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唐晶晶、傅永曙:皖南事变探略
2024-04-19 17:04:44
作者:唐晶晶、傅永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41年的皖南事变,是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军部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它的发生,揭开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最初的抗战假象,那就是想借联合抗战之名,达到吞并及消灭中共军队的目的。国民党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做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反革命举动,致使新四军9000余人,损失7000人,只有2000余人在傅秋涛、黄火星等纵队领导的的带领下成功突围,保留了部分革命火种,继续燃起抗日的烽火。新四军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重建新四军军部,继续奔赴抗日前线,不怕牺牲,奋勇杀敌,最终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皖南事变是一段国人难以忘怀的悲惨历史,我们须加以研究,不应忘怀;牢记过去,走向美好的未来。

    一、国民党的阴谋及安排部署

    1939年1月,国民党在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其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于1940年夏秋遭到失败后,置日军侵略而不顾,认为局势对己有利,开始密谋计划,企图与日军配合夹击消灭八路军、新四军。

    1.1940年10月中旬,国民党方面策划了一场针对中共方面的“作战计划”,由何应钦和白崇禧牵头,他们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代表国民党向中共下达“移军”命令,也即想让八路军和新四军以配合国民党军联合抗日的名义,统一开往黄河以北的作战区域。

    2.11月底,国民党以第三战区的名义,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让新四军的皖南部队经苏南向北迁移。不等中共方面反应,之后不久,国民党又在12月8日加发“齐电”称,务必速移,这一次,国民党方用的是不容商量的语气。

    3.蒋介石在12月10日,对顾祝同下达了一个“妥为部署”的作战命令。蒋介石的原令:至期限(12月31日)该军仍不遵令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国民党从命令共产党军队开始迁移之时,就早有“围歼”的预谋和预备,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令其北渡”这样的说法,不过是其预备发起围歼战的一个障眼法。)

    4.蒋介石随即又在1941年1月17日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反咬一口,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其番号,将军长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并令汤恩伯、李品仙的20余万军队进攻江北新四军。至此,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达顶点。

    另据历史资料显示,事变前,顾祝同、冷欣等在军事上作了围歼新四军的如下部署:

    1.计划趁新四军从繁昌、铜陵北渡时,实行南阻北打;后因新四军改道东进,便采取东西夹击,东面借日军、汪伪军之力击之,西面则派重兵层层伏守,伺机袭击。所以皖南新四军在1941年1月4日出发, 到了6、7日就遭袭击。
    2.在泾县、宁国、宣城之间,建筑碉堡,占据各重要据点,封锁各交通要道,阻截围歼新四军。
    3.在新四军出发前,大肆逮捕同情新四军的地方人士和我方工作人员,妄想孤立新四军。
    4.突袭新四军中路部队(中路是二纵队和军直属队,包括教导总队),同时派出特务到处宣传新四军北移行动消息,故意向敌人告密,妄图借刀杀人,将新四军一网打尽。

    以上国民党这次军事上的整个部署是,企图先消灭皖南新四军,再进一步进攻东路及苏北新四军部队,然后进攻八路军。这从他们108师、40师调往太湖一带,而在华中、华北又调集数十万重兵,建筑层层密密的工事,可以证明:他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军纪,所以要取消新四军”,这完全是适应他们政治上需要的投降卖国的宣传,细读历史自会洞烛其奸。

    二、皖南事变中共中央的应对举措

    皖南事变发生后,噩耗传至中央,当时以毛泽东等领导人为首的中央部门高层,一时痛心疾首,至此将皖南事变引为与国民党作斗争的最深刻教训。随即,新四军军部、中原局和中共中央及时互动起来,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1.1月7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少奇每天通宵达旦,随时为新四军军部和延安的联系收转电报,提出建议,以便更有效地援救新四军军部。

    2.新四军军部叶挺与饶漱石于1月9 日,发电告知:“晨北进,又受包围……集全力与敌激战,拟今晚分拟突围北进,项英、国平于今晨率小武装不告而去,行动不明……”(电报明确说明,项英是带了人单独突围出去的,至于他的去向,因为不告别所以无人得知。)

    中原局刘少奇书记先接获到电报,之后刘直接电复叶挺等二人指示道:“ 既然项英和袁国平二人是不告而别离开部队,其行为自然违反了常规,但当下形势陷于水火之间,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叶挺带领大部队想办法尽力支撑,以尽量挽救全局。”

