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73岁
1月海军终身司令肖劲光大将卸任海军司令员,海军第一政委叶飞上将接任。叶飞是第二位担任海军司令员,任期为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
4月23日写信给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对建立“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表示支持。
5月为记叙原华东某军英勇战斗业绩的《江海风云》一书题词。
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选举粟裕为副委员长。
1981年 74岁
夏接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军史副主编张照远,谈了战役指挥的9条原则。
1982年 75岁
8月叶飞司令员卸任。刘华清上将担任第三任海军司令员,任期为1982年8月至1988年1月。
9月1日—11日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83年 76岁
9月29日粟裕、叶飞、钟期光、王必成将军,联名在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文章《忆战将陶勇》,情深意切,表达了对并肩战斗战友的深深怀念和被迫害早逝的深深惋惜。
1984年 77岁
初,病重中的粟裕说:“我这一生有一大憾事,就是没能在有生之年,把陶勇被害一案查出来。”
2月5日16时33分一代名将粟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原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上将即日写下《浣溪沙·痛悼粟裕同志》:
沙场名将百战多, 运筹帷幄任挥戈。 固我长城振山河。 为国为民平生愿, 无私无畏天下歌。 英灵化雨洒清波。
2月13日《人民日报》第4版发表了原海军司令员、中顾委常委肖劲光大将在粟裕同志去世的次日就写了《悼念粟裕同志》文章,指出:“我党我军失去了一个征战沙场、功勋卓著的军事家、战略家。”还肯定了粟裕在军事指导海军的成就:“建国后,粟裕同志担负了总参谋长的重任。这时我也调任海军司令员,在他的领导、帮助和支持下,海军的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王必成将军在《一代名将》书中《杰出的军事家——忆粟裕同志》中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已显露出战略家的才能。”王必成称赞抗日战争时期的粟裕就是战略家。1991年2月3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就发表了著名军事教育家郭化若将军《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粟裕》一文。称:“粟裕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精要》发表粟裕研究家王希先文章《浅谈粟裕的军事思想》说:“粟裕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1993年第2期《军事历史研究》发表了国防大学教授卢冀宁的文章《实事求是是粟裕的军事思想的基石》称:“粟裕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领导人和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1994年2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的文章《粟大将军雄风长在指挥艺术历久常青》称:“粟裕同志是一位集军事理论与作战指挥实践于一身的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2000年9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粟裕传》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善于洞察战争全局,富有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2000年中央批准编写的《粟裕传》指出:粟裕由一个生长在偏僻山区的普通侗家子弟,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刘源和国防大学原副校长黄玉章在纪念粟裕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都称粟裕是战略家。2008年1月《粟裕纪念文集》出版,粟裕获得战略家评价。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2007年5月31日题词:“伟大的战略家粟裕大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序言说:“粟裕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我军重要的领导人。”并第一次全文引用了刘伯承元帅1949年评价粟裕大将的原话:“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后记也写明了经中央军委批准编辑出版的《粟裕纪念文集》:粟裕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军事科学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是享誉中外的“常胜将军”。
四、粟裕逝世后时期
1989年
2月17日中央军委关于海军成立日期问题的批复:“同意以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成立华东军区海军的日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成立日期。”时任中共中央军委领导成员有:主席邓小平,第一副主席赵紫阳,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兼秘书长),委员:洪学智(副秘书长)、刘华清(副秘书长)、秦基伟(国防部部长)、迟浩田(总参谋长)、杨白冰(总政治部主任)、赵南起(朝鲜族,总后勤部部长)。
1991年
5月23日,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联合召开了“粟裕军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1994年
12月25日经过江泽民总书记批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刊发《追忆粟裕同志》为粟裕同志蒙冤36年逝世10年后公开平反文章。特别明确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1997年
