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许挺:英名垂六霍 精神励后人——记我的曾祖父许希孟烈士
2023-09-28 09:55:36
作者:许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六安,襟江济淮,连吴望楚,一条淠河从中而过,挟裹着多少往事顺流而下,诉说着古今。六安是人民军队的主要发源地,在那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年代里,这块红色的土地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在这些英雄人物中,我的两位曾祖父赫然其中。  

    我的祖父的养父兼伯父许继慎,字谨生,原名许绍周,字旦如,又字禹庭,生于1901年,五四运动时期在安徽领导学生运动,1923年在上海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叶挺独立团参谋长、七十二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红四军十一师师长、红十二师师长兼皖西军分会主席,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人民军队的早期杰出将领,1931年10月,被张国焘错误杀害,时年30岁。1989年,被中共中央军委确立为三十三位军事家之一。   

    我的嫡亲曾祖父(祖父的生父)许希孟,原名许绍贤,字义庭,化名娄月桥,代号刘豁牙,曾祖父生于一九零三年,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六安县委候补委员、六安三区区委书记,1929年11月,参与领导发动了独山暴动,是年12月16日,在独山被捕杀害,时年26岁。他是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早期党员和领导人之一,六霍起义领导人之一、是打响六霍起义第一枪的独山暴动主要实施者、为皖西革命根据地创建做过重大贡献。  

    因为近几十年的党史教育和红色宣传教育,两位曾祖父的英名几乎家喻户晓,而我的家族由于两位曾祖父的过早牺牲导致的曲折经历,也是人们常唠叨的话题,人们每每谈及,总是百感交集、甚至扼腕叹息。   

    我的家族属于“江淮许氏”,源自江西南昌府生米镇,明初从鄱阳湖边迁居皖西淠河边,先聚族于安丰塘,后徙于六安、寿县、霍邱三县交界的马头集,家族共分九房,我们这支属弼公支系,弼公以下依次历经译公、官公、国华、谦公、尚启、世俊、德公、必科、有公、大山、子裕、克兴,传到了我的曾祖父许继慎、许希孟,他们这辈是许氏第十四世。而我们这支,大约是六世组许尚启的那一代就逃荒来到六安城南土门店。   

    曾祖父的祖父许子裕,号有堂,是个忠厚正直的长者,历任枣林岗保联保九品的保董多年,曾祖父的父亲(我的高祖父)许克兴,人称“许二先生”,高祖父是个读书人,因为屡试不第,连个秀才也没考取,他长于岐黄之术,不得已,就在家里开了个“成春堂”中药铺为生,所以许继慎、许希孟弟兄俩的童年,还算不愁衣食。然而这短暂的幸福在几年后被接二连三的厄运打破了。

    1907年、1912年、1913年,曾祖父的祖母胡氏、曾祖父的祖父许子裕、我的高祖父(曾祖父的父亲)许克兴三人先后在五六年里接二连三地去世,特别是高祖父许克兴的去世,让高祖母吴氏顿感举足无措。当时三十三岁的高祖母,面对她12岁的长子许继慎、10岁的次子许希孟及6岁的女儿,看着这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就像天塌了一般。然而,这个倔强的女性、伟大的母亲最终咬紧牙关,小脚的她将两亩地租给了别人,她时刻提醒自己不但要坚强地活下来,还要把孩子们拉扯成人,即使借钱,也要让两个儿子继续读书并希望他们成才。吴氏先后慕名将许继慎、许希孟送到六安名儒张侍臣老先生处读书,张侍臣是同盟会会员,思想先进,学识渊博,这对于曾祖父兄弟俩影响巨大,当时一起读书的有周狷之、周叔平兄弟及杨浦泉、张之鲁等,后来他们都和许继慎、许希孟兄弟俩一样,成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早期重要人物,这一切与张侍臣的启发、教育有很大关系。 少年的曾祖父许希孟一心求学,文笔非凡,书法工整,张侍臣老先生特别看中曾祖父,曾说“吾百年之后,希孟当为吾作墓志”,张老先生根本想不到,他的愿望在不久就被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彻底粉碎了,小他多岁的几个学生最终都为这个民族献身,远远走在了老先生的前面。

