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在领导空军创建和发展的16年时间里,对空军建设的原则、方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民空军建设思想。本文从刘亚楼的军事实践出发,通过对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进行分析,力求探究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的形成渊源。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① 军事思想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军事实践的产物。人民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在领导空军创建和发展的16年时间里,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及我国国情、军情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空军建设的原则、方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民空军建设思想,科学指导了人民空军的快速发展。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作为关于空军建设和发展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刘亚楼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国近现代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也是刘亚楼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原理,借鉴他国空军建设理论,进行中国革命斗争和空军发展建设实践的必然结果。
一、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形成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直接反映了时代要求,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创建人民空军并形成空军建设理论是时代发展和国内形势变化迫切需求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没有条件建立自己的空军。面对敌人对我领空的严重威胁,我党我军深刻认识到空军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到建立属于自己的强大空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前夕,创建人民空军已具备一定条件。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地作出决策,提出了建立空军的问题。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党内指示中正式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② 。随着大陆的解放,解放台湾成为我党我军的一项主要任务。为了配合陆、海军解放台湾,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确定了加速建立空军的战略决策。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③ 从而更加明确地向全党全军提出了“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的奋斗目标。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和直接运筹指导下,人民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伴随着这支新型人民武装力量加入到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中来,人民空军建设思想也随之产生。刘亚楼任首任人民空军司令员是历史的选择。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驰骋沙场,英勇善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功卓著;他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先后入抗日红军军政大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理论功底深厚,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他与飞机结缘,曾率部队缴获过国民党飞机,留苏期间非常关注苏联空军的发展建设,归国后又兼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推动了航校的快速发展;他精通俄语,曾在苏军中任职,对苏联情况非常了解,能够领导空军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先进经验。刘亚楼无疑是首任空军司令员的最佳人选,他完全有能力领导人民空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创建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作为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在领导人民空军建设的16年时间里,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我国国情、军情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发展的一系列原则、方针、举 措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民空军建设思想,指导空军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空军成为一支由多兵种组成的现代化、正规化的武装力量,胜利完成了国土防空、空投支援进军西藏、抗美 援朝、配合地面部队剿匪等作战任务,为巩固国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任何思想和理论的产生,都是对既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都能够找到其形成的理论渊源。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与空军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军事斗争的实践,创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作为人类军事思想的瑰宝,它不仅充分吸收不同阶级、时代和国家的军事家及军事理论家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理性认识的精华,而且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军事思想体系。这些理论对刘亚楼的军事实践和人民空军建设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红大”学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创办于1936年6月1日,刘亚楼是“红大”的第一期学员。办校初期,只有3位专职教员,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徐特立、罗迈等经常被邀请讲课。入校前,刘亚楼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战争实践,但对于如何认识战争、研究战争等军事问题,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思考。因此,在此期间,刘亚楼如饥似渴地学习哲学和军事战略等课程,潜心研究战争,认真做笔记,想方设法多学知识武装头脑。经过在“红大”半年的学习,刘亚楼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军事指挥、领导艺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④ 。留学苏联,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知识。刘亚楼于1939年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军事班学习。伏龙芝军事学院是苏联武装力量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军官的最高军事学府,素有“红军大脑”的美誉,自列宁创办以来,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名素质过硬的高级军事干部。该学院在教学上聘用了大批高级将领和军事专家,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有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有进攻战、防御战、作战指挥原则与艺术,有诸兵种、大兵团联合作战的组织与指挥,有战争的后方勤务学等等,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战例的证明。在学院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刘亚楼涉猎了很多学术专著和期刊杂志,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现代军事知识,研读了包括前院长伏龙芝留下的珍贵军事理论遗产《伏龙芝选集》等军事著作⑤ 。