8月27日“粟裕军事指挥艺术与现代战争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研讨会题词:“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迟浩田,老同志李德生、廖汉生、张廷发,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王克、王瑞林出席研讨会。
2007年
8月10日粟裕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后在北京、上海、南京、湖南、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江西、福建、新疆、香港、广东及海安、长兴、怀化、通道、会同等全国多处地方和当地党委政府军区、各级新四军研究会、全国各地人民群众自发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写文章出专刊出书籍排戏剧演电影研讨会。
8月20日纪念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粟裕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座谈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张万年、迟浩田等老同志,中央军委委员梁光烈、李继耐、乔清晨、靖志远出席。
2012年
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号16。
2014年
2月5日粟裕同志逝世30周年。人民网和凤凰网一北一南不约而同使用“沧海一粟”同名发表专题纪念粟裕逝世30周年文章《百战老将 沧海一粟——纪念粟裕逝世三十周年》、《沧海一粟 读懂开国第一大将的后半生——粟裕逝世30周年祭》。
2015年
7月17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网、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共海上抗日武装斗争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军地专家学者、部分革命先辈的后代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近100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军事科学院军史百科部原副部长支绍曾、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刘华苏等10位与会嘉宾分别发言。大家共同追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海上抗日武装的建立、发展、壮大的革命历程,以此缅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先辈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与会者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上抗日武装是海上抗日斗争的骨干力量,其建立有环境的特殊性和历史的必然性,是运用党的三大法宝的成功典范。与会者还就进一步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提出了意见建议。1941年初,新四军一师三旅组建海防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成建制的海防部队正式列入史册。1942年11月,苏中军区海防团在江苏如东何家灶正式成立。抗日战争期间,这支海防部队英勇善战、不畏强敌,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为苏中根据地的后方基地。开辟的海上交通线,不仅从上海等大城市源源不断运来军用物资,而且沟通了山东根据地和浙东根据地的联系,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2017年
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今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出席仪式并致辞。
2018年
2月5日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华声在线报道:历史上的今天丨1984年,歼敌最多的“战神”粟裕逝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528495233334764&wfr=spider&for=pc)中说:
我们人民军队的起步是极其艰难的,小米加上步枪,便是我军的标准装备,可见其落后程度。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敌后进行游击战斗,国民党又不提供补给,所以我军的装备很简陋。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当时我军只有陆军,海军和空军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的。其实错了,在抗战的时候,我军就有了海上力量,是粟裕一手建立起来的。
说起粟裕,很多人想到的是在淮海战争期间的彪炳战绩,其实在抗战时侯粟裕的战争指挥艺术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当时,粟裕部队的根据地在苏中,要知道这里可是敌人的力量非常强大的地区。可是,不仅在这里扎下了根,还实现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支援兄弟部队。更甚至,他建立了我军第一支海上力量,跟日本人在海上过招。
在粟裕看来,对日本人的战争应该是立体化的战争,不仅要在陆地上打击侵略者,在海上也要开展斗争。而且,在加上日本人在陆地上步步紧逼,我军的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于是粟裕决定开辟水上抗日阵地,在海上进行游击斗争。这支海上力量刚成立之初,还是比较弱的。队员们向当地有经验的渔民学习海洋知识的同时,也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进来,壮大自身。而且,还积极策反、改编伪军海上力量和海盗,自身实力不断发展壮大。那么,这支海上力量发展起来后发挥了哪些作用呢?首先,这支海上力量广泛开展了海上游击斗争,袭击日军运输船等,给侵略者给予了很大打击,有力支援的陆地上的战斗。其次,这支海上力量驰骋在广袤的海面上,并控制了计出重要港口,建立了比较安全的海上基地,也保证了海上兵工厂、海上野战医院等机构的安全。再次,这支海上力量开辟了海上运输线,上海等大城市和几个沿海根据地,输送了军事物品、机械设备、紧缺药品等,这对后勤补给困难的我军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在解放战争中,这支海上力量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打响的渡江战役中,这支海上力量打头阵,担任突击队,率先渡过长江,与敌人展开基站,并冲破敌人的防线,为后续部队的顺利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中国的红色海军创始人