    1921年,许继慎在“三农”教师朱蕴山等人的指点下,决定要到省城安庆求学,曾祖父许希孟为了支持他的长兄许继慎外出求学,主动放弃了私塾生涯,重操“成春堂”中医药铺。他胸怀天下,结交进步青年吴干才、王子久、李童,他和我的曾祖母罗运玘婚后也感情笃深,并于1923年生下了我的亲生祖父许光耀、1925年生下了他们的次子许光曙。吴氏含饴弄孙,本以为日子从此好过了,但1926年,许继慎突然回乡,家庭的命运从此又发生了重大波折。

    一九二六年二月初,许希孟唯一的胞兄许继慎受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指派回乡发展党员,在回乡期间,经许继慎介绍,许希孟和李童、王子久等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土门店党小组,由曾祖父许希孟任党组长。许继慎返回广州后,土门店党小组同舒传贤、周狷之、吴干才等取得联系,在戚家桥、苏家埠、郝家集、舒家庙、独山、下符桥、南岳庙一带开展农民运动。一九二七年,经党组织介绍,许希孟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亲自教育下成长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后,曾祖父回家乡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一九二七年八月,中共六安特别区委员会成立,曾祖父许希孟按特区委员会决定,先后发展了蔡本初、吕大绶、尹家宏等近二十人加入农会,先后建立了戚家桥乡农会、党小组,组织了“农民别动队”,开展了秘密镇压豪绅地主的斗争。不久,中共六安县委决定增选曾祖父为县委候补委员。

    一九二八年,皖西境内大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发动农民开展春荒斗争,中共六霍县委决定,在六霍两县开展农民扒粮度春荒斗争。曾祖父许希孟接此通知,以戚家桥为中心,带领贫苦农民向土豪地主开展“借粮”斗争。他同李童、汪自财、尹家宏、吕大绶、吴德金等二十多人一起,先后“借”了地主高兴初、高成章粮仓,从而解决了农民春荒问题。

    曾祖父许希孟秉性正直,爱憎分明。他有一个姑父,是一个拥有数百担田地的大地主,他的姑父为人尚可,而其几个表哥表弟平时总是依仗权势,无恶不作,还诋毁周狷之、许希孟等开办的农民夜校,看不惯曾祖父等革命行为,曾祖父与其表兄弟们一向格格不入。一年正月间,曾祖父去姑父家拜年,席间,大表哥醉话连篇,毫不掩饰地吹虚自己如何伙同他人抢男霸女。曾祖父压抑不住满腔怒火说:“你干的是资产阶级恶霸地主行为,我是无产阶级,是亲戚,不是朋友,望慎重”。一语双关,话中有话,表哥自识没趣,并以酒作傻,一笑了之。希孟回去后,立即召集农协会员,和周狷之、吴干才一起,将其表哥秘密进行了惩治,并指示手下的“摸瓜队”根据表哥酒后误透的信息将个别分子秘密镇压。

     1929年十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直属中共中央领导,选举舒传贤为中心县委书记,周狷之、吴保才、余道江等为中心县委委员,下辖合肥、英山、霍山、霍邱、舒城、寿县、六安城关一区、六安三区、金家寨六区等县(区)委。根据中心县委决定,在当年年底要在以许希孟为书记的三区独山境内发动一场秋收起义,夺取枪支,具体由许希孟为书记的三区区委负责实施。

