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进漳首战很多种说法是在漳州天宝镇的五峰山。其实,在闽西南交界的和溪镇,进漳红军踏上漳州地界的第一天,就发生了一场反阻击战,这是国民党49师张贞部队得知东路军攻打闽西消息后,想在和溪设立新防线,组织当地民团共同参与的战斗,发生地点就在福建省南靖县和溪镇神农谷一带的毛旗岭,解放后和溪驻军的训练基地。
1932年3月底,中央红军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利用反围剿的空隙,发展苏区,扩大红军政治影响和获得物质补给,决定以红一军团(四军、十五军)和红五军团(三军、十三军)组成东路军,打到外线去,打到闽南去。此次东征,林彪任第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任军团政治部主任,毛泽东随军行动。寻淮洲所率领的红十五军四十五师,奉命担任东路军前卫,当时红军进漳分两路:一路是绕过适中反动据点,取道汀漳古道的适中盂头--前林---林田---和溪;一路是从马岩岭经永福朗车后分兵,一线转红窟底(元沙)到和溪;一线到永福,沿朝天岭经下窟盂,最后都沿当时的地下交通线到和溪。4月10日红军打下龙岩城后,一边追打溃败的部队,一边在当地苏维埃政权的帮助下,快速向靠近漳州方向苏区集中休整。
当时张贞部队纠结林阿柳、林天祥等部团兵,利用毛旗岭所在的荫厚山山高谷窄,大部队不便通过,易守难攻,靠山顶东侧东溪林一带,有个反动团兵窝点的优势,筑起阻击工事,企图卡死第二路红军进漳必经之路。果然,4月11日,经永福快速向和溪推进的红十五军四十五师先锋队,到神农谷毛旗岭下时,受到了阻击久攻不下,好在当时第二路军行走的路线,处于南华区赤卫队的长期活动区域,根据福建省苏维埃政府4月5日《为了打破广东军阀和消灭张贞宣言》要求,在队长李元昌和当地赤卫队员的帮助下,红军在山西北侧路亭接待站停止前进,并在当地荫厚山老乡的带领下,迅速分兵从荫厚山炎帝神农宫一带,抄捕猎小路,穿越茂林,直接抢上山顶至高点,突然出现在敌人的上方,上下攻击下快速击溃这道阻击防线,毛旗岭反阻击战充分体现了红军战争的灵活机动性,沿线的张贞部队闻风丧胆,再也没有组织阻击战了,他们决定退守天宝山天然屏障,进行最后决战。毛旗岭反阻击战红军战士死伤不少,是当时麟埜乡革命委员会林振旗、林金枕、林金牌等人及时组织麟埜乡群众,将其中五名死去的红军战士,就近埋在该山下,可惜没有知道他们确确的名字,好像有一位叫吴炳荣、一位叫卢清林,如今这块埋有这些热心英魂的土地也荒芜了。所以红军进漳的首战是在这里,只是战役不大常常为人所不记。
2019年纪念漳州战役胜利八十七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有老同志提到了这次阻击战。为了确认详情,“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刚接任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陈忠杰趁着假期前去考察。在南靖县、和溪镇两级“红史”爱好者的陪同下,我们详细查看了当时的战场状况。原麟埜乡革命委员副主席林金牌的孙子林福铭说:每次说到“红军进漳首战”都没有把这次战役写进历史,五位无名英烈埋骨它乡无人认领,感觉就是一生的遗憾。当地老人说起这次战役还津津乐道:敌人阻击永福这路红军时,没想到神兵出没,会从荫厚山的“神农小道”而上,让敌人腹背受敌很快就结束了战斗。
与当年乐土乡革命委员会财经委员黄文节的外孙等人一起,大家本想从路亭休息站、炎帝神农宫沿神农小道向上走,可如今战场遗址早已被茂密的林竹所覆盖,多年不走的小路荆棘密布,走了很久也没办法上去,没法看到战役的现场全景,这是这次考察的唯一遗憾。战场的硝烟随历史的岁月所吞没;人民早已当家做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重走红军路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