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吉林安图2020年4月23日电(阚世良、安学斌)
吉林省安图县首任知县刘建封,誉为长白山文化之光。其科学考察长白山所著《长白山江岗志略》,全书十余万言,内容详尽丰富,举凡历史沿革、江山气势、奇峰圣水的释名、特异的自然现象、奇人怪物、山珍特产、古迹民俗、民间传说等等包罗万象,是一部全景记载长白山风光、风物、风情的重要著作,历经百年仍无后人著作可出其右,是研究长白山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
古人取名很有讲究,既有名,又有字,还有号。“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名是幼时长辈所取,字与号是成人后所取,江冈一书中提到的人名大多是其字或号、而不是名字。
刘建封在记录前往长白山、经过兴京及通化一带时,提到交往的几个人物、补记如下:
“欢喜岭,在通化县三颗榆树地方。相传,太祖被敌兵追至柳边门,三日夜未得一餐,军士饥饿不能起,势将解散。适至岭,见榛树极多,争摘榛仁而食。屯兵半月余,复攻边门,至兴京凯旋,军中呼为欢喜岭。后闻张总宪振卿年伯,谈及曾前视学奉天时,亦闻此语。”
张总宪振卿年伯,是指清朝官员张英麟(1837---1925),字振卿,山东历城县西乡红庙村人。清同治四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之职。作过同治、光绪两帝的老师,1905年担任清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殿试主考官,1908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相传,大兵将马粪置诸河中,河水皆浑。明兵见马粪浮河上,数日不变,疑为大兵必多,遂生惧心不敢进。英司寇和卿世叔言之凿凿。”
英司寇和卿世叔是指英煦,盛京最后一位刑部侍郎,同治十年辛未科第三甲进士,镶黄旗人,字和卿,生卒年不详。
“光绪二十二年,余将投效奉天,表兄徐东甫大司马赠食品、羽扇并诗数首。中有一联云:弟欲走寻龙冈脉,渡辽先谒老皇陵。今十二年矣,回首思之,如在目前。”
表兄徐东甫大司马是指徐会沣(1837---1906),字渭生,号东甫,又号纬臣,山东诸城孔戈庄人。同治七年进士,翰林院编修。他的舅舅同时也是他的丈人名陈介祺,号寿卿,是清朝有名的金石学家,与“燕翁丈”(即刘建封叔曾祖刘喜海)至交,刘喜海留下的藏品多被陈介祺收藏。徐会沣是慈禧身边的宠臣,慈禧曾为他亲手题匾“养兵蓄锐”,在慈禧居住的颐和园霁清轩等处至今还悬挂他的书法作品。在戊戌变法中,他与溥颋等六人因反对变法而被光绪同时罢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礼部六堂官事件”,此事件引发了慈禧对光绪改革的不满,加速了变法的失败。之后,徐会沣受到重用,一直做到兵部尚书。
“相传,大兵群集龙冈,筑楼观阵,忽于起兵入边之日,见有五禽齐飞楼上,连鸣七日。其首尾异彩,众皆不识,因以凤名之。军人以为瑞鸟,故名五凤楼。吾师仲璐溥尚书言之甚详。”
吾师仲璐溥尚书是指清朝宗室溥颋(1849---1920),字仲璐,是乾隆三子永璋之后,同治六年丁卯科举人。晚清末年予以重任,光绪三十二年授度支部尚书(光绪三十二年朝廷改组部院各衙门,户部改名为度支部),光绪三十三年调农工商部尚书,宣统三年调热河都统。
刘建封称他为“吾师”,按当时盛行的社会风气,刘建封可能向溥颋投了门生贴,拜为溥颋的门生。
刘建封与徐会沣、张英麟、英煦等人的关系还可从他留下的《古玉辨》、《砚乘》等作品中有所了解。如在《砚乘》写道:“余在奉天时,英和卿司寇得一玫瑰紫带青花一砚,即召饮,各赋诗以贺之。余咏之曰:“买砚总需三十两,设筵又费十千钱。先生嗜古甚于我,好看人间一线天。”因砚下一道白线,故咏之。”《古玉辨》中记:“余存一赤玉璋,一苍玉壁……在奉天时,赠年丈英和卿侍郎。”
《古玉辨》中又记:“光绪二十年,余在燕京夜市,购一旧玉……余佩之数年,后因访张振卿年丈于东城,乘骡车翻于玉带河桥下,当时昏迷不醒人事,岸上人将余抬于一小铺内,休息片刻即醒。见仆人与车夫皆头破血流而擦药,则余无恙也。旋问仆曰伤损物件乎?答曰玉茄碎矣,他无所损。余甚惊异,以为河底无石玉何由碎?审视之,见玉笳身中一孔如豆大,空无一物,而已分为两矣,惋惜之至。次日徐东甫表兄来视余伤,即以碎笳示之,渠曰:闻之出土古玉,能护人身体,今果然矣,弟其存之。后藏于旧玉匣中,十余年而无失。”
《长白山江冈志略》中,有两人与刘建封一同誉为“长白山三杰”,即时任长白知府张凤台和时任临江知县李廷玉。
张凤台与袁世凯、徐世昌同乡,最后官至河南省长。他的官宦生涯伴随北洋系的兴衰而起起落落,本人清正廉洁,卓有政绩,是处乱世中难得一见的好官。
李廷玉与刘建封等人一起勘查国界,查清了长白山的主脉支脉,三江之源;主持撰写了向朝廷上报的调查报告、筹边善后策略,绘鸭绿全图等,还与傅疆共同撰写《奉天边务辑要》;与张凤台一起开辟了老岭道路等。从《临江县志》可知,他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至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署理(临时代理)临江知县,他是天津人,他的字是石臣或号实尘,有人误把李石臣当作另外一个人是不对的。江冈一书,多处提到他的名字。如“戊申四月,余与李石臣太守、李择臣太守,过柳条边门,夜半见火球于岭上。”又如“唐塔……余自白山归,登塔眺望,见塔内有一木牌,上书朱字。近视之,乃李石臣太守怀古诗七律三首,中有“梦里飞熊探雪窟,眼前孥马驾冰舟”及“胆落三韩凭妙算,功收一箭肃边防”之句。读之而九部河山、三韩风雪,宛然如在目前也。”
“由林子头地方至临江,岭冈高峻难行。戊申年,经张李两太守,督率工程队创修盘路,车马可通。”
《刘大同诗集》,有《赠李实忱兄》:“诗中有画画中诗,天地无私我无私。莘野南阳今已矣,不羡人间帝者师。”这里的实忱是字,他的名字叫李廷玉(1869---1952),天津人,保定将弁学堂毕业,陆军中将,曾作过筹安会参议,任过九江镇守使、赣南镇守使、江苏督军公署参议、江西省省长等职。从经历上看这是文武全才的人。此人从宦海中隐退后,就一直居住在老家天津。他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还由于他德高望重,每逢战乱出现地方行政无人管理之际,各界人士就推举他出面组织临时机构,以维持秩序。另一方面,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创办了现代史上有名的天津“国学研究社”(任社长)及“国医学院”(著名国医大师施今墨曾在此义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