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村陈家自然村“太原堂”(一)。邹善水摄
上村村陈家自然村“太原堂”(二)。邹善水摄
上村村陈家自然村“太原堂”(三)。邹善水摄
5月4日,暮春时节,红艳艳的杜娟花(映山红)开满闽西红土地的各处山头。我们驱车来到了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千米高山赖源乡。在原乡人大主席温金旺先生等人引领下,探访被人们誉为闽西游击战期间的“小井岗” 上村村。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连城县赖源乡上村村是工农红军多次进驻活动的老区村,也是三年游击战争初期支持和保护红军游击队的模范村。
上村村位于赖源乡政府西侧,著名的"华东第一天然溶洞群"分布在上村村境内,成了当年工农红军游击队的最佳营地。上村村东与本乡下村村接壤,西南与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相邻,西北与曲溪乡白石村交界。该村现辖中村、上村、陈家、牛家4个自然村,共有152户、683人,其中牛家自然村解放前有8户、40余人,因被国民党摧残曾一度成为无人村。在上村村陈家自然村毛泽东旧居“太原堂”,笔者走进今年95岁高龄的温进轩老人家中。温老汉是90年前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后,从闽西转移江西途中经过陈家自然村时 “红军老接头户”的后人。温进轩老人回忆起父辈讲述过的一段红色历史。
毛泽东在陈家村发动群众闹革命
解放前,交通闲塞的上村村所辖的上村、中村、牛家、陈家4个自然村百分之九十的群众都是佃户、长工。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群众生活苦不堪言。当他们获悉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1929年两次入闽,解放汀州府、打下龙岩城,并进驻连南一带帮助组织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建立红色政权的消息时,人人奔走相告,盼望红军能早日来到赖源,帮助群众求翻身、求解放。
1929年12月,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会议结束后,为了粉碎蒋介石策划的闽粤赣三省“会剿”。1930年1月7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二纵队从上杭古田出发,由上杭步云经连城莒溪、新罗万安到达赖源。在赖源休整后经永安进入清流、宁化到江西,与先期到达的朱德会师。
红四军二纵队先头部队侦察员,由于听不准当地方言,误将陈家村听为“千家村”,故选择赖源上村村所辖的陈家村驻扎休整。期间,毛泽东居住在陈家村太原堂。亲自到老百姓家里开座谈会,宣传党和红军的宗旨纲领,发动群众闹革命,播下了革命火种。至今,村里还留有多处红军标语遗迹。在毛泽东居住过的太原堂左厢房外墙壁上,至今保存有清晰的“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这次红四军的清流、宁化之行,途经赖源在上村驻扎的时间,虽然短暂,却极大地推动了赖源革命运动的发展,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关公殿成为闹革命的“红军楼”
1930年7月,由红四军四纵队和红十二军一纵队合编成立的红廿一军,在军长胡少海的率领下,深入到赖源开展建立革命根据地。红廿一军政治部设在上村村的关公殿。其中,部队分排、分班驻扎在上村村现今管辖的四个自然村,进村入户宣传发动群众,刷写红色标语,帮助组织农协会。上村关公殿现仍保留有红廿一军政治部青年科刷写的 “商人要使商业发展,只有赞助土地革命,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民的购买力”、“勇敢觉悟的青年加入共青团来”等标语。
1933年春,连城红军独立团(时称"明光独立营")、红九团400余人进驻赖源,帮助条件较成熟的乡村建立红色政权。期间,红军帮助成立赖源乡苏维埃政府。辖当时的上村、下村、黄地、黄宗、牛家等村。乡苏维埃政府就设在上村关公殿。推选吴陈李任主席、吴元林任副主席,还有文书、粮食委员、土地委员、肃反委员等数人。同时,全乡共有130余名青年参加成立乡苏赤卫队。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组织赤卫队抄取土豪劣绅的家产,收缴各种契约和收租账薄,组织农协会开展分山、分田工作。广大群众都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三年游击战的“红色堡垒”
1934年9月,红军保卫中央苏区的战斗在连城县与长汀县交界的松毛岭打响。23日上午7时开始,国民党顾祝同、蒋鼎文、宋希濂、刘戡等人指挥的国军6个师,动用“黑寡妇”飞机、重炮等,狂轰滥炸由朱德、林彪、聂荣臻等人指挥驻守在松毛岭山上阻击敌人的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的红军将士。3万余名红军将士,在松毛岭山上浴血奋战坚持了7天7夜,终因敌强我弱,弹尽援绝,万余名红军将士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战,为中央苏区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最宝贵时间。
同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留在后方打游击的地方红军纷纷云集于龙岩、连城、宁洋三县边界开辟革命根据地。1934年冬,正式成立了岩连宁边区革命委员会。接着又成立西南特区苏维埃政府。赖源的上村、下村、牛家、大河祠、邱家山等地都是岩连宁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为了防御国民党反动派和姑田华仰桥、文亨周焕文等反动民团的袭击,西南特区苏维埃政府立即组建一支游击队,由黄治平任队长。上村村有50多名赤卫队员参加,其中上村自然村约30人,中村自然村10余人、陈家自然村10余人、牛家自然村6人。上村村参加游击队的吴陈李、吴接良、吴桂兴、吴先水、吴开进、吴存海、吴陈树、蓝陈子、吴祥庆、吴克海、吴克福、吴接求、吴有芳、吴金水、吴坤育、吴佛旺、吴根同、吴志波、温继和、温积福、华富妃(女)、温伯郎等40余人曾直接参加过上村与白石村交界的“梨一岭战斗”、下村与河祠村交界的“长坪岭战斗”以及河祠与宁洋交界的“孔党战斗”“沙田战斗”。有的还参加过“漳平战斗”。他们在作战中表现得非常勇敢,其中有吴庆祥、吴接求、吴克海、吴有芳、吴金水、吴坤育等6人光荣牺牲,解放后被评为烈士;还有温继和、温积福、华富妃两夫妇等多位同志英勇献身,因解放后没有亲人申报,成了无名英雄。
在游击战争期间,赖源上村的军民关系如鱼水情深。老百姓把红军当作救命恩人,红军把老百姓当作衣食父母。为了支援红军、保障供给,许多群众节俭再节俭,把省下的口粮、食盐、蔬菜等源源不断送给红军游击队。为了老百姓的利益,红军游击队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群众送去的物资予以一一登记,有的以物换物,有的兑现银元,有的打下收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