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1月中旬,荔原堡战斗后,公审处决了罪大恶极的陕甘边土匪头子张廷芝的营副梁邦栋。刘志丹带领队伍来到离荔原堡北3里多的阎家洼子,走访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发动、组织群众,留下一段佳话。
那时,庄稼都上了场,山上树叶全落光了,地上已经开始落霜。阎家洼子七八户人家分住在梁邦栋曾经盘踞的阎家洼子堡子山下,荔原堡河两岸。那天,荔原堡战斗打响后,阎家洼子村青年农民刘占云和武海生正在地里背玉米杆,听到激烈的枪声,嗒嗒地响个不停,就爬上山头,亲眼观看了刚刚在莲花寺恢复的陕甘边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收拾“黄皮”(南梁人民对梁邦栋营穿黄军衣士兵的贬称。)们的狼狈场面。枪声停止后,他俩背了一点玉米杆,急急忙忙地跑回村子,把这件大事、喜事赶紧眉飞色舞地讲述给大人们。村民们在家中也听到了这些枪声,谁也没有敢出来观望。当听他俩这么一说,心头那个高兴啊,比过年还激动。他们放下手中的农活,纷纷聚集在一起,极热烈地谈论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想法,叫好声、谩骂声不绝于耳。整整一个下午,他们都坐在村头那棵大杨树下,男人们不再急着回去喂牲口,女人们不再忙着回去做晚饭,他们十分疑惑而又激烈地争论着,这是谁的队伍,给咱们帮了这么大的一个忙,解除了心头这么大的一个祸害?正议论着,突然,从沟渠的梢林里钻出来些衣着杂乱的士兵。村民们顿时傻了眼,像霜杀了的茄子,灰楚楚的,不敢正眼瞅那些背着马拐子枪的兵。有的担心自己高喉咙、大嗓门的诅咒、叫骂声会不会是被这些士兵听到了,赶来打击报复来了,趁乱哄哄的当头儿,偷偷跑到梢林里躲藏了起来。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硬着头皮,赶忙上前,一声“老总”,一声“长官”地叫个不停,还喊叫回胆子大一点的娃娃,吩咐赶快去给这些士兵遛遛马。这些士兵没有像土匪一样烧杀抢掠,也没有像国民党军队一样鞭打绳拴,个个满脸笑容,既不让娃娃们给自己遛马,也不让村民们叫“老总”、“长官”,而让他们叫“同志”。这些口音不同的人,让村民们怦怦惊跳的心好不容易平静了下来,才知道是让他们叫“同志”,不是叫“童子”、“筒子”、“铜字”,更不是要水桶、驮桶。这些穿着破烂的士兵在等待村民给他们做饭的时间里,借着月色,一个也不闲坐,你扫院,他垫圈;你担水,他劈柴;铡草的铡草,喂牲口的喂牲口,见啥做啥,能帮啥就帮啥,抢的给村民们干活。这让村民们摸不着头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哪来的队伍?谁的队伍?
饭后,家家户户的村民都遇到了一个同样的事情,这些当兵的都要坚决开饭钱。自古当兵的都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不抢、不盗、不奸、不杀、不烧,就算是烧高香了,谁还敢向当兵的要饭钱,爹娘给生了几个脑袋?
晚上,这些士兵通知村民们集中在阎家洼子的大场上开会。一个陕北口音的人讲了共产党闹革命的道理,处决梁邦栋的事,村民真想拍拍手、鼓鼓掌,却不敢乱动。一个关中口音的人说他们是刘志丹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是老百姓的队伍,是受苦人的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陕甘边红军,是四十二师。听得村民们心里既七上八下,又热热乎乎。
会后,这些士兵分散在各家各户,除少数睡在村民们闲放的土炕上,大多数睡在地上或钻在草窑里,纪律严得很。
第二天早晨,一个士兵的鞋破的没法穿了,看见房东马老婆家有一双新布鞋,适合他穿,就问卖不卖。马老婆说送给你算了,不卖。这位士兵硬要塞钱给她,马老婆怎么也不要。没办法,这位士兵只好穿着破烂了的鞋跟上队伍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