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吉林安图2020年4月21日电(阚世良、安学斌)
吉林省安图县首任知县刘建封,誉为长白山文化之光。其科学考察长白山所著《长白山江岗志略》,全书十余万言,内容详尽丰富,举凡历史沿革、江山气势、奇峰圣水的释名、特异的自然现象、奇人怪物、山珍特产、古迹民俗、民间传说等等包罗万象,是一部全景记载长白山风光、风物、风情的重要著作,历经百年仍无后人著作可出其右,是研究长白山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
《长白山江冈志略》中记载了十三个洞穴,每个洞穴都搜集了生动的故事
天池洞:有道人登白山,由悬雪崖下临天池,见有倒鳞鱼数尾,……涉波捕之……堕池中,石滑不得上。伏石而下,石层如梯。……左右多洞,周视洞口,方圆大小不一式,皆有石床居其中。……床上有一老人仰卧,鼾声如雷。……百步外回顾洞口,五色射眼,巨浪滔天。……始悟为龙所居。
天豁峰洞:相传,山缝为大禹治水时所劈。峰顶夹缝中,隐有洞口数处,登山者往往见有蟒蛇出没其间。
伏龙冈洞:相传,冈下池内多石洞,为龙所居。
还云洞:在白云峰上,今隐而不见。
这四个洞穴都很神秘,或为龙居、或现蟒蛇、或隐而不见,隐隐显露出早期长白山人对洞穴的敬畏和探查,由于畏惧不敢探查而衍生的想象,同时显露出在自然崇拜中人们对洞穴的格外关注。考古发现证实,二万六千年前,古“安图人”即在洞穴中用火,可见洞穴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刘建封记载的洞穴并未走进去做科学勘查,但是他的笔下已经反映出人们发现这些洞穴、并且大胆走进去的事实。
冠冕峰下的古洞:至今隐约,尤有遗迹。明朝嘉庆年间,一个采参人有缘进入此洞,在洞中山神爷的药园里采到人参,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早期的长白山人参故事之一。
洞穴冬暖夏凉,可避猛兽,容易长时间储藏食物,采参人在洞穴中暂时居住,四处采集人参,是采参人山林生活的选择之一。
冰山洞:黑石沟南。沟内千年积雪,结成冰山。下有一洞,深六尺余。冰山下多小洞口,人皆谓火鼠所居。
火鼠,亦称为“火光兽”。是古代中国传说中一种住在南方的火山里的奇鼠,栖息在名为“不尽木”的烧不坏的树木。传说这种老鼠可以在火中生存,它的毛皮火烧不毁,这让很多人千方百计地寻找火鼠的毛皮,日本称之为“火鼠裘”。若取火鼠的毛皮来做布,经燃烧后可以得到其中精华,称为“火浣布”。据现代考证,“火浣布”可能是石棉。《神异经》记载火鼠:“南荒之外有火山,昼夜火燃。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可以作布。恒居火中,时时出外而白,以水逐而沃之乃死,取其毛缉织以为布。”
萨满教信徒称老鼠为“出马仙”, 信奉狐、灰、黄、白、以及柳仙,共五种和生活关系密切的动植物,灰指的就是鼠仙。
满族说部中,多次提到生活在严寒地区中的满族祖先向鼠学到了许多生存本领。
洞穴小,人不能进入,鼠可以进入,在神秘的洞穴面前,人们的想象依然带有自然崇拜的留痕。
仙人桥洞:梯子河下游,桥横三尺寸,非木非石。桥下多石洞,产石渍。在民国版《抚松县志》中记载:由漫江进白山泊子,在桦皮河子沿南八里,有小山,上有古洞十八处。相传古迹颇多。从江冈中留下的地图看,这两处地方很接近,会不会指的是同一地方,待考。宣统安图县志卷四、烈女传,讲述了韩侨金氏在仙人桥讨天池水、为婆婆治眼疾的故事。
卢敖洞:秦人卢敖遁迹洞中,故名为卢敖洞。韩人朴不完入此洞中,发现“形容古怪,衣履甚朴,躯长不满三尺的小人,”经询问,得知他们是凿地球的人。
红岩洞:明成化年间,辽阳惠豆根进入洞中,发现女娲炼石补天厂,趁失火之际逃出。惠豆根入洞是“明成化年间”,逃出洞穴已是晚清末年,三百多年惊心动魄的历史不过是从入洞到出洞的“石光电火间”。红岩洞左右,还发现惧怕秦始皇的巨人存在。
明代成化年间,产生了罗教,创造出一位新的神明: 无生老母。无生老母是罗教首创的概念产物,没有历史渊源。但在民间信仰中,有无生老母“无当母”的说法。《封神演义》中,无当圣母是截教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之一。罗教传播,衍生出白蛇、樊梨花等有血有肉、民间广为流传的异类女主形象。后来的青帮源自罗教。在这一时期,明朝军队差点灭了女真,为明朝东北边疆打出百年和平,这就是有名的“成化犁庭”。
卢敖洞、红岩洞的传说,可能和罗教传入长白山区的遗存有关,带有中原神话的印记,也反映出战乱中逃避到长白山生存的中原流民,对回不去的故乡的一份眷恋。
宝泰洞:在这里,猎者捕到一“似鹿非鹿”、“驯良可爱”的异兽,后逃走,“究不知其为何兽”。在这里,刘建封见“墨菊枝紫蕊黑”。在这里,有韩士金光汉求书箑扇,许文渊求书团扇。
古洞河的古洞:系纪仙遁迹之处,产石耳。
宝泰洞、古洞河的古洞,记录具体化,表明长白山先民可能对有的洞穴进行了开发利用,这些洞穴特有的动物、植物已经遭到捕杀或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