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4日,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纪念日。焦裕禄生前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他走马上任后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同志以自身的勤廉务实和担当作为,塑造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半个多世纪以来,焦裕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一直铭记在人民群众心中。他那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新时代鼓舞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筑梦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焦裕禄视为自己的人生榜样,他曾经回忆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习近平同志将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个字,认为焦裕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河南兰考作为自己的联系点。2014年3月18日,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开门见山地说:“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习近平在十八大后出版的第一本专题著作集,书名就是《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由此可见,焦裕禄同志在习近平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其实,自青少年时期起,习近平就深受焦裕禄精神的耳濡目染。焦裕禄精神对青年习近平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深远的。
首先是善于学习,注重提升素质、增强本领。焦裕禄出身于贫苦家庭,只上过几年小学,但他一直未放松学习。在企业工作时,焦裕禄刻苦钻研生产技术,勇攀科学技术高峰,成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到兰考任县委书记后,焦裕禄放下身架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与人民群众一起探索治理“三害”的有效途径。
与焦裕禄一样,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他到陕北高原当知青时,就带了一大箱子的书到梁家河,他插队时的一大乐趣就是看书。2013年5月,习近平曾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练就过硬本领:“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①
曾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梁玉明回忆说,在梁家河插队的这段时间,习近平阅读了大量书籍。政治、经济、哲学、文学方面的书,他看得真是太多了!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时间,近平坐下来就看书,有时候一直看到深夜才睡。那时候在我们黄土高原的窑洞里,近平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还要上山劳动,想学习只能硬挤出一点时间,晚上看书只能就着昏暗的煤油灯。但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热情。我们都说,社员抽烟有“烟瘾”,近平读书有“书瘾”。②
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同志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正是因为有了长年坚持不懈的学习积累,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才使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项改革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次是忠于初心,始终践行宗旨、服务人民。焦裕禄同志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胸怀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把事业当作生命的理想信念,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任县委书记期间,焦裕禄同志为民爱民,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他在漫天风雪中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在洪水暴发时抱病到灾区察看灾情,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给群众送去温暖与关爱,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同样,青年习近平是一个志存高远、抱负远大、崇尚革命英雄主义,同时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有为青年。在陕北插队的七年时间里,无论头上“黑帮子弟”的帽子有多沉重,青年习近平追求进步的信念始终执着而坚定,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共苦,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从心底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记挂心头的深厚感情。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因为不忘初心、服务人民,青年习近平与陕北农民一块儿苦、一块儿干,“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种子由此萌芽,从此确立了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远大志向。
第三是甘于吃苦,坚持以苦为乐、攻坚克难。当年到“最苦、最穷、最难”的兰考县后,焦裕禄同志时时处处讲担当、敢担当、能担当。他没有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总是以“拼上老命大干一场”、“面对困难顶着干”的大无畏精神,带领兰考人民斗“盐碱”、锁“风沙”、战“三害”,决心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无论工作多忙,焦裕禄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的身上也有多少泥。焦裕禄经常和基层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他身患严重肝病,却一直带病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当年青年习近平也是自愿投身“苦海”。习近平曾对正定县委办的李亚平讲过选择到正定工作的心路历程。“文革”结束,习仲勋“解放”后,一家人团聚在北京。虽然当时没有什么令人烦恼的事情了,但习近平不习惯这种安逸的生活,他总觉得,“文革”时期那种荒谬和残酷虽已过去,却并不遥远,这个国家百废待兴,仍然需要变革,仍然需要有担当的人负起责任来。唯有如此,“文革”那样的日子才不会重演。为此,习近平主动要求下到县里,为基层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虽然辛苦,却也心甘情愿。习近平当时对李亚平说:“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③
到河北正定县工作后,青年习近平很拼,能吃苦。当时正定县境内,只有三条柏油路,干部下乡经常要走土路,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而习近平常走土路下乡调研,丝毫不以为苦。后来在一次座谈会上,已是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向与会人员深情回忆起当年到公社调研的那段往事:“我在正定时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④
