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雨交加的上午,我从遵义城岀发,半个小时车程来到了娄山脚下。
娄山关,大娄山脉的主峰。位于遵义城北50公里。海拔1576米,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
娄山关,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
“杨旗娄山关,饮马板桥水”。
娄山关, 自古称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史上,娄山关发生过多次战争和战斗。
自唐,宋,元,明,清以来,战事频繁,烽火连天, 血雨腥风。
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 石达开所属曾 广依部,为支援农民起义,由四川向贵州进发,攻下娄山关,所向披靡。
走出“娄 山关红军战 斗遗址陈列列馆”,我拾阶而上,攀登娄山关。
此时 风更狂, 雨更猛,我撑伞艰难而上。
山腰处,矗立着娄山关红军纪念碑 ,碑上刻着娄山关战斗的经过。
绕过纪念碑 的 一侧再拾阶而上,我登上了娄山关山顶。
举目远朓,大娄山一览无遗。
前锋万仞,重崖叠峰,峭壁 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路在这里盘旋而过。 风雨中,娄山关松挺柏绿,清翠欲滴,群山环绕,烟雨莽莽,山舞长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以此形容娄山关,不足为过。
站在娄山关,眼望战场遗址,当年红军两次娄山关大捷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1935年年1 月,红军智取遵义城。红一军 一部当即向北进军,攻占娄山关,守住了北大门,保证了遵义会议召开。
1935年2月26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红军士气高昂,经过扎西整顿,挥师东进,再占桐梓,激战娄山关,乘胜追击,击溃和歼灭国 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 人。
娄山关上,满山遍野摆满了敌军尸体、武器、轿子和烟枪。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策马登山,査看刚刚结束的战斗场面。
娄山关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是长征途中的重大战略转折。
骑在马背上的毛泽东极目四望,诗兴大发,欣然吟诵道: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如今,毛泽东这首气呑山河的《忆秦娥•娄 山关》手迹石碑,高高屹立在娄山关上。
娄山关战斗遗址参观归来,我的心一直激荡着。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的一组照片和文字说明,始终在我的脑海里荣绕着,一种溢于言表的复杂情感挥之不去,久久不能忘却。我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廖士义、谭光荣、钟文泮、 黄兴邦、罗宗桃、王升明、潘先标、杨作良、马少云、王历续、钟少成、刘凤山、张兴武、黄占奎、胡兴发、袁宝明、李少全、胡树清、张家才、李小侠。
这些当年战斗负伤留在当地务农的红军战士中,有本地的,也有外省籍的;有军官,也有士兵。
负伤时,职务最高的是罗宗桃。他1927年年从江西吉安参加红军,在红三军团9师25团2连3排当战士。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身体多处负伤,历任排长、连长、营长。长征到达遵义,在老木孔战 斗中掩护部队转移时,被敌人冲散,留在金山乡农村安家务农。如今的罗宗桃, 白花花的胡子挂满两腮,皱纹爬满了了脸颊,已经看不出当年喝 叱 风云、驰骋战场的威风,完全一派黔北大地乡下千千万万普通农民的打扮。
照片上的钟少成,面颊瘦俏,裸露露的牙齿已经稀疏,双眼仍然炯炯有神,眉宇间透露着一种刚毅。他经历了最为坎坷的人生经历:1935年从遵义板桥镇泗渡乡参加红军后,在红五军团47团1营当卫生员。转战南北,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到达陕北后被国民党军队抓获,后来逃出虎口,当过张震、张爱萍的警卫员。蒙城战役中,又陷入敌手,因坚决不当国民党兵而返乡务农。
潘先标是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三军团4师10团3营当司号员。 长征中经历了若干次浴血奋战,娄山关战斗中在红花岗负伤。红军渡赤水河时,他伤势过重,留存松林毛石老乡家养伤。为了保证安全,当地群众 又把他送到混子乡的 一个岩洞中住了半个多月,天天送饭护理,后在混子乡安家务农。
还有一位江西兴国人叫李绍全,他是与父亲、叔叔3个 一同在1933年参加红军,在红一军团。长征到达遵义后,带病行军打仗,参加过赤水黄皮洞、复兴场的战斗。红军二渡赤水行至仁怀喜头镇闵家岩时,他因伤势过重,离开了部队,治病养伤,此后一直住在遵义县山盆镇观音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