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的概念来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他将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称为“明斯基时刻”。
他认为,当经济处于繁荣的时候,人们愿意承担风险。只要这繁荣持续,人们就会持续投资,风险也将跟着上涨。当大家投资的数额变大时,债务也将变大。为维持这一状态,人们只好从银行或其他金融市场借贷更多资金。这又会制造出更多的债务。他们把钱用于资产投资。投资了的资产会为他们提供信用担保。这样,他们便可以借贷到更多的资金。一旦银行或其他金融市场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数量的借贷,抑或他们手中的资产贬值,以至不能担保足够的信用,“明斯基时刻”便会出现。由于无人愿意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市场将深陷垃圾债务之中。债务人开始丧失偿还能力,除非他们投资的资产能一直保持高价,不然将会迅速贬值。短时间内,甚至只在一夜之间,整个金融系统便会陷入一片混乱。经济瞬间由繁荣走向衰退。
中国的“明斯基时刻”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召开。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讨论期间,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发言引发了广泛热议,并迅速成为一条热点新闻。
周小川指出,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地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要重点防止的。
以前,中国人对这个学术词汇知之甚少。但在那之后,“明斯基时刻”一词彻底火了。
中国的现实
想要更好理解周行长的发言,我们还得从中国这几年的高速发展谈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GDP的增速和体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尽管经济增速已由过去几年的年增长百分之十调整为年增长百分之六以上,这依然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但其中潜在的债务风险也不可小视。
自2000年以来,中国房价以与GDP增速相当的水平,不断攀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甚至出现了平均房价在十年内翻三倍以上的现象。其他中小型城市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没有出现那么严重的炒房现象,却也或多或少地加入到了房价上涨的大趋势中。人们愿意从银行借贷,并把大笔的资金投入房产,这一中国式的“投资领域”。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以抬高地价的方式,获取更多信用担保,从而借到银行的大笔资金。银行则很欢迎这类业务,因为他们未来将从个人或政府的贷款中赚取大量利息。他们更深信,手中抵押的房产,绝不会有贬值那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大量房产债务便这样产生了。因此,有不少媒体、专家曾预言,很快,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会瞬间破灭。
金融市场的情况似乎和房地产市场如出一辙。自上世纪90年代末,股票市场开始在中国走红。幻想一夜暴富的人们,从银行中取出存款,大量撒入股票市场。作为回报,他们获得了那些上市公司的微不足道的股份。而他们对这些公司的信息,却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省吃俭用一辈子才存了一点儿积蓄的退休老人。市场上关于发家致富的传闻越多,人们便越坚信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幸运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大量股份便这样产生了。尽管人们已经在2015年遭遇了一场股灾,15万亿元的市值在几周内凭空蒸发,他们对股票投资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一旦人们对那场噩梦的记忆变淡,他们便会拿着更多的钱,再次回到股票市场。有的人,甚至还会使用更高的杠杆来“豪赌”。
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中潜在的另一个不稳定因素。影子银行是一种虚拟的金融市场。与大型国有银行不同,影子银行在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可以做到无处不在。人们将钱存入影子银行的账户,并从中提取利息。影子银行则把这笔资金借贷给那些无法从国有银行获得正规贷款的小微企业。影子银行的存款利率远高于国有银行,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钱存进来;影子银行的借贷成本远低于国有银行,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愿意从这里借贷。资本由国有银行流向了影子银行,政府对影子银行的账户和投资情况却知之甚少。随着影子银行的不断扩张,国家的担忧也不断加重。
“明斯基时刻”的几项基本要素在中国悉数出现:
经济长期处于繁荣,符合。 人们愿意承担风险,符合。 有大量债务,符合。 人们通过借贷或高杠杆来维持债务,符合。 样样符合,大满贯。
看上去,中国已高度具备了一场“明斯基时刻”所需的种种条件。但那一天真的会如期而至吗?
中国的不同
答案是,“明斯基时刻”可能会准时赴约,但恐怕与我们的预期大相径庭。更通俗地讲,如果具备了产生某一事件的种种条件,那么这一事件的出现将会是大概率的。但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却有可能会超出人们的预期。换言之,“明斯基时刻”可能只不过是一个简单而又普通的小事。何以见得?因为中国与此前的“明斯基国家”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中国有不同的文化。中国人在考虑经济问题时,似乎总与西方世界不一样。比如,消费在美国的GDP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但中国人却没有养成消费的习惯,我们更愿意存款。美国人很少将住房或汽车看作人生中一项重大的事情。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提倡安居才能乐业。在许多城市,家长们乐于为孩子提前存款。这样,就能确保他们在结婚时买到一套房子、安顿下来。另一个例子是,中国人常常只愿意消费我们收入中的一小部分。但美国人却更希望通过信用系统提前消费未来的收入。再有,中国的13亿人口中,有8亿是勤劳的农民。他们居住在农村或小城镇,对金融资源的利用率自然不能和大城市的居民同日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