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皖南事变脱险 俩位百岁将军(组图)
2024-02-26 13:51:38
作者: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文化研究会 傅永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大授衔的序幕。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授予军衔,佩带勋章。本次授衔坚持公道合理,有功于国、于民者受到表彰,颁发勋章、奖章。毛泽东虚怀若谷,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也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谦辞元帅或大将军衔。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资历、威望、战功、素质、能力都非常优秀的高级将领,授予大将军衔;担任正兵团级干部,他们是将军中的骨干力量,多数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将则是将军中的中坚力量,是中央军委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们的平均年龄45岁,他们用自己的勇猛顽强和聪明才智,打造了我军一批战功赫赫的王牌军。开国少将正年轻,他们是将官中的基础力量。这些将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功臣和缔造者,在其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中创造了共和国的奇迹,成为军事史上的楷模,受到人们的敬仰。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在时光流逝中,不少开国将军享年百岁而离世,传奇人生令人敬仰。其中有俩位百岁将军历经皖南事变,死里逃生,成功脱险;他们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打败日伪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就是陈茂辉和张志勇将军。

    一、陈茂辉将军

    陈茂辉将军,原名陈恩茂,曾用名陈标。1912年7月15日出生,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铁东村人,家庭贫苦,受尽欺压。1928年,陈茂辉秘密参加农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进闽西红军学校学习。学习结束后,陈茂辉任上杭赤卫团2排排长,因年龄小被称为“小排长”。后任红12军第26师206团2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茂辉随张鼎丞回福建省永定、龙岩、上杭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第一分区组织科科长,指导永埔中心区工作,并兼中心区区委副书记和中心区游击大队政委。1935年初,陈茂辉根据组织指示,从游击大队抽出部分人员,到广东大埔一带开辟新的游击区。率游击队杀叛徒、踹岗哨、袭敌巢、惩顽敌,乔装成国民党正规军智取竹坪乡伪乡公所,兵不血刃俘虏了乡公所二十几个敌人,令敌闻风丧胆。1935年2月瞿秋白同志被捕后,陈茂辉奉张鼎丞命率游击队在汀江两岸设伏营救,但未能成功,成为他终生的一大憾事。

    (一)吐血病不幸被捕,太平间死里逃生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将闽西红军定名为闽西抗日义勇军第1支队,陈茂辉任支队政治训练处组织科科长。1938年3月,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北上抗日时,陈茂辉因病被留下任留守处主任。5月份,他和刘永生等一起带领6连到皖南,同时带去了几十名要求参加抗日的华侨青年。到达新四军军部后,陈茂辉任新四军军部特务营教导员、政治部民运部第3科科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时,陈茂辉吐血病发,他不顾个人安危,仍随部队与敌激战,不幸被俘关押于上饶集中营。为了隐藏身份,改名为陈标,假说自己是新加坡来的华侨,在新四军兵站里做采购员。他顽强地顶住了敌人的摧残和疾病折磨,并被敌人扔进“太平间”。此时,战友们纷纷抗议,敌人被迫将陈茂辉抬出,使其幸免于难。陈茂辉从死亡边缘挺了过来,并热心救助、照顾周围的难友。4月24日晚,陈茂辉和原中共铜陵县委书记张士杰一道机智地逃离集中营,辗转到达安徽徽州,找到党组织回到革命队伍中来。此后,就任如皋自卫总队总队长兼警卫团副团长、团长。1942年11月,陈茂辉到新四军军部参加党校学习。不久转任新四军第7师兵工厂政委,他带着一批人员认真钻研摸索兵工技术,使生产能力得到较快提高,为部队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弹药支持。

