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方面的学习和感悟
这是第三节课。
课题是:学习毛主席早期著作“心之力”的心得
从哪里说起呢?1,今天是10月9日。我们刚刚度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4周年。今年12月26日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我作为全球伟人节毛主席130周年诞辰庆典的筹委会参与者,在今天这节课想就这两个节日之间的相关性谈谈自己的新的认知。
2,我1946年出生,今年77周岁。1949年,我刚开始有记忆。可以说我的记忆是与共和国同龄的。我最早的记忆,是在川北行署幼儿园和川北行署父亲的办公室。我一路走来,看到的和听到的,所经历的一切与共和国息息相关。所以我对建国74周年的回顾和感悟是同步和连续的。
又由于我自参加工作以后参与的工作内容比较丰富,退休以后,进入到社会工作和学习交流平台涉猎的行业比较广泛,所以我对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变迁,有着比较丰富的体悟和感受。
以上只是从年龄段和社会经历来说的。
那么活了77年,我是如何成长的呢?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成长。我的自我认知:从入队,入团到入党,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我是属于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亿万同代人之一。
2006年我退休以后,我回顾自己的一生,从所经所观所想,给自己做总结,给自己画像,写成了《心态议》,也就是《中国心态学》初稿。初稿完成以后,我用了六年的时间,不断拿它去与社会上的古今中外的一些理论学说相对照,进行修改和完善,整理,于2014年8月25日获得了北京市版权局颁发的“作品登记证书”,即取得了著作权。
这里讲一个小插曲。我报的题目是:数学模型,《人的生命哲学》。意思是用数学模型描述《人的生命哲学》,但批下来的证书题目却是:《人的生命哲学数学模型》。这是有区别的。因此我现在只能用《人的生命哲学数学模型》这个名称。它的内容包括十几篇文章,和一个立体的数学模型。
2022年11月,我又写成了并发表了《中国心态学》。這两篇著作,均于2022年登载在《人民日报》,《学习強国》等报刋网站上。
我之所以能写成《中国心态学》,可以说,它基于我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易经,道德经和黄帝内经的学习。没有这两个基础,我是写不出《中国心态学》的。
《毛选四卷》精装本是我最早的读本。自从家里有了这本书,我就开始读。那是1962年前后的事。1965年上大学我也带着它。以后多年我一直通读它。记得还读过毛主席在1964年发表过的一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可以说我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最早最先用在哪里呢?用在观察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加以对照和思考,以此来把握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当然它也是我后来工作中为人做事的座右铭和主心骨。因此我可以说我是毛泽东思想哺育起来的亿万同代人中的一员。此自我定位不觉得惭愧。
我学习易学,是1965年上大学以后的事。
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当年最出名的易学学者,一位教授的著作。我记不得作者的名字了。但是使我对该书感兴趣和入门的原因,在于他不是从易经开始讲起的。他是从数学开始讲起的:讲祖冲之的园周率,讲微积分的趋势,讲数学里的排列组合……
所以我从一开始接触易学就认为它是具有科学性的。
由于我身体不好,体弱多病,从10岁开始到55岁,消化道的病都得齐了,还有甲,乙两次肝炎。所以我一直和药物在打交道,特别是中草药。因而读了不少中医药学的书,以调理自己的身体。后来我才知道黄帝内经是中医药的经典的学术著作。
对《道德经》的学习,我的经历就更晚了,因为原来有一个观念,认为关于讲社会学的古代的书,由于有了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就不用读它了。
但是后来,我讲《人的生命哲学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有幸遇到了研究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道德经》的研究和著作者吳威先生。后来又有幸遇到了华胥氏的后人,也就是老子族人的后人姬英明先生(现人民大学哲学研究所副秘书长)和由他祖上口授身传所传承的《姬氏道德经》。经过学习和研究我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祖圣先贤的著作《道德经》的伟大之处。对《道德经》的学习,对我从《人的生命哲学数学模型》为基础研究人的心态,完成《中国心态学》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归纳起来,我的文化著作《中国心态学》是我一生成长中对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在生活,工作实践中应用和感悟的结果。
3,学习毛主席早期著作“心之力”的心得
2022年,在見到纪念毛主席的诸多消息中,我读到了《心之力》。
這篇文章,给我以极大的震撼!获得了极大的感悟!
感悟有三个方面。下面一一说来:
一,大大地提升了我对毛主席的认知,了解了他老人家之所以成为历史第一伟人地位的缘起和达成的必然性。
1)文章彰示了毛主席在年轻时的大气磅礴的心境,其朝气蓬勃,志气冲天,来源于他通古晓今:对人类历史的古往今来,熟透了;对中国当时社会的时实问题,了如指掌;对如何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战略主张,策略与趋势,皆胸中有数……伟人就是伟人,在众多仁人志士尚处迷惘之时,他已胸有成竹!
所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至今可能对中国革命的道路仍处于摸索之中”。
2)使我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学习毛泽东的著作,认知它是指导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它的产生,主要还是认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这种相结合过去仅仅是理解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建立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指导。
但是对于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仅仅是从他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来理解的,并不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中华民族所在中国这个土地上,存在着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角度上认知的。
马列主义,它作为理论,也是文化,它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思想理论是如何结合的?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等我读完了“心之力”,我才认识到,这种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文化基础,这是理论上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
毛主席当年24岁,1917十月革命前,马克思列宁主义尚未传入中国。但毛主席已建立起了,或称为具备了拯救中华民族之伟大的“心之力”。它是文化,是理想,更是理论。
3)毛主席是学习承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和模范,他建立了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中方理论基础,也就是他深喑中国社会文化的底蕴的结果;毛主席也是学习西方历史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模范和榜样,总之,对人类历史及其文化,他有着深厚的认识和深邃的理解,因而达到融汇贯通,中西合璧,创立自己的学识和学说。
毛主席的“心之力”,首先是学习力。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就是這个意识,人掌握多少宇宙的信息,则宇宙在这个人的的心中就有多大。
這是我们今天建立文化自信的必学之要点。
4)纵观“心之力”落笔之后的毛主席,学习马列,建党建军奋斗32年后建国的历史进程,其内容演变轨迹,基本是沿着“心之力”文中昭示的预言走的,是融汇贯通的学识,理论与社会变革相结合的实践,也是毛泽东思想蕴育和发展,创立的历史过程。
它的结果,是完成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四万万五千万人的中国人的解放,由被奴役,被压迫,被殖民状态(生存状态)站起来,当家作了自己命运的主人的转变,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立民建国。
5)建国后的近三十年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完成了由一个完全农业国向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初建的伟大转变。
这一点,在“心之力”一文中已隐含在内。这种转变,为我国日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条件和走向富起来,強起来创造了始发的生产力体系的前题条件。
這些关乎建国立业之“心”志,都在“心之力”文章中可以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