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之“新娘”乃我继母也。1996年夏天,我的亲生母亲因患肺癌撒手人寰,从检查到离我们而去仅仅才61天。在邢台一医院治疗无果后,又在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医疗,终究无法拯救回来我们母亲的生命。全家人立刻悲痛欲绝,难以形容。
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成人并供养我们上了大学,实属不易。我们兄妹四人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家七口人,全凭父亲50多元的工资,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给生产队付消费,减轻负担,母亲每年都要喂一头肥猪,大约饲养一年的时间才能长到130斤达到交售供销社的标准。那时我们就读于家乡的南和县高庄学校,下午上两节课,放学后,都要到地里打猪草挖野菜供猪食用。父亲在邢台县晏家屯中学教书,距离家里七八十里,全家的重担全靠母亲一人承担,母亲的压力无疑是很大的。母亲不但为我们兄妹穿衣做饭上学成家而操劳,同时也是生产能手,对于家里的自留地和责任田也是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在生产队干活也不含糊,我上初中的那年,母亲还担任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呢!
在母亲即将离开我们的时候,把我们兄妹四人叫到跟前语重心长的最后嘱咐道:“我走后你们要好好孝敬你们的父亲,并早日给你父亲找一个老伴,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一句话说的大家眼含热泪,悲痛万分。这句话,既是母亲的嘱托,也是我们兄妹的心愿。忙完丧事之后,帮父亲找老伴的任务就提到了议事日程,我们兄妹包括妯娌三人都积极主动,不等不靠,求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同事同学,四处张罗。我爱人邢兰君还托地区畜牧局的同事,让把去世不久的赵姓夫人介绍来做自己的新婆婆,惹的不少不理解同事的嘲笑。对此,邢兰君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公公能够安度晚年,幸福快乐长寿,应该做到尽力而为,至于别人的笑话不予理睬。我的嫂子孙玉巧在她的单位和家属院也是到处求人帮忙。 哥哥高社学、妹夫李振华打的把人家接到家里来相亲。 我骑着摩托车带着父亲也是到处相亲,1996年冬天到东南张村也是找一位丈夫去世不久的妇人。“走吧,给我父亲一块去生活吧,我明天来接您”我开门见山地征求,但是这次没有成功。后来我见到牛城晚报上刊登桥东老干部局热心为老年人牵线搭桥当红娘的新闻,就立刻到那里进行了登记。“千里姻缘一线牵,无缘对面不相识”,也许是有缘,从另外一条渠道介绍的也是同一个人。这事没有多久,也就是1997年的夏天,就把继母接到了我们家。
“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这话一点也不假。在我们亲生母亲走后,继母没来之前,老父亲整天愁眉苦脸,提不起精神来,看着甚是可怜。有了继母之后,父亲脸上又泛起了笑容,原来的愁肠一扫而去。父亲高兴了,做儿女的自然高兴。
有了继母很省心。自从继母来到我们家里,父亲的吃饭有人做,穿衣有人管,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小病小癖,都不用操心了。我们兄妹几人,对于孝敬老人,不攀不比,谁尽谁的孝心。一般都是半个月左右买些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前去探望,赢得父亲继母开心快乐。令人欣慰的是,继母来到我们家里,家庭和睦,快乐幸福,没有难过别扭,惹得不少人羡慕。这事还惊动了新闻媒体,牛城晚报和邢台电视台还专门做过报道。
为了感恩继母的到来和对父亲的照顾,每年春节全家聚会时,都是第一杯美酒敬“新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