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华》刊登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名单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陈树湘
第5军一路向西挺进
董振堂雕像
董振堂将军故居旧址
董振堂将军画像
董振堂入党誓词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在高台召开大会
高台董振堂同志纪念碑
革命烈士证明书
临泽旧城
毛泽东对宁都起义的评价
毛泽东选集中,评价董振堂的语句
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五原誓师
血战高台
油画《宁都起义》
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董振堂雕像
遵义会议参加人员名单
甘州,从寺庙高处看到的佛塔。
壮烈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战士遗体
一
西路军来到河西走廊的时候,我的父亲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我的祖父目睹了一些场景。祖父对这支部队持欢迎的态度。倒不是说祖父觉悟有多高,而是祖父的人生经历使他有了这样的认识。那是早年间,地方上发生过多起汉民与回民之间的纠纷,明摆着占理的事情,官司却稀里糊涂的打输了。那正是马家军独霸西北期间。这就使得地方上民怨四起,仇恨不断,但谁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现在,红军来了,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再有了,所以地方上的大多数人们对红军持欢迎的态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极力抵制,怕被“共产”。
红军血战河西走廊的事情到我父亲懂事的时候,过去也就十年,很多当事人还在,且记忆犹新。于是,父亲知道很多那次战争的一些情况。又过了许多年,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和来人聊天,说一个红军战士躲在一眼废弃的窑洞里,脖筋被砍断了,头耷拉在一边,发出的声唤撕心裂肺。好心人偷偷地送去饭菜,但最后那个红军战士还是走了。是哪个废弃的窑洞里呢?之后我每次看到废弃的窑洞我就想起那件事,就有一种探寻的想法,当然是一无所获。
我接触过一个当年的红军。他是我五叔的岳丈。他和我聊起红军的时候,他已年近七旬。他是跟随红军从定西来到河西走廊的。来的时候才十一二岁,是个孩子,但他亲历者。他眼睁睁的看着大批的战士浴血奋战,或者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还有一位老人也经历过那次战争。红军在焉支山一个叫付家圈的地方遭遇不测,死伤三十多人。那次被马家军杀害的还有他的两个哥哥。老人给我叙述那段经历的时候七十多岁。他说话谦虚,谨慎,可亲,属于娓娓道来的那种。他说,他和老父亲把红军的尸体一个一个用耱盘拉到坡下,埋掉了,拉了十几趟。他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空气凝固了的感觉。那个黄昏让我终生难忘。之后数十年里,只要我经过那个地方,我的心情就顿然间变得格外沉重。我会朝那个地方不由自主的望上一会,然后默默离去。
多年后,我翻阅了《悲壮的征程》《飘落的种子》等书籍。又过了许多年,我来到北京,接触很多西路军将士的后代。有一次在王定国老妈妈家里,得知我来自河西走廊张掖的时候,老妈妈不顾104岁高龄的颤颤巍巍,执意把我送到电梯门口。在另一次活动中,徐向前元帅之子徐小岩将军得知我来自张掖,握住我的手,用一种别样的深情和我交流。还有一位西路军将领得知另一个西路军将士的后代去河西走廊,老人说,去看看吧孩子!之后摇了摇头,表情凝重的的说:不去也罢。“我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那个西路军将士的后代说。这时候,我才深刻的知道,那次战争真的不同寻常。
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是1936年11月中旬。那年冬天的雪很大,第二年春天的天更冷,红军战士的衣服非常单薄……
二
西路军渡过黄河从一条山战斗开始,在此后长达近五个月的时间里,这支部队几乎没有停止过战斗,甚至可以说是无日不战或一日数战。这支衣衫褴褛、弹尽粮绝的部队最后失败了。这支队伍的成员大多数来自川、鄂、皖、赣等地,年龄构成大致在17岁到20岁之间,师、团级干部年龄20到30岁。就是这样一群热血青年,为了不受奴役不被压迫,为了心中的理想得以实现,毅然的选择投身革命,走进了前赴后继的涛涛洪流。
为了更清晰的梳理这支部队在河西走廊的战斗状况,这里,以时间为序,把那次战斗历程作以概括陈述:
1936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令过渡过黄河,向西进发的部队称“西路军”。
1936年11月14日,西路军占领古浪。11月16日拂晓,敌军马元海集结重兵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古浪城反扑。九军连日苦战,毙伤敌2000余人,自身伤亡2000人以上。此一役,西路军损兵折将,约占主力的三分之一。后来有“古浪一战,九军过半”一说。可见伤亡之惨重。九军军长孙玉清被撤职。
11月21日,西路军根据中央军委电示,西路军向西进发。总指挥部及五军两个团移驻永昌。三十军一部进占山丹城。同日,西路军先遣工作团与马步芳代表谈判,达成口头停火协议。11月22日马元海集结重兵进攻西四十里铺一带,红军坚守阵地,激战3日。
12月2日陈昌浩、李卓然致电军委总政治部并朱德、张国焘,报告西路军情况。电称西路军减员“总数为4303人,伤亡营连干部129人,伤亡团以上干部15人,党、团员伤亡约占百分之57以上,干部伤亡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同日,苏维埃山丹县政府成立。
