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三支队第四大队根据华东局不去苏 南分配浙江的决定,相继到达杭州。
5月16日 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结束前浙东临委工作的决定》, 强调指出为了适应浙江全省解放的新形势,必须把人民解放军正规军的 力量、大量南下干部的力量与浙东游击区的力量,更好的组织起来,加以 重新部署。在一般干部的配备原则上,应以正规军的干部及南下干部负 责主要的领导工作。正规军与南下干部及游击区的当地干部,必须很好 的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照顾。
5月17日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第四 大队经金华、丽水到达温州。
5月19日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三支队第一大队南下干部全部到达 衢州。接着,由南下干部大队和驻衢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及地方干部组 成新的军管会领导机构,燕明任主任,下设秘书、行政、公安、教育、财经等 5个处8个科,继续进行接管工作。在不到一个月内,完成了对银行、学校、 医院、铁路、公路、财政税收等部门以及官僚资本的厂矿的接管任务。
5月20日 中共浙江省第三地方委员会(简称三地委。11月22曰, 省委通知改名为衢州地委)成立。燕明任书记、周化南任副书记,委员张 华墀、关器、高希圣、史兴华。地委工作机构设秘书处,处长史兴华;组织部,部长关器;宣传部,部长刘云青;民运部,部长高希圣。5月20日至6 月7日,中共衢州市(县级)、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县委员会相继建立。
5月29日 中共浙江省委发出《给原浙南特委的指示》,肯定了浙南 党组织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的工作,指出浙南党组织“十余年来坚持了 南方敌后的艰苦斗争,保持了党在南方的革命旗帜,保持了党的组织和 干部,保持和发展了强大的游击武装,组织武装了广大群众,有力配合了 北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大军渡江以来机动出击并争取叶芳起义,先后解放温州等十余座县城”,“这些伟大成就是全党最可宝贵的。
5月至6月 中共浙江省委对南下浙江的干部作出具体分配:由张 劲夫、张雨帆、李培南等率领的第一支队千部全部被分配到浙江,其中一 大队接收宁波地区,二大队接收临安地区,三大队(其中有从二、六两个 大队各抽调来的一个中队)接收金华地区,四大队接收杭州市区(其中抽 一个中队到二大队去接收临安地区的于潜县),五大队也分配去接收杭 州市区(其中抽调两个中队分别接收绍兴和萧山县),六大队接收台州地 区,七大队接收建德地区,八大队接收嘉兴地区。因嘉兴地区是浙江最大 的一个地区,共12个县市,所以又从七大队抽调一个中队负责接收海宁 县,从渤海一大队抽调两个中队分别接收嘉善县和武康县。另外,第一支 队还有一个由华东大学500多名学生组成的学生大队,南下到浙江后分 配到省直机关100多人,其余被分配到各个地区。由刘格平、周贯五等率 领的第三支队干部共4个大队,渡江后三大队调出到上海参加接收工作,分配到浙江的有一、二、四大队。一大队共有13个中队,渡江后路过湖州 时抽出两个中队分别接收嘉兴地区的嘉善县和武康县,到达杭州后又调 出4个中队到绍兴和宁波地区参加接收工作,其余都分配接收衢州地区; 二大队分配接收杭州市区,其中抽调两个中队到绍兴和宁波两个地区参 加接收工作;四大队在临城集训时,被分配担负筹粮支前任务,沿津浦路 南下经合肥到达长江北岸,各中队都分配到第九兵团的第二十五军和第 二十七军各师、团,随军一起渡江并一直打到皖南广德一带,完成支前任 务后再转向苏南地区南下,从湖州、嘉兴到达杭州,全部分配接收温州和 丽水两个地区。
6月2日 中共浙江省委作出《关于南下干部与坚持干部会师后处理团结问题的指示》,对由于南下干部和地方坚持干部过去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工作作风不同,加上时间短,双方有语言障碍,不能很好的沟通,而在会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 6个解决的途径。一是应多召开各种干部会议,将华东局关于江南新区的3个重要指示及省委 有关决定进行传达、讨论,有计划地组织学习;二是建立各级统一的集体 组织生活,严格的工作生活报告请示制度;三是必须保持和发扬实事求 是、调查研究、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的优良作风;四是必须建立集体领导 制度及个人负责制度;五是必须注意在南下干部和坚持干部中个别思想 意识不健全的人,不能以他们的言论来评价整体表现;六是除坚持干部 中的领导外,一般坚持干部应集中起来,有计划地组织一次短期学习。同时,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还分别与南下干部与坚持干部进行谈心,深入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严肃批评了南下干部中个别不尊重地方干部 的现象,又教育坚持干部要与南下千部坦诚相见,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实现由政治上、思想上、政策上的会师进到组织上、生活上、各种制度上的会师。
