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日烈日当头,在结束了在遵义会议会址的实践活动后,兰州大学赴贵州遵义追寻长征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从遵义市乘车赶往娄山关。之所以选择娄山关作为我们长征行的第二站,不仅因为这里离遵义市近,更因为娄山关在长征途中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娄山关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红军曾在此有过两次重要战役:第一次战役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前,红军先头部队突破乌江天险后进入遵义城。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中央军委决定派军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最后娄山关战役大获全胜,保卫了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并为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这么说,没有娄山关战役的胜利,就没有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第二次战役是在红军二渡赤水后,回师黔北,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长征星火团成员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合影 胡孝甜 摄
我们顺着盘山公路而上,进入娄山关战役遗址景区,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区”。馆内的展板讲述了娄山关战役发生的背景及详细经过,馆内还陈列了一些娄山关战役中遗存的物品以及复原模型。尽管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可遥想红军当年在此战斗的惨烈。
出了陈列馆,我们向陈列馆旁边的山上走去。娄山关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我们今日方知这绝非夸大。前往山上的路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上山的蜿蜒小路,星火团的一行人无法并列行走,只能一前一后按次序上山。若是路上遇见要下山的人,我们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抓住路边的铁链,侧开身子避让行人。实在难以想象,红军是如何打跑已占据这样险要地形的敌人的。走了二十多分钟左右,我们站在了这个小山丘的顶部。顶部有眺望台,眺望台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两行字:一是“遵义战役”;二是“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这座山并不是娄山关最高的一座山,但站在山顶可以清晰地看见盘山公路,这种兼顾高度和对敌方有效控制的地形,想来是娄山关战役时一个重要的制高点。
到达山顶后的成员纷纷喝水、扇风,尽管上山的路程并不长,但因为地势险要,再加上日头着实毒辣,队员们都颇有几分疲惫之色。而我们坐车到达的景区,上山走的小路是景区建成后修整的石砖路,且走了没多长的路程,已是有些疲惫。那八十多年前的红军们又是如何做到仅靠一双草鞋,从大娄山的山脚,顶着雨一直走到这里,还要与已占据有利地形且装备优良的敌军作战的呢?
“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博,占领关口。”讲解员用短短的一句话概括了娄山关战役的激烈战况,但此时站在山顶的我们,回味着“枪林弹雨”和“白刃肉博”这两个词,依照眼前的景色想象着从前红军战士们,顶着敌军密集的火力,踩着战友的尸体,手脚并用地爬上山。一个倒下了,一个又接着爬……我们只能凭着自己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场景和自己匮乏的想象力来想象当时的场景,然而我们知道,真实的场景绝对比这要更为惨烈百倍、千倍。
之后我们打算把另一座高山作为我们徒步长征行的目标。经过那块刻有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忆秦娥•娄山关》的巨大石碑,我们来到另一座山的山脚。我们沿着同样窄小蜿蜒的小路,开始了大约五小时的徒步登山活动。
团队成员在刻有《忆秦娥·娄山关》的石碑前合影
“大楼高压万峰巅,鸟道才容一线穿”,不错的,娄山关的山路的确如诗中写的这样险要。这条小路没有铁链护栏,小路旁边就是陡峭的山坡而且看起来人迹稀少,杂草丛生,所以我们走得很小心。有的路段完全被杂草淹没,我们必须用木棍探探路,保证没有蛇后才继续前进。走到山腰,有的女同学便说不想再往上走了,但队长为大家打气,说再坚持一下就能到山顶了。意外之喜是我们路上遇见了两位从山上下来的大叔,他们看见穿着整齐队服的我们,也为我们打气:“学生娃娃走一走这些长征先烈走过的路挺好的”。我们笑着打了个招呼便又打起精神继续前进。
好容易到了山顶,但发现这座山连着另一座更高的山峰。见此,有的队员打起退堂鼓。“我们是出来做实践的,不是出来旅游的。不亲自走一走,怎么能了解先辈们长征的艰难呢?”队长这样鼓励大家继续前进。前进的路上有队员带头唱起了歌,此时方知军歌的妙处了,唱着歌前进的确是振奋了不少。我们走走停停,总算到了山顶,四周仍能望见比这更高的山峰,但是此处也不算低了。我们决定在山顶休整一下然后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