    独山位于六安、霍山、金寨三县交界,是皖西地区重镇之一,素有"金麻埠、银独山,苏家埠就是金銮殿"之称。从一九二六年开始,周狷之、吴干才、许希孟等就经常在这里活动,指导工作,这里群众基础较好,六安中心县委也设在这里的郝家集,起义前夕,许希孟和周狷之等已在这里建立了三千多人的赤卫队,且三区赤卫队在车厚桥师长的率领下所向披靡,让当地民团胆颤心惊。另外,这里还组织了妇女队、少先队、劳动童子团、担架队等,万事俱备,只等起义。

    不料,1929年11月7日晚,三区二乡农协常委兼秘书何寿全及另外两位农协女会员,因散会后一路高唱革命歌曲,被驻独山镇的六安警备营魏祝三部突然逮捕,三区农协会花名册落入敌手。形式十万火急,曾祖父听说后,立即召开三区区委紧急会议,并报告了中心县委。中心县委当夜值班常委周狷之一路小跑来到独山街,奉中心县委指示,必须立即举行起义,及时追回花名册。

    与此同时,曾祖父派人下传书到三区各地,又决定派员设法保释何寿全并立即写信给三区赤卫队车厚桥师长,要他火速带队从龙门冲赶赴独山。

    次日八点,三区十五个乡农协会员及群众云集独山镇,起义在周狷之、吴干才、许希孟等同志指挥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魏祝三部驻地马氏祠进发。激战中,魏祝三在南岳庙姚子厚反动民团的增援下,乘乱纵火烧毁营房,逃往苏家埠。起义军迅速解放独山镇,独山暴动取得胜利。

    独山暴动的胜利为我省武装革命斗争开创了3个“第一”,即打响了六霍起义全面爆发的第一枪;组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安徽红军第一游击纵队,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

    独山暴动拉开了六霍地区斗争的序幕,接着桃源河、诸佛庵、燕子河、徐家集、金家寨、霍邱各地纷纷起义。

    六霍起义的烽火震惊了国民党南京政府,蒋介石不得不从中原大战中抽调优势兵力并立即指派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合兵镇压,围剿新生的皖西红军。由于敌强我弱,一时间,革命组织屡遭破坏,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三区区委也被打散。在此危急关头,曾祖父许希孟等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为恢复党组织而努力。

    时值初冬,雨雪频繁,希孟常常冒着风霜雪雨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一次,天下着大雪,曾祖父很晚才回家,一双破棉鞋早已湿透了,曾祖母罗运玘看见了,心里十分心疼。曾祖母胆小怕事,看到这些天许多共产党人被逮捕杀害,唯恐曾祖父惨遭不测。每天晚上,她总是坐在床沿上,提心吊胆地等待曾祖父归来。

    那晚,她看到丈夫湿着鞋子走近家门,冻得直打颤,劝说道:“希孟啊,我们家生活过得还可以,你却要去干共产党,今天扒粮,明天暴动,让人担惊受怕,何必呢?”短短的几句话,说出妻子爱护丈夫的无限关心,可是,作为共产党员的曾祖父,面对曾祖母的多次劝说、难以理解,此时,曾祖母的话让曾祖父想起近期无数战友被害,他痛惜疾首并从内心升起了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一腔怒火,他未顾着向曾祖母的解释,一脚踹向曾祖母、把曾祖母踢倒。曾祖母当时身怀有孕,被踢后,心里委屈难已,便放声痛哭。他们的嫂子汪贤清(许继慎原配)听到哭声,连忙跑来,见此情景,不知所措。许希孟的母亲吴氏也被吵醒,她虽然疼爱和支持儿子,但她更爱惜孙子,扶起自己的儿媳后,指着曾祖父的鼻子要他滚走。事已至此,曾祖母无可奈何。曾祖父看到一家人对自己不解,只得离开家里,去戚家桥一位农协会员家里安歇一夜。曾祖母因此整夜未曾合眼,曾祖父牺牲后,曾祖母每次想到这事发生不久后曾祖父就英勇就义、为此悲痛不已、饮恨终生。

