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我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解放济南战役,以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18万人组成打援集团,经过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最终将王耀武占据的老巢济南攻下。战败之后的王耀武,化妆成士兵后逃跑出城,行至寿光县境内还是被我解放军俘虏,自此开始了他10年的战俘生涯。
王耀武被俘之后,每当看到这条丧家之犬,人民很自然想到14年前,那场欲血悲歌的皖南谭家桥战斗。
1934年8月1日,红7军团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和方志敏部的地方游击队会合,编成红第10军团,并改组原闽浙赣军区,方志敏任司令,曾洪易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原军区司令刘畴西任红10军团军团长;后又建立“皖浙赣边新苏区”,方志敏任主席,粟裕则改任第10军团参谋长。
1934年11月24日,方志敏带领红10军团和红20师向皖南前进。12月初抵达安徽休宁一带,18日在汤口与寻淮洲的红19师会师。国民党组织第7师、49师、补充第一旅和浙江保安第二纵队共11个团进行围剿。同时令赵观涛部堵击浙西、赣东,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堵击皖南,预围歼方志敏部。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与49师在飞机侦察轰炸配合下,12月24日在谭家桥630高地与红军激战。红军团终因寡不敌众而败。寻淮洲牺牲,红7军团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等8名师以上干部负伤。
630高地战斗后,国民党军各部接踵而至,12月28日,为摆脱追兵,红军转移到黟县柯村,改组了皖南特委。22日被迫再次转移,绕道绩溪再次回到谭家桥地区。此时已进寒冬,天降大雪,由于给养日益困难,通讯中断。除200余红军在粟裕带领下突围成功外,方志敏、刘畴西等红军高级将领被捕,红10军团全军覆没。
在皖南谭家桥伏击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团的国民党军旅长王耀武,战后晋升为51师师长,并且从此飞黄腾达,成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山东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
谁曾想14年后,王耀武会被当年谭家桥战斗突围出来的红10军团参谋长粟裕俘虏。这真是应验了那句古话:“一报还一报”啊!
几年前,我有幸得到一张当年刘畴西写给江西省兴国县沙溪区政府的公函,内容是兴国县步哨抓到一个原来在21军特务连工作的朱兴方,用假路条“开小差”,要求送当地政府处理。落款是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刘畴西。盖有“中国工农红军江西军区政治部”圆形公章和刘畴西方形私章各一枚。公函使用“中国工农红军江西军区政治部”便笺,毛笔书法具有及其深厚的功底,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看得出非一般等闲之辈所能。
刘畴西是有名的“独臂将军”,1897年3月28日生于湖南省望城县;1918年考取长沙长郡中学。1920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党组织推荐,于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月2月,随军参加东征,讨伐叛逆陈炯明。3月12日,刘畴西所在的第1教导团与叛军林虎部主力,在棉湖西北山地展开一场恶战。双方阵地彼此交错,你争我夺,激战8小时,阵地更换了十余处。刘畴西与战友们坚守阵地,连续打退叛军的5次进攻。他在率领连队反击时,左手被流弹击中。鲜血泉涌,他稍事包扎,又投入战斗。战后,他被转入广州东山博爱医院治疗,因静脉破裂,血管溃烂,割掉左臂。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畴西奉命去贺龙所率领的国民革命第20军工作。同年夏转入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任参谋。8月,随部参加南昌起义,先后在24师任营长、团参谋长。1929年初,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后由中共中央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一军团3军8师师长。率部参加第1、2、3次反“围剿”作战,功勋卓著,特别在第3次反“围剿”中,取得了歼敌一个旅的重大胜利。
