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长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乡,曾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说起长汀,总让人联想到瞿秋白,这位中共早期领导人被俘后就关押在长汀,最后在罗汉岭下慷慨就义。初夏时节,我从草长莺飞的江南来到山青水秀的长汀,在这里追寻先辈足迹,缅怀英烈功绩,汲取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到长汀后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汀州试院的瞿秋白被囚处。1935年2月,瞿秋白在长汀梅径岭被俘后,一直被囚禁在汀州试院后院的一间小屋里。我走进这间小屋,迎面看到的是一尊瞿秋白半身白色塑像;小屋阴暗潮湿,靠窗处有一张书桌和一把木椅,书桌上有徽墨、砚台、毛笔,还有一沓信纸。进到里屋,看到在墙角处有两条长木板凳架起来的一张硬板床,床上铺的是白色被单,床头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薄被,床边有两张木椅和一个木制脸盆架。木屋外面,是一方小小的天井,这让瞿秋白生命最后一段黑暗日子有点亮色。我站在天井中央,不禁浮想联翩,当年独处囚室的瞿秋白,在被囚的40天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明知自己时日无多,为何还要写那篇倍受后人争议的长文《多余的话》?面对死神的迫近,何以会有如此勇气持刀向内无情解剖自我?当年最高当局派人向瞿秋白劝降失败后,下达了就地枪决的密令。于是,在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走出囚室,大义凛然走向刑场。
离开瞿秋白被囚处,我沿着当年瞿秋白最后的足迹,步行10分钟左右,来到长汀县西外街瞿秋白就义处。这里立有一块醒目的大石头,上面刻有“瞿秋白同志就义处”8个红色大字。这里原是长汀县城西郊罗汉岭下一个荒凉的坟场,现在成了县城的一部分,宽阔的街道两旁是繁华的商业楼,以及罗汉新村等大片住宅区。而罗汉岭下的郊区地带,则规划建设成了长汀工业区,属重点产业集结带。这片秋白同志流血牺牲的红土地,如今基本上被绿色覆盖,这里树高、草绿、花红,已成为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陵园的组成部分。陵园占地面积17000多平方米,园内最高建筑是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建于1952年,“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后于1985年6月重建。新建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高30.59米,贴金碑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题写。在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烘托下,纪念碑巍然耸立、庄严雄伟。
在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的左侧,是建于2006年的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纪念馆占地580平方米,建筑面积990平方米,展区分凄凉家世、传播真理、力挽狂澜、一代文豪、奔赴苏区、傲霜雄魂、诸夏怀霜等八个部分,以图文、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瞿秋白光辉战斗的一生。一走进纪念馆,我就看到瞿秋白半身塑像后面的墙面上,有红底烫金的几个醒目大字:“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纪念馆里的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无声地向我介绍瞿秋白的生平,向我讲述秋白同志短暂一生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展区的最后一部分,我眼前一亮,那是一幅鲁迅先生赠送给瞿秋白的书法作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瞿秋白于1932年夏与鲁迅先生首次会面,后来先后四次到鲁迅家中避难,一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始终坚持韧的战斗的鲁迅先生将瞿秋白视为同怀知己,能享此殊荣的共产党人,瞿秋白恐怕是唯一的一个。
漫步纪念馆,看着眼前那一张张瞿秋白的照片,我的内心有种莫名的痛惜:一位清瘦俊朗、才情横溢的文弱书生,其生命竟会如此短暂,短得只有36个春秋。我有时真的难以相信,文质彬彬的瞿秋白,会是两度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的领导人。这个自称“杀一只老鼠都不会的、不敢的”懦怯的书生,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却挺身而出,挑起统帅全党的重担,主持召开“八七”会议,提出了武装斗争的响亮口号。瞿秋白自称“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而他被捕后表现不凡,他坚贞不屈、拒绝劝降,最后是谈笑自若走向刑场,一路上用俄语唱《国际歌》、《红军歌》,并高呼“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他的所作所为,哪像个文弱书生啊,俨然是一个侠骨丹心、视死如归的铮铮硬汉。
在我看来,瞿秋白应该是一位大学教授。他早年的理想就是,“只愿能够考进北大,研究中国文学,将来做个教员度过这一世。”1924年,在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瞿秋白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讲授哲学和社会学。他讲课风度儒雅、知识广博、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瞿秋白完全有条件过上衣食无忧、安逸舒适的教授生活。
在我看来,瞿秋白应该是一位翻译大家。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的公费俄文专修馆,攻读俄文和俄罗斯文学。三年勤学苦读,让瞿秋白俄语的阅、说、译、写达到很高水平,其后的俄文水平更是在国内首屈一指。凭着自己的俄文专长,一心做好俄罗斯文学名著的翻译工作,瞿秋白定会大有作为的。
在我看来,瞿秋白应该是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早在1920年10月,瞿秋白就以《晨报》和《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采访,两年时间写了16万字的通讯报道,以及《俄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报告文学。1923年1月从苏联回国后,瞿秋白负责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向导》的编辑工作。1925年,他参与创办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报纸《热血日报》。1934年初,瞿秋白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执委和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主编《红色中华》报,亲自为《红色中华》组稿、编稿、写稿。无论是做编辑,还是当记者,于秋白同志来说,都会是驾轻就熟、胜任愉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