    曾祖父对党忠贞不二,为革命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和其他农协领导一起,只用了六七天的时间,就将大部分组织重新建立起来,同时,清除了个别叛变自首分子,从而加强了各级领导,增强了战斗力。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曾祖父为了恢复地方组织,与中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干才、中心县委常委、军事部长朱体仁等三人,利用雪天在郝家集高永成成衣楼开会,不幸被前来搜乡的地主武装姚子厚匪部发觉。朱休仁在自卫还击中当场牺牲。曾祖父许希孟和吴干才在突围中被捕。敌人对许、吴二人严刑拷打、但曾祖父和吴干才始终保持革命秘密,残酷的敌人恼羞成怒,就在独山杀害了许希孟和吴干才,并将两人首级连同朱体仁的头颅写上“共匪匪酋许希孟首级”放在六安城门头示众多日。

    曾祖母的父亲罗亨前住在苏家埠南边的八里滩,那天去六安县城,看到南城门口头挂着三个人头,一打听,得知其中一个是自己的女婿,悲伤地一路小跑三十多里地来到土门店,将曾祖父遇害的事告诉了曾祖母。

    听说曾祖父被害,高祖母及曾祖母悲痛欲绝,此时,许家长子许继慎尚在上海从事共产党中央的统战工作,家中已经无更多男人主事,许继慎、许希孟虽有两房叔伯,但一个怕事、怕被牵连不敢出头,另一个因叔、婶看不惯曾祖父两兄弟的革命行为,与许继慎、许希孟一家素不和睦,此时,许继慎原配汪贤清,作为许家长媳、长嫂,第一次撑起了许家的半边天。她从娘家借来十块大洋,请罗亨前去当局交涉,将许希孟头颅和尸体赎回来,并为了避免高祖母吴氏看到曾祖父的新坟过度伤心发生意外,汪贤清和罗亨前做主,将曾祖父尸体直接拉到离土门店二十多里地的八里滩掩埋,以便让曾祖父许希孟入土为安。

    面对许希孟、吴干才躺在一起的血肉模糊、分辨不清的尸体,罗亨前错将吴干才的尸体带回,导致了吴干才身子和许希孟的头颅一起下葬,埋在苏家埠八里滩、而许希孟身体和吴干才头颅一起被吴家人不慎下葬埋在西河口,这让两位先烈的故事悲壮而凄凉。

    许希孟、吴干才、朱体仁等三位领导人的遇难是皖西苏区的巨大损失,舒传贤、周狷之等县委领导人无不悲痛万分,曾祖父去世时年仅二十六岁,他牺牲时,留有两个儿子许光耀和许光曙,作为长子的我的亲生爷爷许光耀当时刚刚六岁,许光曙才四岁。

    曾祖父入土没几天,曾祖父那个曾经拜过把子的同学、当时担任铲共团团长的杨杰三就来到土门店看望高祖母,他假惺惺地安慰高祖母说“伯母,别难过,共产党素来无情无义,是左手拿刀杀儿子、右手拿刀杀老子的组织,希孟不听我的话、没有改邪归正,真是太可惜了。老人家你赶快通知你大儿子许继慎,让他不要再干共产党了”说完,还随手假惺惺地掏出三块大洋留在了桌子上,高祖母吴氏看出杨不怀好意,她冷冷地告诉杨杰三说“我儿子干的事是对是错,自有公论,”并谢绝了杨杰三的三块大洋,而杨杰三见到高祖母如此“不识好歹”,竟然把我虚龄七岁的爷爷许光耀抓进了禁闭室待办,意欲斩草除根,后多亏了舒传贤、周狷之等地下党领导千方百计地营救,爷爷了才逃离了魔爪。而更让人难过的是,曾祖父去世后不久,他的那房婶子因和高祖母吴氏发生口舌而吵架,对方欺负大房一门没有成年男性在家,甚至将女性来月经时不洁的月经带子(六安人俗称“马片”)搭在我八岁的爷爷许光耀的头上,羞辱高祖母的子孙,致使高祖母、汪、罗两个曾祖母及两个幼小的爷爷,一家五口人,为了生命安全,只好逃离土门店、隐姓埋名、远走他乡,靠要饭维持生计。直到1930年冬,许继慎率领红一军东征皖西,在兵临六安时才将他们找到并经组织批准让他们在麻埠街七里桥的后方医院旁边一座破旧房子里让他们一家三代暂时安稳下来,过“供给制”的生活,总算不至于饿死。但转眼又是灾难,十一个月后的1931年10月,许继慎被张国焘诬陷为“改组派”、“第三党”、“AB团”,被害于河南新集箭厂河,一家人又一次失去了顶梁柱,孤儿寡母三代人因为许继慎家属的身份,开始了更糟糕的困境。