1931年冬,刘畴西调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员。后任红21军军长,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率部转战赣南苏区。1933年3月,奉命前往闽浙赣苏区工作,并在闽浙赣苏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同年10月,调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兼新红10军代军长、军长,与方志敏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5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初,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8月1日,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嘉奖状和二级红星奖章。11月,被任命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红10军团军团长兼20师师长,并被选为闽浙赣军政委员会委员。12月,在安徽太平县谭家桥附近遭到国民党王耀武军的伏击,未能突出重围而被俘。
1935年1月下旬,与方志敏等一同被国民党军押往南昌。蒋介石并未忘记曾是黄埔一期毕业生的刘畴西,他也了解在决定党军生死的棉湖之役中那个英勇的教导第1团第3连党代表刘畴西,还曾担任黄埔同学会总务科长的刘畴西;蒋介石于是特别嘱咐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一定要将刘畴西“争取”过来;于是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要职的黄埔老同学纷纷前往狱中探望、劝降,曾任黄埔教官的顾祝同也亲自来了3次;刘畴西面对死亡和友情、爵禄毫不为之所动。他对战友们说:“死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什么时候死,我不知道,因为生命已经握在最凶恶的敌人的掌心。”
1935年8月6日凌晨,被押往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窝刑场,他拖着沉重的铁镣,昂首挺胸,与被难的战友连声高呼:“中国苏维埃万岁!”、“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刘畴西出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历史鲜为人知。江西军区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军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诞生,同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也宣告成立。为了加强对各革命根据地的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的统一指挥,中革军委决定,自1932年起在红军里建立军区一级的机构。1932年1月9日,中革军委发布训令,取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成立江西军区,陈毅任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后为蔡会文、李锡凡),政委李富春、彭雪枫、曾山,参谋长周子昆、陈奇涵、郭天民、薛子正、魏赤,政治部主任蔡会文、刘畴西、邓小平、罗荣桓、甘渭汉、黄志超。
之后,中革军委又建立了闽西、湘鄂赣、闽浙赣等十来个省级军区。
江西军区是个大军区,辖中央苏区的大部分地区,红都瑞金也在其境内。江西军区指挥部初驻兴国县五里亭乡筲窝村,1933年1月迁往宁都县刘坑乡李园村,直至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江西军区总指挥部最初直属中革军委,1932年底隶属红一方面军总部,1934年1月后复隶属中革军委。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江西苏区先后组建了红军独立第2、3、4、5、6师和新编第3、4、5、6、7独立师以及第21、22、23等军,皆归江西军区指挥。从1932年7月起,江西军区又下设5个分区,指挥辖区各县军事部和各县地方武装。
1932年7月,江西军区配合主力红军取得了南雄、水口战役的胜利,打击了入赣粤军的气焰,基本稳定了中央苏区的南翼。8月,江西军区协助红一方面军在乐安、宜黄战斗中取得了歼敌3个旅、俘敌5000余人的胜利。1933年2月至3月,江西军区协助红一方面军,在黄陂、草台岗战斗中取得了歼敌3个师、俘敌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朱德当时撰文称赞江西军区部队在“破坏敌人交通、桥梁、辎重,迷惑敌人,恐吓敌人等方面,均有相当成绩”,对东陂、黄陂战役“起的作用很好”。
在扩红运动中,江西军区所辖十余县仅1933年的“红五月”一个月就突破25000人。兴国县更是一马当先,5500人的兴国模范师集体加入红军,编为红3军团第6师,这是中央苏区唯一一支整师从地方武装上升为红军主力师的部队。为此,朱德、周恩来、王稼祥致电江西军区,表彰江西军区兴国模范师“是苏区模范中的模范”,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号召全中央苏区向其学习。
第5次反“围剿”中,1933年12月,江西军区部队在新干县七琴圩歼灭国民党江西保安2师,活捉师长李向荣。反“围剿”失利后,中央决定,江西军区的独立第1、第2、第3、第4团与其他红军部队共计1.6万人留在中央苏区,接替主力红军阻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34年12月,江西军区留守队伍在宁都县洛口镇金竹村被国民党第14师霍揆彰部包围。1935年1月,部队突围至宁都县小布乡树陂村,总指挥李赐凡牺牲,军区机构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