    (二)服从命令建兵工厂,天长投师求援学技

    1943年初,新四军7师政委曾希圣带领陈茂辉来到到皖江地区,一天晚上,曾希圣对陈说:“我们在巢县山区建立了兵工厂,准备派你去。你有什么意见?”任务来的突然,陈茂辉当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兵工厂对陈茂辉来说实在陌生,但他原在一师任团长,对苏中、皖南一带环境和人事关系比较熟悉,所以师部和皖江区党委决定要其帮助进行军工建设。于是,陈茂辉急忙对政委说:“我生下来还没有见过机器呢!”曾政委笑了:“别着急,你生下来就会带兵打仗吗?还不是学的!办工厂也得这样,要有革命精神!……”在曾政委的开导下,陈茂辉接受了担任兵工厂政委的命令,且与军工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为7师的军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政委不但布置陈茂辉办兵工厂,而且推荐他去2师“投师学技”。2师早就办了兵工厂,规模还不小,具有一定的办厂经验。于是,陈茂辉兴冲冲地来到2师军工科驻地天长县铜城镇,并见到了2师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和副参谋长韩振纪。韩副参谋长听说陈茂辉是来“投师学技加求援”的,于是,安排有关技术人员为其培训。兵工厂技术人员很是热情,精心为其讲解;走时,又问陈茂辉还需要什么。陈立即说:“主要是车床。”2师兵工厂的同志非常豪爽,大气,虽然他们的设备还很缺乏,还是拨给7师一部6呎车床。2师首长和军工科领导都慷慨地表示愿意支持7师兵工技术工人,晚上特地召开大会,对工人们说:谁愿意到7师去都行。于是,陈茂辉通过原先结识的技术青年工人高宝松(赵柏松),请他帮助动员技术工人,只要是愿意到7师兵工厂来的,表示都欢迎。几个刚从上海敌占区跑出的工人,有车工、钳工、热处理工,手艺挺好,听说去支援7师新厂,都挺乐意。随后,2师兵工厂的同志帮助陈茂辉装好了要带走的工具设备,又跟当地政府商量,动员了二三十名民夫,用担架搬运车床机具和工人的行李。临出发时,陈茂辉发现几乎每个工人都有一两个小包袱,里面尽是亮晶晶的东西。于是陈茂辉问一位年轻的组长:“这是些什么东西?”他说:“这可是宝贝:老虎钳、锉刀、卡子,样样都有,打上海带过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拿资本家的,防着哪天失了业,好打零活卖手艺。现在干革命,人是新四军的了,工具也归新四军!”陈茂辉听后,打心眼里高兴,技术工人也有了,工具有了,剩下的就是生产了。当陈茂辉回到巢县兵工厂驻地班家巷后,立即向曾政委作了汇报。陈茂辉告诉曾政委,这次他不但带来了一些技术工人和部分机器设备,另外还有工人家属和孩子,且家属中有人生病需要治疗。曾政委听后,随即表示工人要安排好,生病家属立即给予治疗,让他们安心干活。在7师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兵工厂有条不紊地进入创建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陈茂辉通过商人购买工业原料,由北方运到上海,再从上海运到根据地。另外就是通过地方党委发动群众献破香炉、烛座、破铜烂铁。有一次意外发现一座太平天国时期的大炮,工人们立即把它砸了再熔化,翻造手榴弹壳。陈茂辉深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搞军工建设实属不易。他精打细算,处处节约;他找商家、找部队,想方设法找原材料;他安排细致,小心谨慎进行军工生产。遇到日伪军“扫荡”时,立即拆机器,在半个小时把机器拆开,进行埋藏,以防敌人袭击。随着敌人对根据地的疯狂进攻,部队弹药的需求日益增加。兵工厂一缺机器,二缺技术工人,扩大生产实在困难。但是,陈茂辉和工人们想方设法扩大生产。一是和部队订“合同”:兵工厂供给多少子弹,部队就得退回多少个子弹壳;每次手榴弹试验时,把它绑在树上,爆炸后的碎片哪怕只有豆子大,都要一片片地拈回来再用;另外用琴弦代替手榴弹里用勾在手指上的铜丝;手榴弹的表面要涂一层蜡,防止水份渗进失效,而蜡又很难买到,工们们就经常到机关里收拾滴在桌子上的烛泪,用这土办法解决了手榴弹的质量问题。

    随着生产任务不断加重,虽然机器和人员都增加了不少,还是感到不够。于是,在陈茂辉的领导下,兵工厂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革新。原来做子弹是拿铜板用手工冲出弹头和底火皮,然后用锉刀锉,再用砂纸和布把表面磨光,这样工序多,既费材料,效率又低。2队副队长王仁杰过去在轮船上修过涡轮,他则利用涡轮的原理,用了一星期,制造一台冲弹机,冲弹机造成了,一次便能冲出12个弹头,四道工序变成一道,效率提高几十倍,还能节约不少铜料;手榴弹用的木柄本来都是由本匠手工制作的,一个熟练的木匠每天只能做二三十个。上海来的周霞云、薛荣等技术工厂动手自制了一台车床,一天能车好几百个。1944年1月,由于生产人员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兵工厂除了生产手榴弹、复装子弹外,还能生产掷弹、掷弹简和铁尾弹等新产品,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陈茂辉作为兵工厂政委,坚持“政治工作保证生产工作”的指导方针,以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提倡大团结、尊师爱徒和传授技术、克服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采取早上点名、晚上小组会、思想汇报、工作总结和每周一次党团活动等形式开展思想教育,时刻告诫大家要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防患于未然。要求文化教员教大家识字、唱歌、演戏,提高工人思想觉悟,增强革命干劲。生产部各队之间还开展了革命英雄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每月要评比一次,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生产局面,使兵工厂走上正规生产轨道,圆满完成师部交给的任务。1944年初夏,因为工作需要,陈茂辉被调离兵工厂,走上新的战斗岗位。