    许继慎被害初期,高祖母吴氏、汪氏、罗氏两个曾祖母及两个幼小的爷爷也因许继慎而被抓捕,但因为许希孟系为革命牺牲的知名烈士,一家人尚有原红一师师长刘英出面向肃反人员解释,肃反的人就把他们放了出来,刘英将军百忙中还亲自往麻埠看望高祖母并给高祖母十块大洋让一家人维持生计,但好景不长,刘英将军率军西征并战死湖北,一家人的生计并无人问津,不得己,汪贤清和罗运玘妯娌俩个就靠炸油条维持生计,但随着肃反的深入,随着张国焘及肃反的人对许继慎的丑化,红军队伍里有人就传出谣言,说“改组派许继慎的老婆会在油条里下毒”,于是,油条也卖不成了,不仅如此,据说负责肃反的人还把汪贤清拉去批斗,要汪贤清宣布与许继慎断绝关系,丈夫都已经死了,还要宣布断绝关系,汪氏明知这是肃反的人拿自己来羞辱许继慎,并誓死不从,但负责肃反的人员为达到目的不停地折磨汪贤清、让汪贤清几近崩溃,高祖母面对大儿媳的遭遇,万分心疼,便告诉大儿媳说“孩子,你来许家也没过到好日子,继慎活着的时候对你也没啥感情,你在这个家也没生一男半女,如今继慎也不在了,你这样受苦跟着我们,为娘于心不忍,你还是改嫁吧”。

    汪贤清听完婆母的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表示自己生是许家人,死是许家鬼,宁死也不改嫁。汪贤清自幼失去父母,七岁时候就送到许家做了童养媳,自小就跟在高祖母身边,高祖母吴氏善良宽厚,也疼爱汪贤清,汪贤清性格温和,心地善良,贤惠通达,近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也让汪贤清把婆母看成了自己的母亲,她和我的曾祖母罗运玘也相处融洽,名为妯娌,情同姐妹,此时,许家兄弟俩先后英年早逝,汪贤清看着两个只有几岁的侄子嗷嗷待哺,更不忍心离开。

    高祖母拗不过自己的大儿媳,为了大儿媳不被侮辱,高祖母当即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一家人趁早离开这个伤心地,第二,经过和我的爷爷的生母罗运玘同意,将我九岁的爷爷许光耀过继给汪贤清做儿子,让我的爷爷许光耀,在汪氏面前磕头,高祖母教育爷爷,要他他无论如何将来都要孝敬汪贤清。

    爷爷对于高祖母的教诲铭记在心,在后来的岁月里,汪贤清对我的爷爷许光耀视如己出,爷爷对曾祖母汪贤清百般孝敬,汪、罗两个曾祖母为了抚养我的两个年幼的爷爷,又一次撑起了这个两代三个寡妇、没有成年男劳力的家。