    3.1月10日,叶挺、饶漱石、项英等人紧急求救,项英甚至因突围失败而自请处分。毛泽东主席得知后迅速作出决策,指示叶挺和饶漱石继续执行北移任务,同时要求刘少奇和陈毅协助他们,并在政治上给予鼓励。

    4.1月12日,刘少奇向中央提出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来缓解皖南军部困境的建议,“请朱(瑞)、陈(光)、罗(荣桓)在山东准备包围沈鸿烈,苏北准备包围韩德勤,以与国民党交换。”第二天,中央采纳了建议。

    5. 1月15日,毛泽东收到新四军军部陷入绝境后的最后一封电报和叶挺扣押被俘时,怒不可遏。他电告周恩来、叶剑英并告彭德怀、左权、刘少奇、陈毅等:“蒋介石一切仁义道德都是鬼话,千万不要置信。中央决定发动政治上的全面反攻,军事上准备一切必要力量粉碎其进攻。”并强调说:“只有猛烈坚决的全面反攻,方能打退蒋介石的挑衅与进攻,必须不怕决裂,猛烈反击之,我们的温和态度须立即终结。”

    6. 1月15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及党中央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民党未投降,仍继续抗战,对国共合作仍不敢分裂,且怕影响对苏联的关系。刘少奇提议:以在全国主要的实行政治上全面大反攻,但在军事上除个别地区外,以暂时不实行反攻为妥。

    7.1月18日,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在重庆对国民党顽固派从政治上和宣传上进行了猛烈反击,并为《新华日报》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力的声讨。

    1月18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全面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真相。

    8.1月19日中央发电,进一步明确毛泽东提出的中共中央的方针,指出要在政治、军事和组织上采取必要的步骤,政治上全面揭破蒋之阴谋,但在防御姿态下动员群众;军事上要取防御战,必要时才打出去,打到甘川;组织上准备撤销各办事处。

    9.1月20日,毛泽东发布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军长叶挺,领导抗敌,卓著勋劳;此次奉令北移,突被亲日派阴谋袭击,力竭负伤,陷身囹圄。迭据该军第一支队长陈毅、参谋长张云逸等电陈皖南事变经过,愤慨之余,殊深轸念。除对亲日派破坏抗日、袭击人民军队、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另有处置外,兹特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着陈代军长等悉心整饬该军,团结内部,协和军民,实行三民主义,遵循《总理遗嘱》,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保卫民族国家、坚持抗战到底、防止亲日派袭击而奋斗。

    10.1月22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声讨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的滔天罪行,揭露国民党和亲日派的阴谋。向国民党提出悬崖勒马,取消1月7日的反动命令,停止挑衅,惩办“皖南事变”祸首,恢复叶挺自由,交还新四军全部人枪、废止一党专政,逮捕亲日派首领等解决时局的十二条办法。

    11.1941年2月15日,中共参政员致函国民参政会秘书处,表示国民党在未答应我党提出的解决“皖南事变”十二条办法之前,拒绝出席第二届参政会,以示抗议。

    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原局、新四军军部及时采取有力举措:

    1.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军部发出《关于打破反共军的进攻与敌寇“扫荡”的指示》,要求华中全党全军“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军事上切实的准备一切”,“加紧建立与巩固根据地的工作”,“各部队后方机关、地方党政机关须缩小隐蔽和战时化、游击化。”指出:我们将处于敌顽夹击之中,我们绝不能退让。我华中敌后军民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必须以英勇顽强的战斗,采取各种方式,机动灵活地进行有力的反“扫荡”斗争。

    2.陈毅电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对皖南事变后苏南的斗争方针:“我党以坚持华中阵地,打退20万大军为中心任务。你处即应坚持苏南根据地,打破冷欣之进攻为中心任务”,“苏南应立即布置长期坚持的游击战”,“为确保丹(阳)北、武(进)北,你们应抽调一个团的兵力到江宁、武进、丹阳去活动,宜在那一带布置巩固的后方”。

    3.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针对国民党新编第二军第十五师入侵鄂中随县南白兆山抗日根据地,实施自卫反击,连克青莲寨、天宝山、龙耳山等地,歼其1个团大部。

    4.继续对蒋介石采取“一打一拉”的政策,在全国展开猛烈的政治反击,深刻揭露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强烈要求严惩肇事祸首。

