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山河、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端金出发,先后经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15个省,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层层重兵的围追堵截,在368天和行军中,有100天大多都是与敌人战斗。尽管这样,红军严明的军纪和统战爱民的情怀,所到之处,都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至今在黄平县仍然流传着红军长征经过苗乡时,模范遵守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故事。
红军与谷陇苗族老人的故事
1934年12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大部队从台江施洞口渡过清水江,迅速向谷陇方向开拔而来。当时,正在街上赶场的谷陇青年刘祚成闻讯后,担心“红军来了要共产”“杀人越货”,就连忙回家叫上父母,草草收拾一些物品,逃往附近山上躲藏起来。刘祚成70多岁的祖母,因脚患风湿病不能行走,老人认为黄土已淹到颈子了,不再怕死。刘祚成与父母拗不过,就决定留下5岁的小妹在家陪伴祖母。
当时刘家属于自耕农,家中犁耙、锄头、镰刀、粪箩等农具俱全。据刘祚成回忆,红军到达谷陇后,队伍前前后后在街上住了五个晚上。对于红军的到来,刘祚成一家担心这次可能又要遭殃了!他们回想十年前,滇军粮子(士兵)住在他家时,一个个凶神恶煞一般。家中的物件,他们不问一声就拿走。要是多说一句,就要挨骂挨打。红军来到他家时,刘祚成祖母与孙女还藏在房间里,不敢露面。红军发现祖孙躲在屋里后,就轻言细语地安慰她们,并说:“老婆婆,你们别怕,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为人民解除灾难的革命队伍,要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使大家都能过平等、幸福的生活。”祖母与孙女才放下心来与他们见面。红军进入刘家借宿后,对刘的祖母十分敬奉,炊事员每餐都给老人送来菜饭。一些红军战士见刘家的小女孩天真活泼,还经常逗她玩,并送给她铜元数枚和一小本石印的民歌,书中有各种民歌数百首。如:
我今不讲你不知,共产主义没共妻。 只要两人都情愿,自由结合配成的。 红军原是子弟兵,为着穷人大翻身。 土豪劣绅杀于净,军阀官僚一起平。
红军离开后,刘祚成与父母才从山上火急火燎地回到家,见到祖母与小妹安然无恙,这才放下心来。祖母还端来一大碗红军留下的糯米饭分给大家吃,并高兴地说:“这几天,红军对我很好,每天早晚都送饭菜来给我吃,说话客客气气,只可他们有许多话我听不懂。这样好的军队,我活到70多岁,还是第一次见到!”
红一方面军在谷陇的几天中,还在区公所门口砖墙上,张贴布告,同时用红土在墙上写:“活捉王家烈”,于中街王光厚家板壁上写:“打倒军阀官僚、土豪劣紳”,又在上街曾广禄家板壁上写:“红军是人民子弟兵”等多条大标语。
红军还遗失一叠油印讲义在刘家,有标语和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当时,刘祚成由于年轻无知,又听同学史道美(后被刘伯龙杀害)、史永富(后分配在鞍钢工作)说“国民党政府正在搜查红军的各种文件。”刘祚成只得把这些材料毁掉。
谷陇落英屯有一老佃农叫屈杨垢里,终年辛勤耕作,生计安排并井有条,家中略有些存米,因受反动谣言影响,也逃到别处躲藏。红军到寨中住宿时就将其柜中大米购作军用。红军离开后,杨垢里回家察看,米柜已空,忽发现香炉下露出一纸角,移开香炉,将纸包取出,纸里包有二元大洋,并附有字条,写着:“老乡,我们向你家购买一挑大米作军用,照价付给光洋二元,望莫多心,以后我们与老乡们是会再相见的……”。杨垢里为感动,从中感到红军买卖公平和爱护穷人的革命精神。
苗族后生随军西征
1934年9月29~30日和1934年12月24~29日,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经过谷陇。
红军第一次经过谷陇是任弼时、肖克和王震等人率领的红六军团西征到达这里。一九三四年农历八月下旬,稻基本收割归仓。9月29日下午,红军由平寨出发,经脚板坳、大寨进入谷陇街。赶场的人多是蛰处僻乡的苗族百姓,他们对外面的事道毫不知晓,忽见到许多背枪的军队突然来到街上,大家都感害怕,并四处逃散了。当时谷陇区长史永华见状后胆战心惊,不知所措,慌忙带领区丁向岩英电方向逃躲。红军在谷陇街扎营后,立即在区公所门前砖墙上张贴布告,布告中署有任弼时、王震、肖克的名字。同时用红土在砖墙上写“武装拥护苏维埃政权!”在下街杨光生家柜台壁上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又在中街潘成仁家门前板壁上写“打倒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几条大字标语。