    两个曾祖母搀扶着她们婆母、牵着幼小的爷爷弟兄俩偷偷逃离了麻埠街,由于三位寡妇都是小脚,行走艰难,她们一路靠乞讨,也不知道能去哪里,土门店是回不了了,思来想去,为了安宁,他们决定投靠居住在苏家埠八里滩的曾祖母罗运玘的父亲罗亨前,并在罗亨前的帮助下,一家人暂租了两间草房安顿下来。

    当时,吃水要到两三里路的一个叫“老龙潭”的井里挑水吃,但高祖母及两位曾祖母既无力挑水,也舍不得出钱请人挑水,于是,两个小脚的曾祖母为了自己年迈的婆母和两个童年的孩子,妯娌俩决定去抬水,四只小脚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寒来暑往,当地的老人和我们一家几代至今提及此事总是心酸至极。

    期间,许继慎的生前好友胡允恭等听说两位曾祖母的事迹,为之感动,托人送来十块大洋供一家人生活,两位曾祖母靠给人补补、缝缝、洗洗衣服,艰难度日。著名的党史作家马德俊曾经写过《绝恋》、加拿大籍华人许继慎研究者高晓黎女士写过《苍天有眼》、淮南女作家崔晓红写过《六安四日》、麻城党史办主任李敏女士写过《红四军的女人》和我的《从马头集到土门店到苏家埠》对那段苦难都有过深刻地描述,我也不忍再去触碰那段历史让自己泪眼模糊。就此一笔带过。

    两位曾祖母的善良和努力没有白费,他们好不容易将两位爷爷抚养成人、含泪送走了苦命的高祖母、而值得他们欣慰的是她们俩也迎来了我的爸爸这个属于她们共同的长孙,更迎来了曾祖父辈为之奋斗的解放事业的胜利、她们也迎来了这个民族给作为烈士遗孀的她们俩应有的尊重:    

    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许继慎、许希孟的遗属十分关心,1957年、1959年,民政部门先后为许希孟、许继慎颁发了烈士证,可两位苦命的曾祖母也都是在先后拿到那张纸质证书、被确认为烈属后没多久,还没有享受到那份遗属补助和政治待遇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变,就走完了含辛茹苦的一生。

    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地开始了破天荒的平坟运动和除“四旧”活动,位于六安县苏家埠八里滩的许希孟头颅、吴干才尸骨埋葬地作为许希孟墓无一幸免,也被铲平,当时健在的许希孟次子许光曙虽然早已经居住在旁边,但因为素来低调、遵纪守法、一直未对该坟进行修复原状,1981年,六安县政府首次拔专款兴建、修建周狷之、毛正初、许希孟和汪孝芝四位著名烈士墓,但因为当时信息闭塞,许希孟原籍土门店所在的城南区有关方面因为许希孟后代的搬迁也无法获悉许希孟的埋骨之地的更多信息,此事不了了之,导致后来土门店烈士集中园区许希孟烈士墓是个衣冠冢,而位于二十多里地的苏家埠八里滩许希孟头颅、吴干才尸骨埋葬地一直未得到有效保护、几成粪坑的事实,2022年秋,在周狷之烈士长孙周晓以及当地知名人士罗开成、许可超等热心关心、资助下,位于苏埠镇八里村的许希孟烈士头颅、吴干才烈士尸体埋葬地终于得到了有效保护,烈士的遗骨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常常有人问我:“你太爷爷干革命,你们家庭沾了多少光?”我总是笑而不答。因为我们一家几代也一直在农村干着本分的事情。在我亲生爷爷许光耀英年早逝后,许希孟的次子许光曙一直承担着曾祖母汪贤清生养死葬的任务,抚养着我的爸爸。当时许继慎亲生儿子许民庆下落不明,作为六霍起义领导人许希孟的儿子、许继慎唯一的亲侄子,养祖父许光曙一子承祧两房,倍受徐向前、朱蕴山、李葆华、李世农、黄岩、宋文、李世安、赵俊等领导的关心,然而这位爷爷从未乘机提过任何过分的要求。许光曙爷爷生前按政策领取了抚恤金,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的儿子、我的小叔许明胜因为徐向前元帅和朱蕴山副委员长关心,直接按指标分配进入供销社工作、他的小女儿、我的小姑许明云在部队转业后调进了六安市水电局。该照顾的,家乡政府已妥善照顾了。我们一家遵纪守法绝不过分要求。

