

   城市空中交通和低空经济的相关产业处于培育期,具有极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和潜在经济效益,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从以下方面进行布局和发展:

   (一) 保持对行业的长期跟踪和及时布局

   建议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等产业组织,长期跟踪城市空中交通及eVTOL产业的国内外进展。在产业布局窗口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包括eVTOL制造商在内的通航制造和运营企业,抢占低空出行行业和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推进通航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积极总结无人机的发展规律和政策演进,前瞻研制数字技术赋能的空中交通基础设施形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城市空中交通示范标杆区。

   (二) 聚合产学研力量重点突破关键技术

   城市空中交通的相关技术已成为交通科技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突破需要产业界和科研界共同形成合力。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和高校在航空、通信、计算机、材料科学等领域进行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重点突破适应航空标准的电池技术、雷达、光学和地理定位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难点,构建“硬件+软件+起降设施+运营服务”相结合的城市空中智能交通应用技术和生态体系。

   (三) 发挥政策和场景优势形成示范效应

   积极争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点示范,推动协调在大湾区开展融合空域管理试点工作,促进低空空域资源盘活、释放通航产业发展潜力。探索在具有高频需求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如应急物资运输、医疗救援)进行eVTOL飞行测试和商业试运行,提供先行先试经验,同时探索无人驾驶航空器在指定融合空域飞行的模式和路径,发挥城市空中交通在跨境飞行场景的优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通车
·下一篇:无
·粤港澳千人千里挺进大别山重走红军路(组图)
·叶丙勇:粤港澳千人千里挺进大别山重走红军路(组图)
·特稿:粤港澳千人千里挺进大别山重走红军路(组图)
·陈彦荣:“粤港澳爱国青年陕甘老区行”考察团走进红色南梁(组图)
·特稿:“粤港澳爱国青年陕甘老区行”考察团走进红色南梁(组图)
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