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必须具备眼力、财力和魄力。财力是基础,买藏品是需要钱的,没有足够的藏品,就没有办法深入研究。魄力是指在购买藏品时体现的一种果敢神情,一种正确的决策能力。眼力是辨别藏品真伪的能力。在收藏实践中,我认为三种“力”中最重要的是眼力,寻宝靠眼力,鉴宝也靠眼力,品玩更需眼力。眼力是前提,在收藏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是收藏最重要的资本。
眼力的修炼不是看几本书听几讲收藏故事便可一蹴而就。眼力的修炼也不在学问高低,入行深浅,关键是凭悟性,看造化。眼力的修炼必须多请教,广交友,常把玩。眼力,到了一定层次就是一种感觉。当然,这种感觉的基础是自己掌握的标准特征及其相关知识。标准特征掌握越多,相关知识越丰富,判断的准确率越高,越不容易“走眼”。
我们常常听人说某某人眼睛很厉害,很“毒”,这个“毒”就是指眼力修炼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眼力不毒,收藏难成。藏家往往因为眼力不够“毒”,看不准藏品而错失良机的事例数不胜数。也因眼力不够“毒”,看不准藏品买到假货而交学费的事常常发生。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2005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六,我在购买那三张最早闪婚文字记录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结婚证书与离婚证书时,其实当时还有一件非常稀有的苏区红色文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存折。这张存折由于品相非常好,加上盖在存折上的是四位号码,号码的形体又与苏区其他票证上的号码不同,虽然也看过博物馆出版的图录,但存折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号码特征没记牢,心中没有把握,一念之下把真品当假货放弃了购买。回家之后,我重新翻开那本图录,认真观察之后才知道那本苏区国家银行存折是真品,可是这本存折就在我刚刚放下不久,被江西南昌的一个收藏家买走了。当我弄懂这些事之后,真可谓痛心疾首!我马上拨通了那个南昌收藏家的电话,提出加价购买那本苏区国家银行存折的想法,但对方很肯定地说,已经发了彩信给北京的一个红色收藏家,人家已经把钱都汇过来了,没有办法挽回了。有了这次教训,我特别留意这种苏区国家银行存折,但十年过去了,期间我购买苏区红色文物无数,就是不见这种苏区国家银行存折。作为一个红色收藏痴迷的人,今后如果再没有碰到购买的机会,可能真是要遗憾终身。
不少的藏品有时候不被人看好,价格低廉,遇到独具慧眼的藏家看懂了,以低价而得之,收藏界称之为“捡漏”。“漏”不是谁都能捡到的,除了机遇以外,靠的就是眼力。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铜镀银币为例,鉴别眼力的修练并非那么容易。我在我的《红色收藏》(2014年2月解放军出版社)里有一篇文章《躲过双重杀头风险的币》,说的就是这种币。上个世纪30年代初,中国南方的赣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和银币,1934年2月,又发行了铜币。不法分子乘苏维埃政府刚刚建立之初,制作铜镀银的假苏维埃贰角银毫子,企图混进苏区扰乱苏维埃经济。苏区政府严厉打击,对当时携带数量较多的地主分子给予枪毙,大大震慑了制假贩假的不法分子。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国民党军队进入苏区,对红色政权遗留的物品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其中也包括这种贰角铜镀银币,因为币中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以及五角星、党徽图案。所以,保留这种贰角铜镀银币的人躲过了双重杀头风险。可想而知,能留存下来现在作为收藏品交流的这种币是多么稀少。
还不要说,这种贰角铜镀银币当时的制作技术水平真可谓高超,不但蒙骗了当时苏区的群众,蒙骗了负责“清剿”苏区物品的国民党军队,还蒙骗了不少的收藏家,甚至是大名鼎鼎的收藏家、鉴定家。2014年国内一家知名拍卖公司就曾经拍卖过这种1932年版苏维埃贰角铜镀银币,在其拍卖图录中标明此币经国际著名钱币鉴定评级公司评定为MS级64分,是美国著名钱币收藏家的旧藏,经过激烈竞投,最终于36400元人民币成交。这个买家肯定也是当作银币来买了,不然当时这种贰角铜镀银币市场交易价格应该在4000元左右,足足高出近9倍。我给圈内朋友调侃说,这是个“特别能混”的币,那么多高手都被它蒙蔽了。
要一下就能识别这种贰角铜镀银币,收藏者的眼睛必须具有穿透力,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1933年“凹头埃版”铜镀银币,维字右边一竖出头成了“圭”字,且给人黏黏糊糊的感觉;背面五角星左边有拉丝状;地图北极的经线少一条与下方不对称。这些特征如若能牢牢记住,眼力的修练就到一定程度了。
图1
人在收藏过程中对收藏品真假的判断有时候容易犯迷糊,其实就是对藏品特征把握不够准确。就像你对一个非常熟悉的人,还在很远迷迷糊糊的情况下,也能认出是谁来。就是因为熟悉,对他的主要特征包括走路的姿势已经了如指掌了,很自然就会得出正确的判断。有一次,晚上吃完饭没什么事,我打开电脑浏览相关钱币拍卖网站。忽然看到一个1933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图1)。这个币已经开拍两天,出价已经十几轮,竞价到2600元人民币了。我一看不对呀,这不是银币而是铜镀银的老假币。要知道,1933年铜镀银的贰角币比相同品相银币的收藏市场交易价格高出5到8倍。看了看封顶一口价是5000元,当时我估计这么漂亮的铜镀银币至少应该在15000元以上。所以,我不加思索直接就点击了封顶价,系统显示竞价成功的信息,心里非常高兴,觉得捡了个漏,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就迫不及待地上网,看看昨天晚上竞拍的东西有没有建立交易单,准备确认订单并向第三方转账支付资金。可是,见到的并不是订单,而是卖家的一个留言。卖家问道:“兄好,这个啥情况?”。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心想:按拍卖规则,既然已经点击了封顶价,那就是一锤定音,买卖成立,无须再进行价格谈判,莫非被他发现了是个铜镀银币而反悔不想卖我了?我很担心,于是给他回了一条不痛不痒的短信:“我看这个币品相还可以”。等到下午还不见卖家建交易单,我心里着急,怕他发现庐山真面目而产生变故,又给他发了条短信:“现在行情也确实太差了,也有点捧捧场,鼓鼓人气的意思”。一直到晚上十点,不见卖家回信,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一个晚上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去上电脑,看到了这样一条回信:“这个币你是要买还是?若要买你得和我谈谈价格吧!你这样直接顶下,要怎么弄?”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了,觉得事情并没有被“黄掉”,还是有戏的。于是我改了一个口气给他回道:“我前天晚上喝了点酒,冲动了点。你多少钱可以卖?最低价是什么?”他回答说:“现在这情况,我怎么开价呀。兄想要的话你开个价吧!”我直接给他开了个银币的行情价3500元,他竟然同意了,还说“拍卖钱币以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搞晕了!”待我收到这个币时,真有点感动,想想真是碰到一个诚实守信的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