通过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系统学习,刘亚楼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军事理论素养。学用结合,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指导实践中深化认识。1943年夏,刘亚楼到苏联远东军区机关见习,并受命指导抗联教导旅的工作,分管教导旅的军政训练。为了规范训练内容,刘亚楼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红军长征事迹、苏联对德战争的原则和策略等结合起来,并亲自动手,编写了《中共党史》、《红军长征史》等教材,作为军事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刘亚楼的出色工作,备受苏方重视,后被任命为该旅参谋长⑥ 。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真谛的同时,刘亚楼善于融会贯通,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在指导开展具体工作时,刘亚楼经常结合实际工作特点,熟练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文,对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谋划。刘亚楼提倡空军培养紧张、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指出:“恩格斯说:在战争中时间就是军队。和平时期如果不经常保持紧张和快的作风,一旦发生战争,是要付出代价的,付出价钱以后,才能买到紧张和快,这从战略领导上来讲,是本钱太大了。”⑦ 在1963年召开的空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刘亚楼指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劳动应该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虽然是指共产主义时期的事情,但我们都是十几年、几十年的共产党员,应当现在就把劳动看成天经地义的事。”⑧ 在空军整顿军一级机关现场会议上,刘亚楼指出:“打了胜仗找缺点,这是马列主义的领导方法。”⑨ 可见,刘亚楼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中汲取营养,在科学指导军事实践中进一步深化认识,从而为形成自己的军事理论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
(二)得益于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熏陶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军事篇。刘亚楼从17岁开始参加革命,“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好战士。”⑩深受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熏陶。1930秋,在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时任红十二师三十五团政委的刘亚楼和团长毕占云遵照毛泽东“诱敌深入”的军事战略,有胆有识地把“江西全省剿匪总指挥”张辉瓒所部9000人,一路拖到龙冈九菜岭下,为红军大部队围歼张部、继而粉碎敌人“围剿”立下奇功。此役后,毛泽东对刘亚楼印象深刻,称刘亚楼“将才难得”,并将张辉瓒的手表奖给他。此后,刘亚楼带领所属部队经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长征开始阶段付出惨重代价和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领导地位后的节节胜利,他深深地被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气概所折服。刘亚楼在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期间,曾认真学习过毛泽东讲授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毕业后,他在毛泽东的教育引导下,转变观念,由开始认为后方工作没有出息转变到直接投身“红大”的建设事业中,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期间,刘亚楼除了负责大量教学训练的组织工作外,还讲授中国近代史。毛泽东和中央领导继续到校讲课,刘亚楼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讲演。任学校教育长期间,刘亚楼曾按照毛泽东要求,搬到凤凰山下毛泽东隔壁的窑洞里居住,帮助毛泽东整理战役理论,研究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战略战术问题。在此期间,刘亚楼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党的历史,收集资料,研究军事理论。毛泽东为了写《论持久战》,特地请刘亚楼和罗瑞卿、肖劲光、郭化若等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1938年7月,由毛泽东、陈昌浩、刘亚楼、肖劲光、郭华若集体写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作为抗日游击战争丛书出版。可见,通过与毛泽东的直接接触和学习,使刘亚楼开始深入思考战争及其特点和规律,为形成其军事思想和空军建设思想作了重要铺垫。在坚定不移地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刘亚楼赴苏学习时,应毛泽东要求,将《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些反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著作,交给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以便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我党情况。1958年5月23日,刘亚楼在《解放军报》发表《认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署名文章,文中指出:“在我军的历史上,凡是能够正确地坚决地把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贯彻执行到建设军队和作战中去的时候,那就能打胜仗,革命就能得到发展;相反的,如果对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解得不正确、怀疑甚至相违背的时候,那就会吃败仗,革命就要遭受到损失。”刘亚楼号召全军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指出:“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用功学习毛泽东思想,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坚决贯彻执行;只要我们既掌握了毛泽东思想,又掌握了现代最新技术装备,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就更无敌于天下了!”此外,刘亚楼要求空军各级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著作。1956年召开的空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刘亚楼在谈到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时指出:“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中央指示和毛主席的著作”,并列举了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著作。1958年召开的空军部队训练会议上,在谈到战术训练问题时,刘亚楼指出:“应该多找些材料,特别要多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1960年10月28日和12月29日,刘亚楼分别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发表署名文章《回忆天津战役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平津战役的胜利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文章中多次引述毛泽东著作原文,并号召大家“更好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而奋斗。”1959年6月,刘亚楼在大连组织了一次以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为内容的战役集训,并亲自主持,共有287名师、校以上领导干部参加。集训采取“精读原著,自学为主,结合互助”的方式,学习了《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毛泽东著作,刘亚楼作了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辅导报告,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作了集训总结。正是通过坚定不移地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使刘亚楼和空军各级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解,为正确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空军实践奠定了基础。创造性地把毛泽东军事思想与空军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空军建设思想。