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李新彥摄
红色图库
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18年8月24日电(屈维英、李忠诚、李新彥)
改革开放四十年,神州处处换新颜。
谁能想到,地处青藏高原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如今终于摆脱了“牲畜超载、草场退化、群众生活贫寒”的恶性循环,一跃成为国内外游人追捧的“户外天堂”、“休闲圣地”。这岂不应了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30多年前来这里考察后的留言:甘南是青藏高原之窗,是藏族实现现代化的跳板!
七月流火,高原清凉。我们几位“央媒老记”结伴而行,漫游了我们曾经多次釆访过并一直牵挂着的“九色甘南”。所到之处,草茂花艳,游人不绝,牛羊如珍珠铺地,骏马似飞鸿凌空。面对此情此景,我们禁不住弃车登高,临风慨叹:“逐水草而牧”的游牧时代结束了,甘南草原实现华丽转身,阔步迈入了新时代!
全域旅游:4.5万平方千米
土门关是一座神奇的天然关口。它既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交界处,又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分界线。土门关外,青山耸峙,碧草连天,河水滔滔。一辆辆满载游人的车辆来回穿梭在两条平行的天路上(一条高速公路,一条二级公路),每天将数万名游客送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甘南草原。
甘南州旅游局的资料显示:2016年,光顾甘南的国内外游人突破1000万,并荣获“最美中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称号。2017年以来,旅游人数以百分之十的速度上升,4.5万平方千米的“九色甘南”随处都是旅游者的目的地。
集藏家风情之大成的旅游业,及其相关工商新业态的蓬勃兴起,正在改变着甘南草原的生态环境,改写着牧民们祖祖辈辈“逐水草而牧”、“与牛羊为伍”的历史,孕育着有文化、讲时尚的“扎西”、“卓玛”,从而推动着甘南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
“甘南草原无限美,最美不过扎尕那。”也许,驴友们对扎尕那的这一高度评价未必准确,其实扎尕那仅仅是个三级景区,排在它前面的还有好几个四级景区呢!不过,扎尕那确实美,美得让人陶醉,美得让人心疼。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天然的“石头城”,位于迭部县城西北34千米的益哇乡境内,远远望去,好似一座宏大的巨型宫殿,三面石峰环拱,苍松翠柏犹如城墙,常常云雾缭绕,彩虹横空,人称世外桃源。四个藏、汉村落犹如四朵硕大的鮮花点缀其间。100多年前,美国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此考察后,写道:“这里是如此令人惊叹,我平生未见如此绚丽的景色。不把这些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他还感慨道:“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定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如今,这里已名扬四海,60多个藏家乐、度假山庄,以藏族独有的特色,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人,近年来每年游客都达到六七十万人次。旅游高峰时,一屋一床难求!
7月中旬,我们几位央媒“老记”慕名来到扎尕那,目睹了这一人间仙境。从高高的达日观景台上,望见了壁立千仭的石峰、绿如挂毯的仙女滩、逍遥自在的野生梅花鹿、金碧辉煌的藏传佛寺,以及火红的晚霞和霎那间出现的彩虹……面对如此盛景,“老夫聊发少年狂”:有的说,“我想藏在扎尕那,让全世界都不知道我在哪”;有的对曰:“我想长眠在扎尕那,让全世界都来看望咱啊”;有的更是别出心裁:“我要把扎尕那变成一个盆景,连根带叶端回家”……
其实,偌大的甘南处处都有扎尕那。那奔流不息的一江三河,巍峨挺拔的连绵青山,孕育大熊猫、藏羚羊、河曲马的草原、森林,涵养黄河上游生态的湖泊湿地,镌刻地球演变历史的冰川遗址,都是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拥抱自然、进行深呼吸的绝佳去处!君不见,坐落在滾滾白龙江畔、云雾缭绕的迭部县城,就被国际有关组织命名为“深呼吸小城”!
据甘南州旅游委介绍,像迭部县扎尕那这样养眼、养身、养心的人间仙境,在甘南已有100多处,而且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新的“扎尕那”连年增加。
为便于游人实现“三养”,甘南州委、州政府在加强道路、机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近年来在旅游主干道和风景绝佳且能登高望远的地方搭建了52个观景台,让风尘仆仆的游客停下车来,站在高处近观远眺,呼吸吐纳,甩腿伸腰,“等等落在后面的灵魂”,陶醉在蓝天白云和碧野清风之中。
甘南州在4.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做到了“两个全域”:全域旅游,全域无垃圾。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那不是别墅区,那是牧民的新居
一向“逐水草而牧”的甘南草原,牧民们有史以来居无定处,一般多住在夏热、冬寒的牛毛毡帐篷,加上高原缺氧、寒冷阴湿、紫外线强等不利因素,居住环境尤其是卫生条件简陋不堪,因而健康和寿命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到目前,甘南州人均寿命才64岁,远低于全国76岁的平均水平。然而,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这里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焕然一新,不少牧民从难以遮风御寒的帐篷搬进了窗明几净的砖房瓦舍,老远望去,像是城里人新建的一片片红顶素墙的别墅区!
位于高原湿地尕海湖跟前的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是甘南草原上一处闪闪发光的牧民新居点。经过连续几年环境革命的洗礼,已经旧貌换新颜:宽绰干净的马路两旁,建有一里多长的两排别墅式农家院落,遍布藏家乐、智慧牧场,成为213国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城里人羨慕不已。记者走进一户摆着花草的藏民小院,主人阿豆撂下手上的活计,笑逐颜开地带我们观看了他家小院和8间藏式新房,太阳能光板、燃气灶和互联网等,这里现化生活设施应有尽有,一应俱全。院内一角设有水冲厕所、洗澡间。一脸纯朴的阿豆笑着说:3年前他还在放牛,一年累到底也就糊个嘴,住的还是破帐篷。3年前,尕海湖周围禁牧后,他下决心“革命了”,卖掉了30头牛,在尕秀村经营牧家乐。他从四川聘请了会做藏餐和川菜的厨师,藏、川味结合,同时能满足50人就餐。由于口碑好,去年纯收入6万,人均2万元,日子比过去甜多了。
说到这里,包村干部石向阳乐了,他如数家珍地说:尕秀村共有391户、1847人,其中有23户像阿豆一样开牧家乐、藏家乐,一天可供1000多游客食宿。预计3年以后,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可由8000多元提高到2万元以上,真正地过上小康日子。
最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村不仅建有漂亮的小学、幼儿园和村史馆,使孩子们百分之百地入了园、入了学,普及了义务教育,在青壮年中扫除了文盲,还输送了58名大中专学生。这一成绩,即使在内地也不算低了。
石向阳还特意谈到这里的“厕所革命”:在尕秀村定居点上,目前已建有65个厕所,其中有10户釆用抽水马桶厕所,其余55户釆用生物降解厕所。从“天地厕所”到“新式厕所”,不能不说是历史性的跨越!
自然,尕秀村还有像样而顶用的卫生所。据40年前釆访过这里的老记者回忆,那两名分别叫“尕尔尕”和“更尕”的“赤脚医生”,曾因全心全意为牧民服务而名扬甘南草原和甘肃全省。如今二人早已功德圆满,安度幸福晚年,但他们的“尕尔尕精神”永在,新一代村医已成长起来,小伤小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不用出村,就能得到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