6月18日 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干部大会,热烈欢迎坚持浙南斗争达 14年之久的龙跃等浙南党组织的负责人,再一次强调了会师工作的重要性。
6月中旬 中共浙江省委再行决定,由李铁锋带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第四大队第一、三、六、七4个中队及大队部部分干部留温州工作, 由彭瑞林带第二、四、五、八4个中队及大队部大部分干部去丽水工作,由 杨信司令员带原司令部人员调绍兴组建军分区工作。
7月1日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三支队第四大队第一、三、六、七4个中队和温州地方干部在温州大众电影院召开会师暨纪念‘七一”大会。会后,着手开始分配工作,第一、三中队6月中旬全部到达温州市分配工作, 第六、七中队于8月中旬分配到温州地专机关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 青田、玉环、文成各县工作。
7月15日 中共浙江省委根据第八、九、十地委的情况汇报,再次发 出关于会师团结问题的指示。
7月22日 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前处属地委工作的决定(草 案)》,肯定了前处属地委在革命斗争中的成绩,宣布将前处属地委改为七地委,并决定以彭瑞林、傅振军、宣恩金、张志清、林艺甫、曹恒、李文辉、 刁筠寿等8人为地委委员,彭瑞林为代理书记,傅振军同志为副书记。《决定》还特别强调了南北干部的团结问题和学习问题,要求南北干部必须 从党的政策原则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去正确的解决工作中所发 生的各种问题,求得在政治上思想上政策上制度上各方面的融洽一致; 坚持干部首先要学习党中央的总政策总方针,同时学习跟当前工作密 切相联的具体政策、具体方针;南下干则首先要学习当地的具体情况、言 语、风俗、生活习惯,同时不放松政策学习。
7月 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前浙南地委工作的决定》,再次肯定了浙南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的工作和成绩,指出“浙南地委在长期远离 上级领导,独立在敌后坚持斗争阶段所执行的路线和政策,基本上是正 确的”。《决定》宣布将原浙南地委改为五地委,龙跃、李培南、林辉山、郑海 啸、刘正发、邱清华、胡景碱、张金发、陈辉、曾绍文、张蓬、李铁锋、郑梅欣、 王耕野、王林芳、叶铃银等16人为地委委员,龙跃、李培南、林辉山、郑海 啸、刘正发、邱清华、胡景碱等7人为地委常委,龙跃为书记,李培南为第 一副书记,林辉山为第二副书记。《决定》还对地委当前的工作任务做了 安排,对南北干部会师中出现的误会做了说明,承担了责任。
作者:樊光湘,男,汉族,1962年3月生,山东省临朐县龙岗镇樊家庙村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红色作家、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专栏作者,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签约作家,潍坊市修志业务专家库成员,潍坊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成员、党史国史宣讲队副队长,青州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副团长,青州市党建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青州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青州市政协常委、主持中共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青州市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工作、青州市政协常委、三级调研员。擅长散文、小说、民间文学、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及诗词创作,尤其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先后在近百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资政报告类论文600多篇、新闻稿件6800余篇(约56000千字)。出版发行专著20多部,参写、参编著作、教材40多部,于地方文化和编辑工作亦有颇多研究和建树,被誉为“红色作家”,被多家媒体称为社会科学家、史学研究专家、党史理论教育专家、党史专家、修志业务专家、著名作家、当代名人予以宣传报道。他的名字和业绩入选《鸢都之光》、《中华当代优秀儿女》、《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中。目前主要从事党史宣传教育与研究工作,担任《青州市志(1978-2013)》编纂委员会成员、编辑,《青州市镇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青州市镇村志•庙子卷》编审,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井塘村志》副主编,《青州年鉴(2019)》主编,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黄楼街道志》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