    皖南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共中央及中原局采取有效的举措,抓住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时机,把“皖南事变”这一坏事变成了发展、扩大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好事,且重建新四军军部,由损失9000人,整编后为90000人,部队迅速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达到了30多万人。

    三、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简述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遭受了巨大损失。皖南事变发生时,国民党包围了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指挥官上官云相谈判过程中被扣押,被包围多日的新四军只能分散突围。

    1.傅秋涛在与敌人周旋20余天后,率领残部从裘岭以南三节水地区突围。虽然成功撕开包围圈,但仍遭到国民党军的追击。傅秋涛的部队在老虎坪与敌人周旋,经过激战,最终不得不再分散突围。在这场生死抉择中,傅秋涛一行虽然英勇奋战,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傅秋涛的妻子陈斐然留下照顾伤员,他的女儿也被送给老乡抚养,使得整个经历更显残酷无比。

    2.在分散突围过程中,饶漱石被一国民党军连长盘查,他随即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银圆和金戒指,塞给了那位连长,得以逃生。后到金华,在教堂藏身几天又跑到了浙江永康,在吕公望的帮助下,饶漱石顺利到达上海,通过地下党组织,饶漱石被送到了江苏盐城。

    3.江渭清是新四军军部的骨干之一,面对重重阻碍的情况下,带领老1团的团长熊应堂、政委肖辉锡、支队副参谋长吴泳湘、老1团副官主任龙彪等同志,不畏艰险,紧密团结,潜行前进,毫不退缩,与战士们终于突围到苏北。

    4.军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长李志高、第2纵队参谋长谢忠良、军部代理协理员杨汉林、第1纵队新1团1营营长李元、第3纵队第5团2营营长陈仁洪、副营长马长炎等,历经艰险,突围抵江北新四军7师无为曾希圣处,于4月18日联名致电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职等将项、周尸秘密埋后,并以全力捕捉逃犯,半月有余,竞未得手。乃是续收干部数十,于4月10日最后突围。职等已安抵希圣兄处。”(现存南京军区档案馆)另据曾希圣1960年所作回忆录《皖江的抗日斗争》所载,“在皖南事变中英勇突围的健儿,一部分去了苏南,大部分从繁吕、铜陵一带突围渡江到了无为”,“共约700人”。(现存安徽省档案馆)

    5.第2纵队在司令员周桂生的带领下突围,遭到国民党三个师阻击,损失惨重,整个第2纵队只有少数将士成功突围。

    第2纵队在突围过程中,被国民党的主力包围,纵队司令员周桂生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政委黄火星所在的团被32集团军包围。经过二十余天的战斗,黄火星带领一部分战士成功突围,与新四军苏北军部成功会合。

    第2纵队作战科科长王培臣和新3团参谋长张日新带领战士们突围途中,几次遇敌,王培臣则利用过去在赣南打游击时跟陈毅学的四川话搭腔,冒充敌人部队番号巧妙通过。他们历经艰险,终于突出重围,北渡长江到达无为县集结。

    新3团2营长巫希权带领众人从左边突围,从何家湾走山路穿插到了繁昌县狮子山,共有200人突围出来。随后,便被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孙仲德派来的一个便衣班接到在无为高沟镇的新四军驻地。

    皖南事变新四军浴血奋战数十日,零零星星约有2000余人成功突围,为新四军军部重建奠定了基础,为全面抗击日寇侵略,增添了重要力量。

    四、皖南事变牺牲的团级干部

    皖南事变发生时,除项英、周子昆遇难、袁国平牺牲外,另有20名团级干部壮烈牺牲,他们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他们都是人民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根据 安徽省图书馆V2.0--安徽文献.首页  >> 专题文献 >> 皖南事变 >> 新四军“新四军皖南部队北移编队序列”名单,查知:

    1.朱镜我,   
    朱镜我(1901—1941),浙江鄞县人,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1941年1月12日,在皖南事变突围的过程中壮烈牺牲,时年40岁。

    2.杨志华
    杨志华(1913-1941),定海城里人,新四军政治部文书科长。新四军北撤过程中,遭遇国民党沿途布兵伏击,几经激战,杨志华于1941年1月,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8岁。

    3.雷耿
    雷耿(1914-1941),福建省上杭县人,中共党员。1940年12月任第一纵队特派员。皖南事变期间,受命代理新一团政治委员,指挥部队冲破顽军包围,不幸中弹牺牲。 

