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三十年前,笔者在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过一篇短文,叫做《还是多称演员好》。缘于当时一些地方剧团进京演出,报幕员把一些老演员都称为“表演艺术家”。我觉得不够朴实,文中提到每年奥斯卡金像奖,评选的是“最佳演员”,而不是“最佳表演艺术家”。可能起了作用,此后这种称谓就少多了。最近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开了个固定栏目《角儿来了》,把全国各剧种中一些领军人物叫做“角儿”,这个称呼很亲切,也很通俗,广大观众欣然接受,播出时台上台下互动热烈。
大约就是同时,舆论曝光一些演员因片酬过高,还存在阴阳合同和偷税现象,一些人在网上和交谈中就称他们为“戏子”,这就有点不太理智了。“戏子”,是旧社会对广大演艺人员的贬称。我们现在能把梅兰芳、周信芳叫“戏子”吗,能把赵丹、白杨叫“戏子”吗?
演员,是文化艺术界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比作家诗人的人数要多得多。“戏子”一说要伤害多少人的感情?与各界人士一样,他(她)们中有些人也会失足,也会犯错误,甚至犯法。批评、揭发是应该的,同时也要释放关怀,不能动不动就人人喊打,形成封杀。我国民间有一句箴言:“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些失足的演员往往很年轻,他们人生和从艺的道路还很长,我们的社会要留给他们改过自新的空间和时间,更要尊重演员这个职业。尽管有人犯了错,还是应当称演员。
作者系88岁离休老将军,中央军委下属部队的老政委,军队的老宣传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