    1950年,陈茂辉任第23军政治部主任。1954年8月,任志愿军第23军副政委。1955年,任第23军政委。陈茂辉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8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习。1960年,任江苏省军区副政委、第三政委。1978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1987年7月,陈茂辉离职休养。陈茂辉著有自传《征途》《决战的尾声》。2015年3月23日,陈茂辉在南京逝世,享年103岁。

    二、张志勇将军

    张志勇,1916年1月28日出生,湖北省黄安县仙居区(今红安县华家镇)人。1930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任老1团特派员,率部成功突围。1964年,张志勇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张志勇将军,具有传奇色彩。他既是红军西路军的幸存者,又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而且是同乡一起出来闹革命的惟一幸存者。1993年,将军因工作劳累大病突发脑溢血,但仍然挺了过来。他大病不死,寿过百岁,世人敬佩。

张志勇将军

    一、拾标语参加革命,团参谋有勇有谋

    张志勇,原名张保奎。1916年1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仙居区(今红安县华家镇)张家寨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4岁时父亲病逝,8岁时母亲病逝,期间,他的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也相继离世。他的伯父收养了他。9岁时在伯父帮助下入私塾读书。两年后辍学,拜本村篾匠为师学艺。1928年冬的一天,张志勇在一个河滩上看到散落一地的花花绿绿的标语,标语上写着“不怕流血牺牲,穷人革命不灰心”等口号,张志勇认为这些标语是替穷人说话的,便将它统统收集起来卷着往家走。这时,篾匠师傅张开泰走了过来,因为都是手艺人,彼此认识。张开泰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教育下,张志勇开始大量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很快成长为当地党支部的“通信员”。1930年9月,参加红军后备力量黄安县红色补充团;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因年龄不满15岁,被转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到1934年再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张志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陂孝北军区通讯员,鄂豫皖红色独立第1师3团通讯班长、政工处青年干事,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34团政治处支部书记。1933年2月,张志勇在红四方面军肃反中被诬为改组派,第12师政治部主任命人“再打一顿,杀了他”,幸而被在场的第12师政委詹才芳拦住执行人员,才幸免于难。被释放后,张志勇任第35团参谋,红25师74团参谋,红九军第25师司令部侦察科长、作战科科长。张志勇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作战和长征。1934年10月,时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25师74团的作战参谋张志勇被选送到军参谋业务培训班,经过一个月的短期培训,参谋能力有所提高。回到部队后,他整天忙忙碌碌,浑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军事训练时,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率领战士们摸爬滚打;政治教育时,他主动到基层连队讲课。战斗的关键时刻,他给首长岀谋划策,巧出奇招。这一年年关,由于敌我对峙,团队物资缺乏,就连食盐也解决不了。张志勇向团政委李天锐请缨:“让我带几个人到敌人后方去搞些东西,不然部队的战斗力会受到影响!”李天锐当即决定张志勇带几名同志,化装成老百姓,到敌后方去搞物资。张志勇精心策划后,带了5名同志岀发了。一天傍晚,他们来到敌占区一个村庄,了解到村北头的窑洞里存放着敌人刚刚运到的物资。于是,他把人员分成两组,分头向窑洞靠近,摸清物资摆放的准确位置。侦察回来后,他和5名侦察员进行研究,决定分成两个小组,第一组消除“路障”,保证物资弄到手;第二组做好接应,保证物资运回来。队员们认真做好各种伪装,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了小村庄。在鸡叫两遍之后,张志勇按计划带领先头“部队”钻进窑洞的西北角,他发现一名敌哨兵正朝西北方向晃动,便指挥两名队员从左右两侧冲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这名无精打采的哨兵解决了。随后,他当机立断,命令队员们抓紧时间搬运物资。考虑到这个时间很有可能会碰上哨兵换岗,张志勇又派岀两名队员埋伏在东北角高地附近观察情况,同时与第二组的队员联系,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避开各种危险,获取了所需物资。回到部队后,受到李天锐政委对他的表扬嘉奖。