    4.林高峰
    林高峰(1917-1941),又名林俊成,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1932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0年12月,任新四军第2纵队政治部青年科科长。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5.周桂生
    周桂生,1906—湖南平江,皖南事变时任第2纵队司令员。在突围途中不幸牺牲,时年35岁。

    6.胡荣,
    胡荣(1906—1941),湖南平江人,新四军第3纵队政委。皖南事变率部坚守东流山。后在绝境中饮弹自尽,年仅35岁。

    7.徐锦树,
    徐锦树(1907—1941),湖北罗田人,新四军第3纵队第5团团长。1941年秋,在上饶集中营越狱时牺牲,年仅34岁。

    8.林开凤
    林开凤(1915—1942),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虎岗乡虎东人,新四军第3纵队第5团政委,皖南事变突围时被捕。1942年6月19日,在上饶集中营不幸遇难,年仅27岁。

    9.李子芳,
    李子芳(1910—1942),福建晋江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在突围途中不幸被捕。1942年因为越狱失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32岁。

    10.项永章
    项永章(1914—1942),安徽旌德人,中共党员,新四军第3 纵队组织科副科长,皖南事变被捕。1942年6月13日晚,项永章和其他7位同志在石塘被国民党宪兵特务秘密杀害,酿成了上饶集中营的“石塘惨案”。 年仅28岁。   

    11.黄诚
    黄诚(1914—1942),河北安次县人,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皖南事变被捕,敌人对其威逼利诱,施于酷刑,并逼迫黄诚投降。但黄诚坚贞不屈,于1942年4月23日在上饶英勇就义,年仅28岁。

    12.王怀生,
    王怀生(1890—1942),湖南平江人,新四军第1纵队1团参谋长。皖南事变被捕,1942年在上饶集中营英勇就义,时年52岁。

    13.冯达飞,
    冯达飞(1899—1942),广东省连县东陂(今连州市东陂)镇人,第2纵队副司令员。皖南事变被捕,次年6月8日在上饶集中营英勇就义,时年43岁。

    14.张正坤
    张正坤(1898—1942),湖南浏阳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三支队司令员兼参谋长。皖南事变负伤被捕,组织越狱暴动时中弹牺牲。

    15.徐金树
    徐金树(1909—1942),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宜林村柳树冲人,新四军第3纵队老5团团长。皖南事变被捕,越狱时与敌人拼搏,壮烈牺牲,时年32岁。

    16.熊梦辉
    熊梦辉(1911—1941),江西兴国县鼎龙乡石源村人,新四军第2纵队第3团参谋长。1941年2月,其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年仅30岁。

    17.徐一非
     徐一非(1916—1942),江苏苏州市人,新四军第2纵队老3团特派员。皖南事变突围时被捕,1942年6月在上饶集中营遇难,年仅26岁。

    18.任光
    任光(1900—1941),浙江嵊州市人,新四军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1941年,皖南事变在突围途中不幸牺牲,时年41岁。

    19.钟昌基(1902—1941),湖南省平江县昌江乡人,新四军秘书处秘书主任。1941年,钟昌基不幸在皖南事变中牺牲,时年39岁。

    20.张仰
    张仰(1904—1942), 福建省龙岩县西陂乡陈陂村人,新四军第2纵队3团参谋长。皖南事变被捕, 1942年2月被特务秘密活埋。

    五、皖南事变突围成功的开国将军

    皖南事变致使新四军损失7000人,在傅秋涛、黄火星等纵队领导带领下,2000人成功突围,其中有32人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将军。他们是:傅秋涛、黄火星、余立金、叶超、张铚秀、张闯初、梁金华、熊应堂、汪克明、李元、刘世湘、谢忠良、钟国楚、张云龙、曾昭墟、程业棠、张雍耿、吴咏湘、孔崤凡、李彬山、郑贵卿、张日清、阙中一、何志远、陈茂辉、陈铁军、曹丹辉、罗湘涛、张元培、杨汉林、陈仁洪、张志勇。

    1.傅秋涛
    傅秋涛(1907.8.3-1981.8.25),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傅秋涛任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并果断决定分散成功突出重围。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1年8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2.黄火星
    黄火星(1909.7.11—1971.4.27),江西省乐安县姚家村人。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黄火星任第2纵队政委,率部与敌奋战,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4月27日在北京逝世。

