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罗淑蓉:井冈山的回忆(配乐散文诵唱)
2022-12-01 14:43:47
作者:罗淑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男女2—6人,各1—3人,按情节进行分配)
    (音乐起,《田园交响曲》或相应乐曲。如有背投则播放井冈山山水。)
    (男):群峰逶迤的井冈山,巍然挺立在华夏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
    这里四季成景,装点江山:
    (女):春之井冈,杜鹃盛开,万紫千红。五指峰下的彩虹瀑布,看水天一色,花红遍野,挹翠湖水波粼粼。
    (男):夏之井冈,山水清凉,鸟鸣山涧。隐身在苍翠的竹海中,置身溪流欢畅。
    (女):秋之井冈,杉黄枫红,层林尽染。清溪农舍掩映其中,金色的稻穗给田野抹上一笔浓浓的盛妆。
    (男):冬之井冈,松杉堆雪,白絮纷飞。晶莹透彻的冰桂雾凇,原驰蜡象,把山峦装扮的洁白无瑕。

    (转换音乐《命运交响曲》或相应乐曲)
    (女):这里星火燎原,故事成山:
    (男):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队伍、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队伍先后来到井冈山,组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号称“朱毛红军”,威震中外。
    (女):创建了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男):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女):两年多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凝聚成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编织出无数的官兵同心,心系人民的故事。
    (转换音乐《井冈山哩格迎客开》或相应井冈山地区民歌乐)
    (男):井冈山的歌谣,井冈山的故事。
    (女):井冈山在吟唱,井冈山在述说:
    (男女合唱、江西民歌曲):“朱毛领兵在井冈,红军力量坚又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
    (男):这是井冈山老百姓编唱的歌谣,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他们欢欣鼓舞。
    (女):一条弯弯曲曲数十里长的山路,翠竹簇拥,从宁冈到茨坪,从昨天到今天,岁月流淌成河,岁月流淌成歌。
    (男女合唱):“扁担弯弯三尺多,挑呀挑一路上把大山翻过。几十载风雨,历经蹉跎,挑的是家国山河。......”
    (男):艰苦奋斗的井冈山军民,跟随朱德下山挑粮的歌声、声声传开。人民军队爱人民,领袖关爱老百姓的革命传统的画面一一展开。
    (女):那是1928年11月,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遂川县城附近的贫苦农民满怀喜悦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朱德要在张家祠召开“穷人翻身大会”。会上,朱德把从地主、土豪手里没收的地契、银元、衣服、粮食、家俱等一一分给了户籍册上的贫苦农民。
    (男):“同志哥,你帮我看看,红军翻身大会在哪里开呀?”一位老人手拿参会通知单气喘吁吁的跑来。
    (女):走出会场的朱德,看见老人穿着破烂不堪的单衣,浑身直打哆嗦。您,心如刀割,怎么忍心告诉他——大会已经结束了,东西已经分完了呢。
    (男):心痛不已的朱德,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的棉衣披在老人身上,热情地说:“老人家,大会开完了,这件棉衣就算分给你的吧!”老人见朱德身上只有两件贴身的单衣,说什么也不要。您却和蔼地说:“老人家,你就穿上吧,我家里还有一件呢!”
    (女):伫立雨中,老人望着朱德越来越高大的身影,泪水、雨水混在一起,温暖了老人的心。
    (男):朱德的心里时刻装着人民,人民爱戴他。艰苦的岁月,奋斗的人们,有了党的领导,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指引,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
    (女):吃着野菜、树皮的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走出了长征精神,走向了北上抗日的征程。
    (男):跃马太行,东渡黄河,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千军万马的英姿历历在目。
    (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毛泽东、朱德号令三军,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转换音乐《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或相应乐曲)
    (女):在和平年代,朱德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89岁高龄的他,仍然在密云水库劳动。
    (男):在朱德的遗物中,有一把铁铲,它记载了他和家人劳动的历程。为了解决吃菜问题,他带领家人在住地旁边除草种菜,每逢节假日,就是全家人的劳动日和学习日。
    (女):朱德衣着朴实,总说:“再补一补,还可以再穿。”在他去世时,家人居然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朱德的吃住也很简单俭朴,他常说:“粗茶淡饭,吃饱就行”。朱德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朱德,总是心系人民,为了了解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了解社会发展实情,他不辞辛劳,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城市、乡村都留下他光辉的足迹。
    (转换音乐,井冈山地区乐曲)
    (女):1962年3月,朱德回到了他称为“第二故乡”、当年战斗过的、那片红土养育过他的、令他牵挂的——井冈山。那条路,还是那么熟习、那么亲切、那么难以忘怀……
    (男):到达山下的拿山区政府作了短暂休息,吃了一些自带的食品,朱德便迫不及待地上山。那里,有他昔日战斗、生活过的足迹:
    (女):在挑粮歇脚的大树下再坐一坐,扁担的故事又在眼前重现。“朱德的扁担”,这下没人拿了吧。
    (男):在黄洋界炮所再望一望,打败敌人“两只羊”的神话在战地传开。“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女):那里,有他一起的战友和老乡们:
    (男): “朱军长,有人说你在北京带了几百万兵,没有时间回来,我不信。我说朱军长会来看我们的。”
    (男):老赤卫队长邹文楷拉着朱德的手,流着眼泪激动万分。朱德也含着泪花,说:“我们是老兄弟。”
    (女):多么朴实的话语,虽远隔万里,他们的心却永远连着一起。
    (男):“红军中官兵夫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起居不同。”这是朱德当年写在井冈山宁冈红军军官教导队旧址——龙江书院石门上的一副对联。
    (女):在龙江书院参观时,看见这幅门联时,他的目光停留在每一个字迹上。目光中闪烁着一个鲜活的故事:
    (男):那是朱德写下这幅对联以后的1928年秋,在龙江书院召开的一次红军干部大会上说:我们红军之所以能够克服困难,一是党的领导作用,二是军队内实行了民主制度。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仍能维持不散,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了繁琐的礼节,经济公开。”
    (女):全军上下,官兵一致,认识到战胜困难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当家作主的主人,这是红军与白军的重要区别之一。
    (男):来到大井,朱德走进当年和毛泽东的住地,看见堂屋楼梯旁刻在木桌上的棋盘,当年和毛委员对弈布阵的情景呈现在脑海:
    (女):朱毛红军会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着红军队伍的不断扩大,井冈山有限的粮食生产供给资源,难以维持军民的基本生活所需。你们在对弈布阵时,结合井冈山实际情况提出求同存异的看法,一方面考虑井冈山地势险峻,利于红军粉粹敌人进攻;一方面考虑减轻老百姓基本生活负担,红军下山开辟扩大新的革命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首先就要为人民求生存。他俩最终达成共识,走出井冈山,走活了红军初期这盘棋。
    (男):“总司令,您住过的那间屋,我们准备整理出来,对外展出”陪同人员的介绍,将朱德思绪带回现实。
    大度的胸襟,不计个人得失。朱德恳切地说:“我住的那间房子不要恢复了,毛主席的故居要好好整理,要宣传毛主席。”
    (女):楼上毛泽东卧室“八角楼”的灯光跳动闪烁。
 
