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65年5月,时隔38年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感慨万千,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在活动的旅途中,我们反复吟诵品味这首诗,总是倍感亲切和鼓舞。
井冈山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无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于井冈山,毛泽东一定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说,但他最看重的却是井冈攀登的价值。正是勇于攀登、敢闯新路,让井冈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攻长沙受挫,队伍由原来5000人锐减至2000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排众异,决定前往湘赣边界罗霄山中段的井冈山,在敌人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保存实力,再图发展。引兵井冈,是毛泽东人生中做出的第一个惊天动地的决策,而他此时只是一个初涉军事指挥工作的教书先生,真是不得不令人发自内心的敬佩!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的炮声,兰花坪的誓言,神奇的井冈山,让我们一次次近距离感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革命领袖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人的话极具浪漫和震撼,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仿佛可抵千军万马。从此中国革命拥有了深厚的理论和群众基础,彻底扭转了航向。井冈攀登,成为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攀登之路蜿蜒曲折,并非一帆风顺。“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井冈山的斗争极其艰险,这几乎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得到的。北山革命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人头攒动,人们纷纷为死难烈士献上花圈,脱帽默哀,并致以深深的三鞠躬,以表达无尽的敬仰和哀思之情。井冈山的斗争仅有两年零四个月,却有近五万名革命烈士流血牺牲,有些人甚至连姓名也没有留下。每一个革命英烈,都是一段经典的红色传奇。他们宛如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带给人民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人民的利益誓下雄心壮志,为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牺牲,这是革命的双螺旋DNA,是红色的遗传基因。近来,网络盛传不少学校师生徒步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祭拜。我们也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遇见了井冈四小的研学队伍。这样的教育形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教育是立德树人,连接现在与未来的崇高事业。我们教育中人有责任、有信心结合新的时代新的特征,让红色血脉星火相传。任由时光如何变迁,在红色基因的引领下,不论是“上九天揽月”,还是“下五洋捉鳖”,都必定“谈笑凯歌还”。
中国共产党人的攀登之路,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以井冈山为起点,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攀登,负重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攀登征程。井冈攀登的精神和价值,必将在新的攀登征程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