    3.余立金
    余立金(1913.10.4 -1978.12.2),湖北省大冶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余立金率领教导总队临危不惧,与敌展开激烈的战斗,掩护军部和军直属队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4.叶超
    叶超(1913-1988),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副科长,英勇奋战,率先突围至新四军新军部。1961年,叶超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1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5.张铚秀
    张铚秀(1915.7-2009.8.14),江西省永新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第1纵队新编1团团长,率部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9年8月14日,晨因患癌症在301医院逝世,享年95岁。

    6.张闯初
    张闯初(1911-1996.4.21),湖南省平江县人。1931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特务团政治委员,带队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4月21日,张闯初同志因病在南昌因病逝世。

    7.梁金华
    梁金华(1913-1962),湖南省湘阴县(今汩罗市)人。1929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梁金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特务队队长,率3个连兵力与敌激战,负重伤被俘,后乘机逃脱到新四军第7师师部。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2年6月21日在上海逝世。

    8.熊应堂
    熊应堂(1911.9—1996.2.10),湖北黄安华河区熊家塆人(今湖北红安)。1933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老1团团长,率部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2月10日,熊应堂病逝上海,终年85岁。

    9.汪克明
    汪克明(1906-1994.1.17),湖北省阳新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第1纵队1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率部突围成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1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88岁。

    10.李元
    李元(1917—2011 )湖南省平江县人,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随傅秋涛突围分散后,跟随李志高等带领70余人突围至新四军第7师师部。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2011年1月13日,李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1.刘世湘
    刘世湘(1913-1993.2.17),江西庐陵(今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自治乡峰岭大沙丘村人。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老1团参谋长,率队成功突围。1964年晋升为少将。1993年2月17日,刘世湘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12.谢忠良
    谢忠良(1913-1983),湖南省平江县三墩乡甘家村人。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突围中,在茂林山麓被项英任命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率领70余人突围至无为。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于1983年去世。

    13.钟国楚
    钟国楚(1912.11-1996.4.30),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人。1930年8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2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4团政委,率部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6年4月3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14.张云龙
    张云龙(1911-2006),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乡人。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军部特务团侦察参谋的张云龙,指挥特务团两个营,与敌军力战3天3夜,神奇地带出了300多人成功突围。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2006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5.曾昭墟 
    曾昭墟(1915-1973),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人。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中,他负责收容失散人员,组织突围。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3年3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8岁。

    16.程业棠
    程业棠(1912-1986.9.3),安徽省六安人(现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砚瓦池村),1929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程业棠任教导总队学员编成的特务团政治处主任,他带领教导队由繁昌泥埠桥附近过江到无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9月3日辞世。

    17.张雍耿
    张雍耿(1917.1-1994.1.7),福建省宁化县人。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突围战斗中,张雍耿英勇奋战,和沙林等30余人,从繁昌油坊嘴渡江到达无为白茆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1月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18.吴咏湘
    吴咏湘(1914-1970),湖南省湘阴县人(现为汨罗市)。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中,吴咏湘随第一纵队从左路胜利突围,到达苏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0年3月在上海病逝。

    19.孔崤凡
    孔峭凡(1899.11—1966.8.7),湖南省平江县永安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孔峭凡任一纵队军需处主任,随部成功突围。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6年8月7日,孔峭凡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68岁。

    20.李彬山
    李彬山(1912.1—1995.5.17),湖南平江县谢江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中,他和团长张铚秀率新1团向国民党顽军进行反击,苦战数日,终于带领部队冲出重围,渡过长江到达江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5月17日在上海逝世。

    21.郑贵卿
    郑贵卿(1911—2002),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中,郑贵卿率领全营与敌浴血奋战十多天,终于跳出顽军层层包围圈,突围到了苏北新四军军部。1961年,郑贵卿晋升少将军衔。2002年9月29日,郑贵卿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2.张日清
    张日清(1916-2004.10.14),福建省长汀县涂坊乡人,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张日清任新四军新3团参谋长。在突围中收集被打散的二三十人北渡长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10月14日因病在武汉逝世。

    23.阙中一
    阙中一(1914-1995),福建省永定县湖雷乡人。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中,任新3团政治处主任,与新3团指战员一起浴血奋战突出重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病逝。