红军在谷陇街侧沙坝头的一间破烂茅屋内,看到杨多贵(十八岁)母子二人浑身槛楼,家里一贫如洗。一位红军首长关切地对杨家母子说:“我们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专门打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领导穷人分田分地,是为大家都能过好日子的军队。”之后,首长就动员杨多贵参加红军。杨多贵在首长的开导、激励下,毅然表态志愿参加红军。杨大妈回想过去曾受国民党反动派空官兵的欺侮,那种凶恶的嘴脸与红军和霭可亲的态度截然相反,感到红军亲如家人,也同意儿子参加红军。首长很高兴,随即给杨大妈几块光洋作为生活补助(后因联系中断,杨多贵下落不明),第二天,杨多贵就跟随红军走了。此后,由于长征和打仗,杨多贵再也没有音讯。
中央红军与百姓的鱼水之情
1934年12月26日至31日,中央红军在黄平期间,坚定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分子,对贫苦老百姓关怀备至,并同老百姓拉家常,交朋友,同苗族同胞及苦难的贫苦农民亲如一家。
黄平县城世代以教书为业的彭冠杰家,既无地产,也无商贾之资,工薪微薄,家境一般。红军攻打黄平前,彭家有力气的人都跑到乡下躲避,年迈的老母亲由于腿脚不便就留守在家。红军进城知道他家这一情况后,一位首长亲自上门安慰彭母说:“红军对教书先生是尊重的,应给予照顾。”当即送给彭冠杰母亲一件灰布上衣,一挑谷子。由于红军十分重视人才,尊重知识分子,使许多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从红军身上看到了希望,如卢兴国、张梅钦等事后出走家门,北上寻找红军,参加了革命。
红军与百姓休戚与共,息息相通,所到之处,体恤百姓,向沿途群众送粮、送衣、送糖、送药、送钱及日用品,生活在苦海中的黄平各族人民,从红军手中得到了无比的温暖。一天,几个红军战士进到四屏镇街上谭益科家,得知谭益科母亲有病时,马上找来医生帮看病给药吃。
旧州镇上的杨大妈到女儿家回来,正好碰上红军驻扎在寨上,几个战士争先恐后给大妈挑女儿送来的东西。这一切,使大妈深深感到:这些兵与过去看到的大不相同了。大妈听说红军要在这里住几天才走,便无论如何要战士们搬进她家来住。杨大妈之所以让他们住进来,原有两种想法:一想听听战士们讲些世面上从没听到过的新鲜事,二是由于自己没生过儿子,想借此机会认一个干儿子。战士们了解到大妈的心事后,都相争着给她当干儿子。于是杨大妈认了一个叫杨再明的红军战士做干儿子。杨大妈得红军做干儿子,为了表达对亲人的一点心意,她就去把邻居几个大妈组织起来,给战士们洗衣服,补裤子,做鞋子。杨大妈的言行深深地感动着红军战士们,于是大家将凑出的3块银元悄悄放到杨大妈家碗柜里。当大妈送走红军亲人回家发现这3块银元时,感动得直掉眼泪,连忙找来一块布把银元小心包好放入衣柜里。此后,不管家里日子多么艰难也舍不得将红军送的这几块银元花掉。
红军就餐“不差钱”
红军在黄平期间,买卖公平,事事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买东西不让老百姓吃亏,不经老百姓同意,绝不强买,与国民党匪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受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对红军严明的纪律赞不绝口。
红军即将到谷陇之前,乡、保长和有钱人就到处说红军的坏话,弄得人心惶惶。除了少数大胆的人外,大多数人都拖儿带女跑上山去躲避。当时谷陇大寨的苗族贫民雷垢沙没有跑。红军来后,一些住在他家。战士们要他家的油点灯,要酒擦伤口,都公平地付钱。雷垢沙不收钱红军就不要东西。晚上,红军同雷垢沙交谈,讲了“红军是工农的队伍,专门打富济贫,以后还要分田分地给贫苦农民”等革命道理,雷垢沙深受感动。第二天,天还没亮雷垢沙就起来,把家里喂的两只母鸡杀来招待红军。红军首长知道后,硬拿两块银元给雷垢沙,他推辞不下,只得收下。
黄平县城飞云崖旁边的东坡街过去是湘黔驿道的必经之地,过去国民党军队经常路过这里,他们逢屋就钻,见饭就吃,不但分文不给老百姓,稍不顺意还对群众拳打脚踢。街上有个叫常素荣的妇女在家开起一个客栈,靠接待来往的客商维持生计。1934年12月26日,红军从施秉来到东坡时正好是中午。常素荣想跑也来不及了,况且6升(24斤)米刚上在甑里,只好听天由命了。谁知红军到后,个个和蔼可亲,规规矩矩,不乱拿群众一针一线。原先她还以为这6升米饭是白为这些当兵的煮了。可是出甑后,红军动也没有动。一个红军首长知道她家是歇客卖饭的,就走上前来和气地向她买饭。由于心里有些害怕,常素荣打的饭,都比往常的多。红军首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他得知常素荣煮的是6升米的饭时,估计所收的钱才够买4升米。为了不让常素荣吃亏,就主动开了8升米的钱,多的两升就作为柴火和劳工费。红军的行动,真是出人意料,使常素荣久久不忘,逢人便说红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