在2017年的4.23“海军节”当天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完成注水,随后不久航母下水,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而4.23“海军节”也和粟裕直接相关。
1949年4月5日,粟裕将三野司令部从蚌埠孙家圩子前移至江苏泰州白马庙,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同时接收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着手组建海军部队。随后,张爱萍奉命赶至白马庙三野司令部,与粟裕一起研究组建海军的各项事宜。4月23日,第三野战军渡江攻占南京后,毛泽东急电粟裕“三野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华东军区海军”。粟裕接到命令后,立即主持三野前委会议,并决定:以苏北海防纵队为基础,教导师师部率一个团,野司侦察营及部分起义投诚舰艇,编入华东海军,全军共4000人。会后,粟裕主持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成立仪式,宣布张爱萍担任司令兼政委。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红色海军在襁褓中,一步步成长中,无不与粟裕联系在一起。他托起了伟大的海军,是新中国红色海军的创始人。粟裕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疼的时候,头发都不能碰,也不能摸。他的脸总是异常通红,经常说脑袋发胀。头部两次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发现折磨粟裕后半生的三块弹片。
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9年
2月5日粟裕逝世35周年。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4月22日至25日,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青岛及附近海空域举行。海上阅兵23日举行。有60多个国家海军代表团参加,还有俄罗斯、泰国、越南、印度等10多个国家派出舰艇参加。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五、迟到的评价,历史的评价:他托起了伟大的海军,是新中国红色海军的创始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寿晓松将军在《粟裕军事指导艺术》前言说:
孩提时代,常听父辈讲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故事。当自己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1981年又有幸来到粟政委直接领导下的军事科学院工作,便开始结合战史战例研究,努力学习粟裕大将的军事指导艺术。饱浸粟政委戎马一生作战经验和体现他军事理论素养的《粟裕战争回忆录》和《粟裕军事文集》,20多年来,始终是我案头之书,成为我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启蒙老师。
粟裕大将成长的道路,与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曲折走向胜利的光荣历程息息相关。他从“八一”南昌起义中的战士逐级成长为我军威震敌胆的高级将领、享誉中外的军事家。无论他是率领部队进行游击战争还是指挥大兵团作战,无论是在上级编成内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还是独当一面统率一个大战略区部队行动,粟裕大将总是奇谋迭出,所向披靡,创造了许多永垂青史的光辉战例。他非常善于把战争的实际经验上升为理论,从井冈山时期的“青年战术家”,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主要战略发言人”,以其强烈的创新精神独树一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粟裕大将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为我军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极为珍贵的遗产。
1991年,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联合举办了粟裕军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着重就粟裕大将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对我军军事理论发展的创造性建树,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和交流。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当时,我有这么一个想法:我军老一辈的革命家、军事家,都有在人民战争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共同特征,粟裕大将也不例外。然而,就他们运用唯物辩证法于研究和指导战争具体过程而言,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存在着运用程度、方式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我觉得,只有抓住这种显著的特色去深入探究,才能真正把握住粟裕军事指导艺术的真谛。那么,粟裕作为打仗的常胜将军,他在作战指挥上最显著的特色是什么?就此问题,我请教了时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张震上将。记得张老将军脱口而出:“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八个字简明扼要,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当年“粟司令”的指挥要诀,也给了我领悟粟裕大将军事指导艺术真谛的一把钥匙。后来,在纪念粟裕大将逝世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又撰文指出,粟裕大将指挥上的显著特色可以归结为十六个字,即“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出奇制胜”。这是张震副主席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与粟裕朝夕相处、共历艰危、并肩战斗的切身感受,是对粟裕军事指导艺术的精辟概括。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粟裕传》、《粟裕文选》、《粟裕年谱》等相继推出。粟政委那彪炳千古的赫赫战功、迭创奇迹的指挥艺术、辩证睿智的理论概括,每每捧读,常令我感奋不已、铭刻于心。