    两位曾祖父牺牲已经九十多年了,他们短暂的一生没有给我们这个家庭留下任何财产,他们的早逝甚至给这们支几代人留下了巨大的创伤,但他们为追求真理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永远是我们后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尤其是我们这一支后人深刻感知这种精神的存在,深深体会作为后辈应自省自立,努力学习,为前辈争光、以自强慰先人。

    我们这支是长门,而许家也是书香门第,当年,爷爷作为家族长子、长孙、长曾孙、长玄孙,两位曾祖母自感再苦、再累,也要让爷爷读书,两位曾祖母忍辱负重,把爷爷送到私塾,后来,曾祖母汪贤清为了让爷爷继续深造,竟一个人迈着小脚去了百里之外的马头集找到许氏家族重量级人物许斗南求得了家族公款,我的爷爷才有了在六安县立中学接受新学的机会,爷爷生前,无论从教、从政,都特别严谨。他生前极力推行新学,主张废止私塾教育,是抗战后期及解放前期的苏埠教育界砥柱中流的人物。全国解放后,爷爷受到徐向前元帅、柯庆施先生、朱蕴山老先生的帮助,有幸进入华北大学学习,遗憾的是他的不幸早逝。

    爷爷许光耀去世后,仅留下我的爸爸许明祥这一个儿子,爷爷作为许继慎过继、许希孟嫡亲的子嗣,爸爸理应得到政策上的优先照顾,爸爸自幼在汪氏曾祖母身边,深受曾祖母汪贤清贤明大义的美德影响。说句实话,作为双烈士公房孙辈,党和政府在重大礼节性政治待遇上的确让爸爸相对优先,但爸爸一直低调做人,早年,政府有关领导说一下子搞两个工作指标确有困难时,作为民办教师的爸爸顾全大局、主动放弃了转正的机会、毅然将名额留给了我的叔叔许明胜,后来,爸爸通过自学高等数学,三十五岁考取了师范学校成为了国家教师,后以出众的教学才能和管理水平担任了多年的中小学校长直至退休。爸爸和叔叔许明胜还是苏埠文化界小有名望的书法爱好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许明云:永不褪色的记忆
·下一篇:张越: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举办“红色记忆”藏品捐赠仪式(组图)
·特稿:英名垂六霍 精神励后人——记我的曾祖父许希孟烈士
·纪念商南(立夏节)起义 六霍起义94周年(组图)
·刘永刚:燕子河在六霍起义中历史地位
·特稿:燕子河在六霍起义中历史地位
·刘永刚:浅谈六霍起义
·特稿:浅谈六霍起义
·韩安胜:纪念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继承发扬光荣的大别山精神(图)
·特稿:纪念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继承发扬光荣的大别山精神(图)
·韩安胜:纪念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继承发扬光荣的大别山精神(组图)
·特稿:纪念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继承发扬光荣的大别山精神(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湘西痛失大师——悼黄永玉
秦次森: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方面的学习和感悟
红色精神走基层 时代新人传薪火——走进百色市右江区
礼赞铁血军魂 抒发奋进豪情——红色精神进蓝色军营(
这些颜色绘出了古祠里的“双节”时光(组图)
徐特立三不要的家规
英雄的武乡 美丽的家乡——八路军研究会青年分会会员
“十一”长假人潮如织,毛泽东文献博物馆参观人数接
杨明:“红馆长”祭拜革命烈士杨凤良(组图)
特稿:“红馆长”祭拜革命烈士杨凤良(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