在领导人民空军发展建设中,刘亚楼既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决策指示,又善于从实际出发,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不断总结空军建设经验,推进人民空军发展。在解释“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时,刘亚楼指出:“‘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原则,是解决在空战中如何体现毛主席‘每战必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不打消耗战’和‘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等作战指导思想。”在阐述“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的产生过程时,刘亚楼指出:“为了摸索空战战术基本原则,只有从毛主席军事思想、我军战争经验和在空战实践中寻求答案。”在指导并审定空军编写的条令教程时,为使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用法”和“写法”,刘亚楼用“集中优势兵力”来举例,“古今中外的所有军 事家没有一个反对集中使用的,谁也不同意分散。但谁也比不上咱们毛主席对这个问题阐述得深透, 这不正是‘写法’的问题吗!”刘亚楼进一步解释,“像《矛盾论》和《实践论》那样深奥的理论,毛主席写得多么简练易懂啊!多么深入浅出啊!”在总结防空作战问题时,刘亚楼指出:“我们在防空作战中最根本的体会就是,凡是能够结合具体情况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就能击落敌机,就能打好杖。尤其是两次打下U-2,更加证明了这一点。这些战斗的胜利,都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可见,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是以毛泽东思想,尤其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的,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军事思想就不可能有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的产生。
三、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重要来源。刘亚楼一生军事实践十分丰富,其人民空军建设思想产生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是对空军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
(一)人民空军成立前的实践活动
人民空军成立以前的实践活动,在刘亚楼一生的军事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1942年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到1949年组建人民空军,这一时期是刘亚楼人民空军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战斗中与飞机结缘,逐渐认识到空军的作用。1932年4月进行漳州战役时,刘亚楼任红十一师政委。红十一师被毛泽东亲自选定为主攻部队,在战斗中缴获了两架国民党飞机,其中一架受损较轻,经过修理后能够飞行。在之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庆祝活动上,由一名学过飞行的人员驾驶这架飞机,在漳州上空散发传单,欢庆胜利。中央苏区特意在瑞金修建一个机场,将这架缴获的飞机转移到瑞金,并曾在中央苏区进行展览。后因为战事紧张,油料、器材接济不上,只好将其废弃。红军时期缴获的飞机虽然没有保存下来,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航空事业的重视和探索,而刘亚楼无疑是这一实践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红军开始长征后,任红二师政治委员的刘亚楼,带领部队担任突击任务,负责打开前进的道路。国民党利用空军配合地面部队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给红军造成极大损失。在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以及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的战役中,红二师在全州附近的觉山担负阻击任务,该师以单一兵种抵抗敌人步兵、骑兵、炮兵等部队和空军的联合进攻,战斗打了三天三夜,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但部队损失惨重。经过此役,刘亚楼对空军的地位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经过伏龙芝军事学院专业而系统的学习后,刘亚楼的军事理论和指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1942年夏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刘亚楼参加了这次残酷的交战,并在战役进入关键时期向苏军指挥部建议:德军未达到战争目的,没有过冬准备,冻死冻伤不少,战斗力日渐衰弱,为利用冬季大规模聚歼德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苏军的运输方式应有别于德国,必须发挥适应严寒作战、具有快速机动作战能力的各兵种优势。刘亚楼主张首先出动战机掌握制空权,以打击德军空中力量,掩护轰炸机扫平地面进攻的障碍,而后以装甲部队为先导,以西伯利亚骑兵和高加索滑雪部队快速跟进,实施陆、空协同作战。这个构思新颖的作战样式,受到苏军统帅部的关注。可见,当时的刘亚楼已经充分意识到空军的重要作用。任职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和航空学校校长,为抓好空军建设积累宝贵经验。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刘亚楼随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参加了对日作战。1946年5月,刘亚楼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协助民主联军首长指挥东北解放战争。此时的刘亚楼经过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习深造和土地革命战争、苏联卫国战争、苏联红军对日作战的洗礼,已经成长为我军一名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卓越指挥才能的高级军事人才,而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的岗位,正是他运用所学先进军事理论指导实践、施展军事才能的最佳平台。刘亚楼到任后,针对司令部机关缺乏基础建设、参谋人员业务技能不高等现状,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将司令部机关建设成为高效率的领导机关和首长的得力助手。通过组建地图科、办印刷厂、成立测绘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等方法,彻底解决军用地图紧缺的问题。为加强参谋队伍建设,刘亚楼先后组织开办3期参谋训练班,主要课程亲自任教,结合部队实际讲解《苏军司令部工作条例》,学员经考试合格毕业后,充实到各级司令部机关,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刘亚楼还带领骨干力量翻译俄文版《红军野战参谋业务条令》,作为参谋业务学习教材,发放到东北团以上各级司令部,供参谋人员学习使用,对规范司令部参谋业务、提高现职参谋人员业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刘亚楼先后两次主持召开参谋工作会议,系统全面地研讨参谋工作,使当时东北战场解放军的参谋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刘亚楼十分注重抓好军事训练工作,结合战争实际特点开展了军事大练兵,使部队战斗力得到空前提高。1946年3月1日,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所航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刘亚楼任职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期间,对航校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强调在飞行人员中加强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将有限的器材、油料用在关键部位上,并提出了“短小精干,持久延长”的办校思想,后成为航校的办校方针。为加强航校的领导工作,1947年10月,刘亚楼开始兼任航校校长,直接领导航校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航校克服了没有油料、航空器材奇缺、营房设施严重损坏等诸多困难,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到1949年初,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共培养出飞行员100多名、领航员20多名、各种地勤人员400多名。这些人员后来成为人民空军建设事业的重要技术骨干和领导力量。刘亚楼任职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和航空学校校长期间所开展的工作,为其在组建人民空军后抓好空军机关建设、院校建设、军事训练等方面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