掩卷思之,愈来愈深切地感到,悉心研究并深入发掘粟裕大将的军事指导艺术,对于学习中国革命战争历史,学习我军作战指挥的经验,乃至研究解决新时期国防与军队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粟裕大将的军事指导,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粟裕大将的理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体系。拙作尝试以战争篇、华东篇、总参篇和军科篇来综览粟裕大将光辉战斗的一生,概括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鞠躬尽力、奋发有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来深入学习和研究粟裕大将的军事指导艺术。其中,战争篇主要是从把握战争转折、通观战争全局、战区作战决策、实行战略转变、开辟创造战场、选择作战目标、实施合围分割、达成速决全歼和利用战隙休整等方面,领悟粟裕大将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指挥艺术。华东篇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粟裕在华东军区工作到1951年11月调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之前,他对未来战争的战略判断、夺占沿海岛屿的作战方法、对台军事斗争的各项准备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构想,集中反映他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经略华东和巩固国防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思想和指导艺术。总参篇主要记述了粟裕大将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总参谋长的7年间,对我军战略方针的制定,空、海军等兵种建设,原子条件下的战争准备和建设现代国防与现代化军队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指导艺术。军科篇主要是讲1958年9月以后,粟裕大将虽然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矢志不渝,艰辛探索现代战争的特点与规律,为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书稿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和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之际草成,聊以表达晚辈久存心间的景仰和敬佩之情,但因受个人经历和学识所限,见诸笔端的只是自己平时学习的粗浅体会,难免有挂一漏万和失之周延之嫌。之所以不避浅陋、斗胆付梓,也是想作为引玉之砖,以求广大读者斧正,特别是曾经直接跟随粟裕大将浴血奋战、铸造辉煌的老前辈们多多赐教,把粟裕大将军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进而为加强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的军队与国防建设,为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发挥应有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指导作用。
蔚蓝的大海不会忘记:新四军第一师(兼第六师)师长、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中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粟裕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苏中地区,组建了当时新四军、八路军中第一支“土海军”——海防团,亲手播下了人民海军诞生前的火种;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部队胜利进占南京,在蒋家王朝覆灭的这天,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华东军区海军在渡江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代前委书记、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同志率领的第三野战军东路渡江作战指挥部所在地——江苏泰州白马庙乡宣告成立,新中国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有海无防屈辱史的结束;新中国成立后,统帅部副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负责人粟裕同志正确把握未来海上军事斗争的基本发展趋势,确立了海军未来作战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捍卫祖国海洋权益及领土完整的诸多问题,明确了海军军事斗争的基本要求,促进了人民海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建设与发展。
粟裕同志:
70年前您风尘仆仆奉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命令,与张震同志、张爱萍同志在东方的东海边,4月23日,是您在白马庙奉命领导建立海军日,也是您率部解放南京纪念日。
今日如您所愿,70年盛典,您将与蔚蓝的大海永恒同在。
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
红色海军在幼小襁褓中,人民海军在一步步成长壮大中,无不与您联系在一起。
您和众多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张爱萍、肖劲光、叶飞、刘华清、张震及陶勇等指挥员托起了伟大的海军。被媒体称为“中国现代海军创建人”者先后有粟裕、张爱萍、肖劲光、刘华清等人。今天是“423”海军节,在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辈老兵和革命先烈致敬!
您不愧是新中国红色海军和人民海军的创始人、奠基人、领导人。在人民海军成长发展的光辉历程中,粟裕同志功耀海疆。
粟裕关于海上根据地建设思想和现代海军的建设思想和实践是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纵然时光飞逝百年,粟裕首长永远活在人民海军官兵心中!
粟裕不朽! 向您学习! 向您致敬!
作者简介:吴跃军,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会员,湖南省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南雪峰文化研究会理事,《粟裕学研究》执行主编,《中国侗族军事史》、《粟裕学概论》编写组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