    (转换音乐《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或相应音乐曲)
    (女):在接见宁冈县党政军负责人时,朱德详细地询问当地的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叮嘱说:
    (男):“我们做工作,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人民负责,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如果不关心群众,脱离实际,搞浮夸,既害党害国害民,也害浮夸者自己。”
    (女):他对吉安地委负责人说:
    (男):“天生万物自养人,有人就有吃的,这事自然辩证法的规律。镇上要有买饭的,不要有钱买不到吃的。粮食要过关。”
    (女):他对大茅山垦殖场党委负责人说:
    (男):“要注意发展多种经营。只有多种经营发展了,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女):他对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说:
    (男):“要想办法把农民的家务建立起来,这事急需的事情。农民没有家务怎么生活下去?怎么能安心农村?”
    (女):他心系人民,想人民群众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办任何事都考虑到党的实事求是和党的群众路线。
 
    (男):朱德要求生活从简,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红米饭、南瓜汤,香气宜人,他津津有味地吃着。
    (女):驻足凝望,井冈山星火燎原,依然耀目。因景而生的民谣犹然在耳:
    (男女合声轻唱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啰嘿啰嘿,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嘿啰嘿......” )
    歌声由远及近,久久回荡在山谷。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林品强:宣言与誓言(应景独幕话剧)
·下一篇:无
·井冈山的回忆(配乐散文诵唱)
·特稿:井冈山的回忆(配乐散文诵唱)
·井冈山上拜访王佐烈士后人(组图)
·井冈山2022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推进会召开(组图)
·特稿: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组图)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三湾改编95周年座谈会举行(组图)
·中红头条: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三湾改编95周年座谈会举行(组图)
·特稿:井冈山根据地 95周年颂(外一首)
·魏岳江:重整行囊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为何长征井冈山延安西柏坡
·特稿:重整行囊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为何长征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井冈山的回忆(配乐散文诵唱)
罗淑蓉:井冈山的回忆(配乐散文诵唱)
特稿:井冈山的回忆(配乐散文诵唱)
宣言与誓言(应景独幕话剧)
林品强:宣言与誓言(应景独幕话剧)
特稿:宣言与誓言(应景独幕话剧)
朱德与党史(配乐诗文朗诵)
朱德与党史(配乐诗文朗诵)
林品强、罗淑蓉:朱德与党史(配乐诗文朗诵)
特稿:朱德与党史(配乐诗文朗诵)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