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圣寺塔名胜景区 大圣寺塔,矗立于古城北。因塔上发现木雕像铭文“大圣寺”而得名,相传大圣寺塔建于三国赤乌年(238年)。《赣州府志》称:宝塔寺在县城北教坊,中为大雄宝殿,殿内宝塔为吴大帝赤乌年号建。唐贞观年(627年)重修,晚唐时期被毁,宋治平六年(1064年)县民在原址上重建宝塔。其高为长江以南之最,堪称“江南第一塔”,也是现存的江南最高宋塔。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六面九级十八层,高66.18米,为穿壁平座的楼阁式砖塔。底层外塔每面宽5.9米,厚3.65米。有明暗层之分。每级设有平座、檐、廊、栏杆、砖叠涩出檐,檐下为砖砌额坊,各层辟有真假门各三即三面有门,余相其间则隐出假门,门上有平座及腰檐。塔身各角为八棱柱。塔内有藻井并绘有彩绘,塔顶为坊,塔刹由覆盆、相轮、宝珠等组成。底层檐脊之上,为第二层平座,平座用棱角牙子三层构成,各层正中为壶门。塔青砖砌成,黄泥沟缝。塔座占地90平方米。塔下后建的博物馆展堂,翘檐飞栋,金碧辉煌,与雄伟的古塔交相辉映。
赣粤边三年游击战纪念馆,位于古城区北即县城大圣寺塔旁边。赣粤边三年游击区是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区的重要地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后,中央苏区丧失,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项英和中共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领导留苏区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从而保存了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重要支点,为中国革命和民族精神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以丰富,翔实的文字,图片真实的再现了那段辉煌的历史。纪念馆兴建于1997年,建筑结构独特,巧檐飞栋,于雄伟的古塔交相辉映。纪念馆分四个部分:红军游击队的反“清剿”战争;艰苦卓绝击游战争:下山谈判,开赴前线。纪念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回顾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学习和发扬革命传统的胜地。
毛泽东旧居,在城东新屋里。1932年南雄水口战役后,毛泽东曾在此居住。是前后院带厅堂式二层砖木结构民宅,面积700平方米。后院山脚下有防空洞。曾为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 信丰县烈士陵园,20世纪50年代末曾建,70年代末迁扩建仍在古城西。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2米,宽2.4米,基座高2米;革命烈士墓,高l米,长3.1米,宽2.5米;革命烈士墓碑,高3.7l米,宽5米,基座高0.76米。园内建有六角亭,台阶170级,园内种栽树木花草。 温氏宗祠,在古城东北。始建清代。门临街巷,一进三栋,占地665平方米。青砖风火墙,石柱、木梁构架,青瓦覆盖。前栋四对梁柱(一对红石方柱、三对木柱)挺立其中,两侧建有楼房。中栋以红石砌成长方形浅底天井与前栋相连,厅立大柱五对(两对石柱、三对木柱),油漆彩绘木柱均雕饰龙风、花鸟、仙佛、鱼虫等图案。后墙正中开一扇红石块镶边满月形洞门,两侧为廊屋,有耳门,通往后栋。后栋由洞门北进拾阶而入,中以四根立柱支撑,飞檐翘角,为正八角形的两层楼式亭阁。北面外墙以青砖构筑,其余皆以镂花木屏作墙。亭阁底层藻井周饰木刻浮雕油漆彩绘,当中以花鸟图案镶嵌“福、禄、寿、禧”四个篆体字。亭内可搭台演戏。昔日登楼可眺东浮桃江舟舸,西立凌霄宝塔,南拥南山清秀,北汇两江合流。此为古城内唯存古代宗祠。
嘉定桥,建在古城东桃江上。始建宋代。屡毁屡修。20世纪80年代初改木梁结构为水泥结构,由人车并行改为人行桥,桥面边沿设游眺廊抚,与其上游300米处,70年代初建的更雄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公路桥——“桃江大桥”映成“双虹卧波”胜景。 曾氏宗祠,在龙舌曾屋。建筑结构、布局、工艺均类似温氏宗祠。后栋左墙嵌有嘉庆六年(1801年)的《重建祖祠碑记》。祠及碑均保存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