12月3日马元海集结主力进攻永昌城东十里铺,迫使红军放弃据点。随后,敌军集结七八万骑兵、步兵配以飞机、大炮,进攻永昌、山丹等地,红军在焉支山东、西两侧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据城固守。12月5日中华苏维埃永昌县政府成立。
12月27日军委主席团电示徐向前、陈昌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遵照中央军委指示,12月29日,西路军有序向西进发。12月31日,五军攻克临泽。1937年1月1日占领高台。
1月12日,敌军集结骑、步、炮兵及民团2万余人将西路军分割包围,并集中兵力进攻高台城。1月19日凌晨5时,西路军总部获知五军危急情况,派骑兵师前往增援,途中遭敌截击失败。1月20日,经9天8夜的激战,五军终因寡不敌众,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以下官兵近3000人,除少数突围外,其余壮烈牺牲。
1月24日,马元海率部围攻临泽。驻守临泽的一千余人,多为西路军总部机关干部及勤杂人员、女兵。这支羸弱之旅,顽强苦战数日,毙敌一千多人,少数人突围而去。
1月27日,三十军在西洞堡、龙首堡击敌青海宪兵团、一00师手枪团,大获全胜。1月30日,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三营九连130多名战士进驻倪家营汪家墩碉堡,阻击敌人进攻。经过一天一夜殊死拼杀,换防时仅剩9人。
2月1日 西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致函马元海,“派代表商洽一切”,马元海未接受建议。下午,敌军向倪家营西路军防地不断发起进攻。2月5日,三十军二六五团夜袭敌军弹药库,炸毁全部弹药。
2月15日,敌人向倪家营地区展开全面进攻,战斗尤为激烈。是夜,西路军再次突围,撤离倪家营,西进至威狄堡。因地形不利防守,又星夜退回倪家营,继续与敌展开激战,处境愈加险恶。
2月24日夜,徐向前、陈昌浩致电中央军委,请求增援。否则“只有抱全部牺牲之决心,在此战至最后一滴血。”2月26日军委主席团复电西路军“固守50天,我们正用各种有效方法援助你们。”
2月27日西路军突出重围,向西转移到三道柳沟一带,复受敌军分割包围。
3月4日,徐向前、陈昌浩、李特向中央军委致电“准备战到最后一滴血;同时恳望援军星夜奔来,或以更迅速而有效的办法歼灭马敌,保全西路军……”。3月11日夜晚,西路军从三道柳沟突围。凌晨撤至梨园口,准备退入祁连山,敌骑兵紧追不舍。
3月12日,西路军在梨园口南侧的山头阻击敌人。炊事员、马夫等一应人员,全部补充到战斗班。子弹打完了,就用大刀、枪托和石块与敌战斗,很多重伤员等敌人临近时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女战士把辫子剪掉,同男同志一起拼杀,血战9昼夜,西路军陷入弹尽粮绝,杯水皆无,无法支撑的困境。
3月14日西路军余部退至康隆寺以南的石窝山附近,与尾追之敌连续激战。西路军总部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等10多名团以上干部牺牲。同日下午,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会议。作出三项决定:一、将现有人员编为3个支队,就地分散游击;二、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部队回陕;三、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8人组成。
3月16日徐向前、陈昌浩离队东返。3月中旬末原九军军长孙玉清在酒泉南山不幸被敌所俘。5月下旬孙玉清在西宁惨遭杀害。
4月27日李卓然、李先念支队经过47天艰苦跋涉,行程1500多里,所剩420余人及张荣支队10多人抵达星星峡。这支队伍在內无粮草弹药、外无援兵极端艰苦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顽强斗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他们的斗志精神,将永载共和国史册。
三
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是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失败。
血战高台,是西路军最惨烈、最悲壮的战斗之一。同时也是西路军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此役之后,西路军完全陷入了绝境。董振堂是西路军蒙难河西走廊牺牲级别最高的军事将领。
在这里,我们先看看董振堂和五军的战斗历程。
董振堂是河北人,1895年12月21日出生在邢台市新河县西李家村。1920年秋,董振堂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学习。1926年9月,31岁的董振堂升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并参加北伐战争。但就是这样一位在国民党部队里前程无量的优秀将领,却在1931年12月14日,毅然率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宁都起义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起义之一。这支部队的成功起义,对国民党政府的打击和对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和意义。起义后,这支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1932年5月,董振堂升任第五军团军团长。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1934年11月底,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所在的第五军团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红军长征路上场最惨烈的湘江血战。