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第一届中国青少年红色才艺作品有奖征集活动>>作品选集>>正文
周品睿:东北大学学生走近兰考——寻访焦裕禄精神,感受榜样的力量(组图)
2017-08-11 10:29:01
作者:周品睿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东北大学机械学院赴兰考社会实践团来到河南省兰考县,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种信仰:恒久不变的发扬

    兰考是河南省直管县,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全国红色文化名城。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扑面而来的是夏天的热浪,映入眼帘的是拥挤的人群。兰考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用双手和智慧改变人民的生活条件。时隔五十三年,当我们走在兰考的柏油路上,依然能感受到焦裕禄的工作过的痕迹。

    一路走来,同学随处都能见到如“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兰考”那样的标语,走进为民服务中心,信访局,外来人员接待处等相关工作单位,更是处处都能看到“亲民爱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焦裕禄精神的宣传标语,员工办公室的墙上也常会有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的宣传展板。同学们感到,焦裕禄的影子在兰考无处不在。

实践队员在采访为民服务中心的刘主任

    “我们为民服务中心把各个部门如民政局、税务局、电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基本职能都集中到一起,方便市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续办理。”为民服务中心的主任对同学们说着,一遍指着墙上的焦裕禄精神,眼里有笑意浮现,“我们定期会对员工进行培训,注重对前的市民的服务态度,并且设立了相关制度,让市民们对受到的服务进行评分。员工们时刻谨记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是焦裕禄精神的延续嘛。”

实践队员在采访为12345县长热线接线员

    不仅为民服务中心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县长热线也给市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在我们对接线员采访后得知,12345县长热线每天接听50多有效来电,大大解决了民众的困难和了解群众对政府的建议。经过走访,同学们发现,当地的民众,不论老少,几乎人人都对焦裕禄略知一二;更有不少的人,能将焦裕禄的精神以及事迹娓娓道来,这种情况在这个不大的县城并不少见。时隔53年,焦裕禄在当地的影响依旧超出同学们的预期。每当问到市民平时是否会去焦裕禄纪念馆看一看, “当然会去!”几乎是所有人们的答案。

    一腔热血:为了兰考的明天

    2014年3月18日上午,习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焦裕禄作为党的好干部,他的精神在当代又有怎样的力量。实践队员们来到焦裕禄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张庄村。队员们路过下马台沙丘,曾经风沙最严重的大风口,经过此地的无论文武官员都不得不下轿、下马,如今已是平坦宽阔的黄土路。队员们沿着这黄土路,来到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参观四面红旗纪念馆,听老人讲述焦裕禄与四面红旗的故事。

实践队员在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体验学习

    焦裕禄初到兰考,寻找除“三害”的办法。正遇到正在添坟的张庄村民,交谈中了解到,他老娘的坟墓每年冬春季节都会被风刮的棺材外露,为此,他将坟周围深挖,将下面的於土翻出,压在坟的沙上面后,坟墓再也不被刮起。焦裕禄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贴膏药”、 “扎针”的治沙办法,从实践中总结了“造林固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於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才能根治风沙的危害”三条治沙经验,组织群众在此翻於压沙,并在这里召开治沙现场会,向全县推广治沙经验。

    当时双杨树村有一个顺口溜,就是描写那时艰难生活的:“早起一个淀粉馍;中午面条捞不着;晚上汤,照月亮,小孩喝了光尿床,劈头劈脑三巴掌,别骂爹,别骂娘,只骂上天不给粮。这不仅是双杨树一个村的写照,在当时的兰考,大部分的村子都和双杨树村一样,深受“三害”困扰,村民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从老人的口中我们得知,焦裕禄走后,翻於压沙依旧进行了整整十年,沙丘变成了槐林,周围的沙地变成了良田,昔日的大风口变成了今日的粮仓。“我从那时走过来,参与过翻於压沙,”老人脸上带着追忆的神色,他现在在四面红旗纪念馆工作,每当人们问起,还会给人们演示翻於压沙的原理和方法。“我从十六岁就从家里出来,当时饭都吃不饱,一亩地平均打8斤麦子,当时从未想过有今天的生活。”

四面红旗馆的老人为队员们讲解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赴辽宁省本溪市暑假社会实践团: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参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有感(组图)
·下一篇:无
·赵西雷:兰考人自拍公益舞蹈剧《风舞桐花》传承焦裕禄精神(组图)
·特稿:兰考人自拍公益舞蹈剧《风舞桐花》传承焦裕禄精神(组图)
·走进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组图)
·李崎:走进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组图)
·特稿:走进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组图)
·成都红色后代与焦裕禄精神长征精神推动者徐朝钦交流红色文化
·李崎:成都红色后代与焦裕禄精神长征精神推动者徐朝钦交流红色文化
·特稿:成都红色后代与焦裕禄精神长征精神推动者徐朝钦交流红色文化
·付诗媛、许昭平: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寻找红色足迹,弘扬焦裕禄精神”参观体验团抵
·特稿: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寻找红色足迹,弘扬焦裕禄精神”参观体验团抵达兰考火车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周品睿:东北大学学生走近兰考——寻访焦裕禄精神,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赴辽宁省本溪市暑假社会实践团:缅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纪念建军
孟梦: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社会实践队2017年暑期“
王静雯、师继红、许雯璐: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教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河南工业
李敏琳、任素:双脚丈量井冈路,深入调研践真知(组
王晓丽、冯慧敏、朱秀剑:寻访历史文化 传承革命精神
柳天奇:东北大学机械学院赴鄂、赣社会实践团重走先
刘郁欣:留在孟良崮的红色记忆(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