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大会
同盟会
戚氏宗祠
戚氏宗祠
孙氏谱系
先祖墓碑
先祖孙琍墓
谢远涵
辛亥革命
中山先生正面半身像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后一个王朝,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和国。于是那挂了两两千年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被取下,那挂在几万万中国男人的的脑后而被西洋称为“猪尾巴”的一条辮子被剪掉那跪下来象性口一样的马蹄袖的服装被毁弃,那自己把自己割了去侍候皇上的太监从此绝迹,那象征中国妇女的屈辱地位的用了一千多年年的又又长的裹脚布被解开……。孙中山先生功绩将与世长存。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功绩,深刻阐述了中山精神的核心内涵,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
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首义在武昌,逝死于北京,安葬在南京,,一生中的重要节点都似乎与赣州没多少关联,然而,历史却常常出人意料。作为客家人杰出领袖却与客家摇篮赣州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有日本学者曾说:没有客家,就没有中国革命。这话虽然略有夸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现代中国的各项大型革命,客家人都不曾缺席,并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19世纪中期后,客家人开始成为历史的主潮,从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到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客家人在中国的革命中往往扮演着主要角色。其中不泛客家中的名人,或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伟人。孙中山本人就是客家的后裔,而他的先祖曾定居宁都。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事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上溯”国父”家世源流,有一册由孙科作序,原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所撰的(国父家世源流考》称:其远世源流,由唐以前,俱住汴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为中原世族,由唐宗时(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黄巢变乱,其远祖璃公,以才武选为百将,充承宣使提兵江右。中和四年,敕封为东平候,遂定居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县)。历五代至宋,子孙浸多,散布于赣南闽南等地。元明之际,始多自闽赣迁粤,国父之入粵始祖友松公,即自福建长汀河田迁粤之一支也。
1984年6月,江西宁都县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700多部家谱中发现了一本《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民国38年修,五卷六本),经江西省档案局会同广东紫金县县委办、县档案局调查考证证实,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与《紫金县中坝孙氏族谱》之间确有世次传代关系,各代始祖的墓碑与族谱中的记载一一相符。按照家谱记载,在宁都县刘坑乡富当塘村马架坑发现并考证了东平侯孙琍及原配夫人陈氏的墓址。三十多年前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前タ,宁都县特重修其先祖孙琍陵墓,以缅怀中山先生。
由于客家民系接受过频繁战乱的洗礼和恶劣生存环境的考验,使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加上长期的大迁徙和拓展斗争,又使得他们形成坚忍不拔、勇于拼搏、勇于斗争等精神。可以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革命基因。梳理赣州近代革命史,赣州曾有不少人追随中山先生,或是早期的同盟会员,或是直接在他的领导下战斗工作。这里仅举几例:
谢远涵,字敬虚,也署静虚,号浩然,187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岗乡塘石村。兴国长岗乡塘石村人,19岁中举,20岁殿试得进士出身,21岁即被钦点为翰林。在清朝廷,他出任过四川道监察御史、江西咨议局长、江西宣慰使等职务。辛亥革命后,他在北洋政府任过内务部次长、代总长,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组成中华民国军政府,谢远涵遂于次年任军政府秘书长,还与参加护法军政府、时任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参议。其间受孙中山的委托,赴洛阳会见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商谈国事,因吴佩孚骄横自大,谈判不果。
谢远涵出任孙中山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后,后来又出任广东革命政府高等顾问。
同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的陈锐,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追随中山先生讨袁护国运动,先后任营长、团长。1921年,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府少将参议。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派他再渡日本,为陆军大学第四期学员。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后任国民政府行印院参事,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纷纷成立。孔绍尧、张周垣、魏会英、陈锐等东渡日本留学,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 1905年7月孔绍尧首先加入同盟会,此后魏会英也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1906年张周垣和魏会荀(魏荇丹)等在赣州秘密成立了同盟会赣州分会, 1908年孔绍尧、张周垣、刘景熙、刘树堂、陈任中、及陈锐等,在赣州发起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赣学社"进一步开展革命活动。1911年8月,张周垣与魏会荀等人以赣学社名义创办了《赣报》,致力宣传革命思想,大造革命舆论。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入赣州后,赣学社加速了革命的筹划工作。赣学社密拟光复通告,揭露清政府罪行,制作了民国旗帜,草拟了各项革命文告,加紧了独立的准备。11月6日晨,赣州各界集会,举行宣布独立仪式。大会鸣炮数响,升三色旗,赣州宣告独立,并通电南昌、九江和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