    24.何志远
    何志远(1912.6—1992.9.11),湖南浏阳人。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皖南事变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9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

    25.陈茂辉
    陈茂辉(1912年-2015年),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人。1931年3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与敌奋战,积极突围,因吐血身弱被俘,后乘哨兵沉睡逃出魔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5年3月23日,陈茂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3岁。

    26.陈铁军
    陈铁军(1917—1961),浙江平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侦察科副科长的陈铁军率部与敌人血战三天三夜,带领部队突围到苏北盐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陈铁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44岁。

    27.曹丹辉
    曹丹辉(1915年-1977年),江西省南康县人。193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曹丹辉率领三部电台,负责通信联络。历尽艰险和张闯初政委、袁大鹏营长成功突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4月20日含冤逝世,享年62岁。

    28.罗湘涛
    罗湘涛(1900—1968),湖南省平江县嘉义镇人。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的罗湘涛身携巨款,忍饥挨饿,与妻子李桂英及5位同志一起突围至江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8月23日在南京浙世。

    29.张元培
    张元培(1913.6-1981.10.15),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人。1932年由共青团转入共产党。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军需处处长、后勤部长,冲破国民党军队包围,突围成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1年10月15日病逝于北京。

    30.杨汉林
    杨汉林(1915-1985.2.9),江西省兴国县人。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杨汉林带领部队英勇奋战,突围成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在南京逝世,享年70岁。

    31.陈仁洪
    陈仁洪(1917.11-1990.2.28),江西铅山人,1932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在皖南事变中,率营掩护军部突围,后随李志高等带领70余人突围至新四军第7师师部。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0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32.张志勇
    张志勇(1916.1.28—2017.5.20),湖北省黄安县仙居区(今红安县华家镇)人。1930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任老1团特派员,率部成功突围。1964年,张志勇晋升少将军衔。2017年5月20日,张志勇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六、皖南事变幸免于难的开国将军

    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决定转移一部分非战斗人员,其中,汤光恢和薛暮桥、宋裕和等事变前转移到苏北地区的高级将领,且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实为幸免于难的开国将军。

    汤光恢,1909年出生,江西永丰人。1925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干事,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军法处副处长、处长,保卫部部长,参加了反“扫荡”活动。1940年12月,皖南事变爆发之前,作为非战斗人员,汤光恢与薛暮桥等同志提前向江北转移,并成功与江北的新四军部队会合,从而躲过了皖南事变一劫,幸免于难。解放战争时期,他陆续参加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经典战役,为解放新中国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汤光恢担任了胶东军区政委以及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衔仪式上,汤光恢被授予少将军衔。汤光恢是皖南事变幸免于难又被授予开国将军的第一人。2008年3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99岁。

    七、皖南事变四十七年后被授予中将的曾幼诚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一部被打散,大部牺牲或被俘外,但在傅秋涛、黄火星等纵队领导带领下,仍有2000余人成功突围,为新四军重建,保留了革命火种和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将士中,傅秋涛等32人被授予开国将军、国家级英雄。最为突出的是皖南事变47年后,又有一人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就是曾幼诚将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鲁畅、罗晓庆: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贵州从江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系列教育活动筑牢爱国情怀(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皖南事变探略
·傅永曙: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百岁将军陈茂辉(图)
·特稿: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百岁将军陈茂辉(图)
·傅永曙: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百岁将军张志勇(图)
·特稿: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百岁将军张志勇(图)
·傅永曙:皖南事变脱险 俩位百岁将军(组图)
·特稿:皖南事变脱险 俩位百岁将军(组图)
·傅晨光、朱国缤:皖南事变幸免于难的开国将军汤光恢(图)
·特稿:皖南事变幸免于难的开国将军汤光恢(图)
·傅永曙、李家勇:皖南事变成功突围的开国上将傅秋涛(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唐晶晶、傅永曙:皖南事变探略
特稿:皖南事变探略
红色故事:红军时期我军十大起义,都是谁领导,分别
鲁畅、罗晓庆: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贵州从
特稿: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贵州从江开展“
黄婷婷:“心贴心”服务,迟到45年的烈属身份得以确
特稿:“心贴心”服务,迟到45年的烈属身份得以确认
袁秋华:青春祭——刘华清在红安的火红青春
特稿:青春祭——刘华清在红安的火红青春
特稿:满江红·方志敏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