董振堂所率34师已经过江,但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返身扑进了敌人的包围圈,28岁的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因战事吃紧,董振堂和军团政委李卓然未能参加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5月,红军强渡金沙江,为确保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渡,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与敌人展开了九天九夜激烈的阻击战,红五军团以牺牲数以万计将士生命的代价,确保了党中央的安全和中央红军北上,红五军团因此获得“铁流后卫”的称号。历史没有假设,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假设没有红五军团将士的浴血奋战和34师5000名红军战士生命为代价的巨大牺牲,红军长征的胜利,肯定要被改写。董振堂也以打硬仗在红军著称。在宁都起义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毛泽东主席曾称赞董振堂“常胜将军”。1935年底整编,红五军团与红33军合编为红5军,归属红四方面军建制。
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之后,三十军进占山丹,随后五军接防山丹。五军在山丹与围攻之敌战斗一月有余。在守卫山丹的战争中,马步芳部队的马忠义、陈嘉禾、马朴、马德胜等,率军先后进攻山丹西十里铺、五里铺、南郊、西郊,均被五军击退。在山丹守卫战中,董振堂多次站在城墙上指挥战斗,攻守自若的指挥方略,使得围攻之敌均被击溃。山丹城池坚固,轮廓浩大,战斗时断时续,持续了一月之久,五军将士予敌重大杀伤。12月7日,董振堂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2月12月28日,根据中央及总部决定,五军撤离山丹,向西进发。30日占领临泽,休息数小时后,董振堂率部星夜进军,于次日凌晨占领高台。
四
高台在河西走廊中部,有“河西锁钥、五郡咽喉”之称。高台往西是酒泉,酒泉往西,便是新疆。多年后,据马步芳部记录显示,敌军有意放弃临泽、高台两座县城。此记录是否有自我溢美之嫌现在已无关重要,但这两座城池对当时的西路军来说,无论是进军新疆还是“建立甘凉根据地”,都必须占领。五军占据高台后,部队逮捕了地主恶霸王天佑、卢怀植等,召开群众斗争大会,并且公开枪决,这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奔走相告,很多青年积极参军,五军在高台县成立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抗日义勇军甘肃省第五路军,五军士气高涨。
1月初,马元海集骑、步、炮兵及民团2万余人,对高台和临泽实施分割包围,并集中兵力进攻高台城。此时五军兵力不足三千。
1937年1月12日,敌军以超过红五军7倍的兵力,向高台发动了进攻。高台城池不大,也不甚坚固,难以坚守。董振堂准备趁敌人立足未稳 ,组织小分队实施突围,免遭全军被围。同时,暗中打通了高台城通往城外的地道,随时都可突围。但在紧急关头,董振堂接到驻扎在临泽的五军政委黄超派人送来的总部急信,要求五军配合西路军总部的行动,坚守高台,以策应兄弟部队的战斗行动。董振堂身经百战,谙熟战略,攻守皆能,诚如后世对其评论“董振堂当以军事家论之”。而此刻,董振堂持信在手,唯有仰天长叹。随后,董振堂即刻召开干部会议,传达指示,号召全军将士:人在城在,誓与高台共存亡。
平静了多年的高台顿然间乌云压城,七八万敌军向高台城扑来。五军在高台城外修筑了多处工事,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猛烈的进攻,五军将士的每一次阻击,都要付出很大的伤亡。战斗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部队迫退入城,继续战斗。
高台守卫战是一场苦战。董振堂动员全城军民一起参战。居民们把家里的铁器、铜器都拿了出来,铁匠们日夜不停的打造大刀、长矛。为提高守卫效果,董振堂把全城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防区,由各主力团分区固守。高台守卫战开始后,战士们白天与敌激战,夜里修补被敌人大炮轰塌的城墙。战士伤亡人员越来越多,弹药越来越少。部队所有的人员都拿起武器,投入战斗。
小小的高台城,一支几乎弹尽粮绝的疲惫之师,在七八倍强敌的猛攻之下,七八天的时间竟然久攻不下,这实在出乎马步芳的预料。马步芳的部队行军打仗毫无章法,但骑兵的优势却是显而易见。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无限空旷,适合骑兵作战,这也是西路军惨遭失败的因素之一。西路军总部获得五军危急的情况后,立即派骑兵师前往增援,然途中遭敌截击失败。总部两次派兵增援,均被敌拦截。3000名红军将士,经过九天八夜的浴血奋战,从军长到战士,除个别伤病员在老乡的匿藏下侥幸逃生外,其他全部战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五军将士不再还。红五军团,这支红军时期武器装备最好、长征中为掩护红军主力北上做出巨大牺牲、素有“铁流后卫”之称的一支部队,从此永远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红五军血战高台,成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罹难河西走廊的千秋遗恨,也成了高台这座城池空前的伤痛。1937年1月20日,成了高台这座城池的一个祭日。河西走廊一月寒风凛冽,雪地冰天,西路军将士们的鲜血,凝固在高台大地,殷红而坚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