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这一神圣的地方享誉全中国、全世界。半个世纪以来,各种不同肤色的人们从天南地北、五洲四海到这座平凡而具有非凡魔力的小城,追寻哪些逝去和不易逝去的痕迹。
2023年1月19日,军品大王李长东再一次踏上回延安的路,飞机降落在延安南泥湾机场,耳畔听着熟悉的《南泥湾》乐曲声。延安的天气真好,湛蓝的天空,淡淡的云彩,微风拂面,清新怡人。坐在车里,李长东惊奇地发现,延安周围沟壑纵横的山上,绿色葱茏,基本上看不到成片的黄土,宛如身处江南之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延安按照国家的要求,退耕还林,二十多年过去了,延安的绿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城市乡村都披上了绿装。植被快速增加,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治理,年降雨量也增加到500毫米左右,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真正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延安,地处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中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曾生活在这里,被称为“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就坐落在延安的黄陵县,是中华文明的圣地。延安,也是中国革命圣地。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新的出发点,到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延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百年党史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中期,延安人民用小米、延河水滋养着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夺取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重大胜利。党中央离开延安仅仅13个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占领了国民党的首府南京,刚刚一年半的时间,毛主席就在天安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延安为新的起点,从胜利走向胜利。现如今延安市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228万,GDP超过1600亿元。
进入延安市主城区,远远就看到宝塔山,早已深深烙在心里的神圣宝塔呈现在眼前。宝塔山下,延河水在脚下流过,徐徐登上宝塔山,近看宝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年至779年),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4米,内有楼梯,可登临塔顶。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在人民币、纪念章、邮票和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延安宝塔山的形象。延安象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有志青年,很多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是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曾这样描述:“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任弼时同志在1943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有四万多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百分之七十,有相当多的人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不乏“大家闺秀”“豪门公子”,还有不远万里从国外回来的爱国抗日华侨青年。他们中有大家熟悉的冼星海、邹韬奋、丁玲、艾青、萧军等艺术家、作家、学者,还有张学良的弟弟张学诗、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等爱国军人。延安是有理想、有信仰、有民族希望的地方,共产党是真抗日,跟着共产党,抗日才能胜利。“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是当时奔赴延安年轻人心情的真实写照。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先访问重庆再到延安后,对延安深有感慨地写道:“见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并直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站在宝塔山上,远看左边的凤凰山和右边的清凉山,感受着革命圣地的红色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