    1935年1月,张志勇任红25师第74团参谋时,参加攻打进入四川三磊坝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战斗,胜利后在敌驻地搜到了敌作战命令、地图和文件,见战士们要把这些东西烧掉,连忙说:“这可比枪支弹药还重要啊,有了它,就能了解敌人的情况,把准敌人的命脉。我要带回去交给首长。”这批材料交到师部后,通过研究从中得到了大量情报,对后来的几次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长征中,张志勇三过雪山,两过草地,历尽艰辛。1936年10月,张志勇随部队西渡黄河,在极端艰难条件下与敌拼死血战,所在部队在梨园口战役后仅余300多人,经战场收拢编成3个连,任三连长。后来部队被打散,张志勇到兰州时被国民党军抓到第97师当兵。1938年5月,所在部队开到泾县茂林村,张志勇看到了新四军布告,走到太平县时即跑回了新四军队伍。回到新四军队伍后,张志勇入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1939年4月,任新四军军部执法队指导员、新四军军法处军直特派员、新四军新编第1支队老1团特派员。

    二、皖南事变负责收容,浴血奋战辗转突围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6月至9月初,国共两党谈判陷入僵局。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总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11月9日,为坚持团结抗战,中共中央令新四军驻皖南部队开赴长江以北。12月10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围歼新四军部队。1941年1月,蒋介石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国民党军8万人预先埋伏在新四军移师途中,围剿新四军军部及新四军9000余人,致使新四军军部惨遭灭顶之灾,9000新四军只有2000余人突围,张志勇是其中之一,后又被授予开国将军,实属幸运者。皖南事变发生时,张志勇所在老1团在裘岭与敌第40师、第52师激战4天,伤亡惨重。他奉命负责收容掉队人员,把收容人员编成一个连,自任连长,组织大家突围。由于到处是敌人,他指挥大家边打边突围,浴血奋战,直至十几天后辗转突围至旌德大山中,与第1支队司令员傅秋涛等300余人汇合。为了缩小目标,冲破重兵包围,傅秋涛、江渭清决定将300多人的队伍化整为零,分别率几十人的小部队向苏南方向独立突围。为便于轻装突围,傅秋涛夫妇细心安置了伤员,还忍痛将刚满一岁的女儿交给当地老乡抚养。张志勇跟随傅秋涛等人经过化装,或装作老百姓,或装作顽军第52师的便衣队,在沿途人民群众的掩护下,经历艰难曲折的风雨兼程,过宣城、越当涂、渡溧水、到溧阳,于农历正月十五(2月10日)终于抵达久在苏南敌后游击的新四军第16旅罗忠毅、廖海涛部,顺利到达苏北。后张志勇任盐城总队政治处主任,盐东县副县长兼盐东总队总队长。1944年8月,任新四军第3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苏北反日伪军大“扫荡”作战。1945年11月,张志勇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吉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后勤部政委,西满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嫩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整训第4师政委,辽西军区第170师政委,参加了解放战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徐育三烈士奇闻——女扮男儿帮弟娶妻
·下一篇:无
·特稿:徐育三烈士奇闻——女扮男儿帮弟娶妻
·情系红土地,同振龙精神——国艺新时代元宵雅集(组图)
·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开展“深刻践行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开创建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主题
·特稿:贵州从江:新春“硬核”礼物添喜气 军地“派送”尊崇耀家乡(组图)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双龙”游神州 欢度“元宵节”(组图)
·特稿:黄埔一期王连庆之子王洪新:希望黄埔后人是“火种” 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图)
·独立调研: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标哥”(组图)
·中良福苑烈士父母参战老兵田金芳公益康养中心:军民共建一家亲 双拥义诊暖人心(组图)
·红色头条:中共中央发文: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
·特稿:春节里的纪念馆 红色文化不缺席(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傅永曙:皖南事变脱险 俩位百岁将军(组图)
特稿:皖南事变脱险 俩位百岁将军(组图)
乐登高:徐育三烈士奇闻——女扮男儿帮弟娶妻
特稿:徐育三烈士奇闻——女扮男儿帮弟娶妻
老百姓坐在家门口看上了大戏——记唐山市古冶区活跃
韩丰乐:爷爷的故事(组图)
【刘现庄·富裕村】喜报!(组图)
国典香竹冬季高端文化交流活动系列之六十一在京胜利
【刘现庄·文明村】“情暖热土 欢乐元宵”文艺晚会在
没有路老的日子,应该继续向前行——怀念国医大师路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