第四是敢于担当,一贯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焦裕禄到兰考工作后,始终胸怀封沙、治水、改地的志愿,脑海中始终思考着兰考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过程,就是扑下身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过程。他和干部群众一起,对全县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为有效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焦裕禄主持县委会拟出了《关于治沙、治水、治碱三五年的初步设想草案》,推动兰考走上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之路。在当年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重病之躯带领兰考人民苦干实干加巧干,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知青习近平在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后,也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敢于担当作为。在梁家河,习近平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敢想敢干敢担当,不管多累多苦,他从来不“撒尖儿”,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后来到河北正定县工作后,习近平主动请缨向上反映“高产穷县”问题,请求上级把全县粮食征购基数降下来。为此,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和省委、地委一起对正定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最后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初步缓解了正定农民口粮紧张的问题。1983年7月,习近平任正定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冲破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实施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走“半城郊型经济”(指既有“城郊型经济”依托城市、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城乡关系比较密切、工农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又有“农村经济”的某些特点,是两类经济结合的中间型经济)发展之路。全县上下形成了“党风正、干群和、干劲大、硕果丰”的大好局面,一举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
第五是勇于创新,一向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是焦裕禄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不顾自己身患重病,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基层一线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做出最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真正做到问计于民、为民解忧,知实情、办实事、出实效。焦裕禄多次同农村老饲养员一起住牛屋,向饲养员讨教治沙的“真经”;他同新分到林业局的大学生交朋友,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开展泡桐种植的研究。焦裕禄不搞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而是勇于创新,与干部群众一起探索出了淤泥盖沙、排涝治碱、植树挡风等治理“三害”的有效措施,并在全县进行总结和推广。兰考县委也据此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指导和推动全县除“三害”斗争的顺利开展。
知青习近平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后,在工作上也有许多创新举措。他在梁家河带领全村群众建沼气、修地坝、挖水井,搞科学种田,用科学知识改变了闭塞山村的落后生产方式,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习近平到正定县工作后,促使正定县与中央电视台达成协议,在当地投资共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外景基地。随着《红楼梦》的播出,正定知名度不断提升,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开创了旅游业的“正定模式”。习近平就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后,又开始了我国民用航空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为我国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化运作的厦门航空公司的诞生,习近平经常跑北京,寻求中央、空军和民航局的大力支持。经过艰苦努力,争取到了外国政府1800万美元的贷款,解了厦门机场扩建的燃眉之急。从当年地无一寸、房无一间,没飞机、没机组的厦航,发展成为如今拥有200多架飞机,运营航线350多条,中国民航唯一连续保持30多年盈利的知名航空公司,在厦航发展史上习近平功不可没。
第六是严于律己,自觉勤政廉政、率先垂范。焦裕禄同志一向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下乡调研时,他与基层群众吃住在一起,一同住牛屋、吃农家饭。办公桌椅坏了,他不愿花钱买新的办公设备,而是修理后再用。他曾为一个农村渔场发展操了不少心,后来渔场派职工送了10多条鱼到他家,想让身患肝病的焦裕禄补补身体。焦裕禄回到家中问清鱼的来路后,马上让家人把鱼送了回去。儿子看了一场“白戏”,焦裕禄不仅给予严厉的批评,还督促儿子补交了戏票钱。焦裕禄还亲自起草并主持县委通过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为全县党员干部立下了严明规矩。
2015年1月中旬,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的讲话,他说:“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⑤习总书记不仅对县委书记提出廉洁自律的要求,自己更是在这方面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早在1983年12月,习近平主持下的正定县委出台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总揽全局,抓大事,谋大势;反对官僚作风,注重工作实效;搞好班子团结,维护班子统一;坚持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创优争先。1989年8月16日,习近平在宁德地区廉政公告大会上强调说:“各级领导首先做好廉洁自律,正人先正己,从我做起,当好表率,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凡是涉及自己和家属的问题,要做到不庇护、不隐瞒、不说情,用党性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准则,严格执行党纪制定的廉洁自律规定。”也正是在地委书记习近平的支持推动下,宁德地区狠刹干部违纪建私房之风,全区先后有7392名干部因违纪违法占地营建私房受到严肃处理,其中副县级以上干部有242人,科级以上干部有1399人。⑥
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习近平,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他在河南兰考调研期间,就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一个普通的学员宿舍里,房间未作任何改造和装修,也不放鲜花和水果。习总书记在兰考吃的几顿饭,每餐都是大锅饭菜,没有高档食材。离开兰考时,总书记专门委托工作人员按照学院每天80元的用餐标准,交了两天共160元的伙食费。
焦裕禄是一位平凡的党员领导干部,又是一位不平凡的县委书记。正是他的不平凡,对青年习近平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身为党的高级干部的习近平,不仅亲自创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称颂焦裕禄精神,而且多次到兰考瞻仰焦裕禄烈士陵园、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并在各种不同场合号召全党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虽然焦裕禄同志离开人世已有55年,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他的事迹一直被传颂,他的精神一直被弘扬,他的风范一直被传承。焦裕禄精神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践行宗旨、勤政廉政、开拓创新,不断续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篇章。
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身处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传承五四运动所沉淀的精神财富,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要像焦裕禄和习近平同志那样,同人民一起奋斗、与人民一道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回望焦裕禄精神对青年习近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给予今天的我们许多借鉴和启示。
启示之一,新闻媒体要善于挖掘和宣传过硬典型,在全社会凝聚筑梦前行的强大正能量。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了穆青、冯健、周原合作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长篇通讯一经播出,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从此,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熟悉的名字,焦裕禄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为写好《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穆青、冯健、周原多次深入兰考,采访了数十位基层干部和群众,了解掌握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通讯稿精心打磨,先后进行了九次修改,最终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打磨成载入新中国新闻史册的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