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件非常复杂而痛苦的事,有许多原因会造成失眠。许多人因此而长期服用镇静剂,不但导致了药物的依赖性,而且对神经系统及肝脏造成了严重损伤。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
1.机体能量不足,推动气血运行无力,心(脑)失养而致失眠; 2.女性容易多愁善感,长期处在紧张的情绪中,导致气机紊乱而至失眠; 3.女性在特有的经期、孕期、哺乳期过程中,或房事过度,容易消耗精气阴血而至失眠; 4.长期脾胃虚弱,气血生化资源不足,造成气血虚弱不能养心而至失眠; 5.具有多种慢性病导致体内气血淤滞而至失眠; 6.服用大量的温燥性食品及滋补品,造成体内阴血暗耗而至失眠。
而五脏功能是睡眠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出了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能通过不同表现,将失眠正确归因于五脏,从而服用百花养颜露,就能有效缓解。
睡眠是天然的补药
一生大约有1/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必须满足的一种绝对需要,就像食物和水一样。科学研究证明,充足的睡眠可以让我们的内分泌、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得到休整,促使人体各部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睡眠好比给电池充电,是储备能量。”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感受:经过一夜酣睡之后,就能感到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而一旦睡眠不足,第二天就感到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头晕脑胀。这种状态,别说是活到天年,就是保持健康的身体都不易得。
但大多数人对睡眠本身了解得并不多,其实,最好的养生就是获取高质量的睡眠。在睡眠过程中,人体的精、气、神都内守于五脏,若五脏安舒,则气血和调,体温、血压、心率均相对下降,呼吸及内分泌也明显减少,人体代谢率降低,精、气、神三宝得以保藏和补充,阴阳得以协调,从而使机体恢复到平衡状态。正所谓“气血畅旺邪不侵,阴阳平衡百病消。”睡眠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是一种祛病延年、美容抗衰的有效途径。
莎士比亚也极力称赞:“睡眠是人生中第一道美餐。”另外,寿命超过百岁的张学良先生被问到养生之道时回答:“我并没有特殊的养生之道,只是我能睡、会睡罢了。” 医学研究显示,失眠是健康的大忌。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生活和工作,还会加速神经细胞衰老、死亡,甚至导致各重要器官及各系统功能的失调和代谢紊乱。此外,对人的心理也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失眠危害五脏
我们的社会处在转型时期,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娱乐、加班、学习、应酬就成了生活的常规,生活的重心移到了夜晚。更为严重的是,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一年中的阳气收藏,熬夜晚睡又搅得一天中阳气不能按时收藏,雪上加霜,肝胆升发无力,心神不能相交。导致脾胃不运化,痰湿就此生,而且专往内脏血管堆积,所以晚睡熬夜引起的肥胖多是中心型肥胖,最容易患代谢综合征。心肾不能相交,心火旺肾水寒,既影响七情,又影响生殖内分泌。
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激素分泌、三餐进食、月经排卵、睡眠觉醒等都是有节律的。合着日月、昼夜、四季的节拍,生命就会奏响和谐优美的旋律,人就健康。不合日月、昼夜、四季的节拍,生命就会发出刺耳的噪音,人就生病。熬夜、夜生活多,打乱人的生物节律,生物钟不准,没有章法,五脏就会不知所措。
保养五脏应对失眠
从中医理论上讲,五脏是睡眠的生理基础,任何一个出了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 睡着易做梦,睡醒不解乏是因为心,这是五个脏器中,影响睡眠的最直接因素。以 “滋心阴、养心神”为主。 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损体内的“阴气”,变成“阴虚”体质,就算精疲力竭,上了床也睡不着,要不就是脑袋里连番上演各种梦境,觉得没法好好休息。时间长了更会发现,记忆力在不断下降,同时伴有心慌、面白、头晕等表现。 滋养之道:多吃枣仁、枸杞、淮小麦、小米等,特别是枣仁和小米。可以用10克酸枣仁和15粒莲子一起煮半小时当茶喝,也可以将酸枣仁捣碎后,和粳米一起熬粥,每天晚上坚持喝,可养心敛汗;或用6颗桂圆肉、10克莲子及芡实,加500毫升水煮成茶,每天早晚温热喝一次,能养心安神。但感冒时或有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吃桂圆。小米莲子百合粥口感清淡、香甜,也能镇惊安神,是睡眠不好的调养佳品。 2. 太烦躁而时睡时醒是因肝。时睡时醒,精神欠佳,乏力面白,眼干,舌淡等,就属于肝血亏虚,虚烦失眠,可选用酸枣仁汤缓解。 滋养之道:通过食疗也可以有效预防失眠。比如自觉压力大时,可多吃点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等。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熏衣草茶,再加入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效果很好。 3. 体弱者失眠多因肾。 对于不管睡得多晚,第二天早上都会醒得特别早的人。中午可以睡一会儿,半个小时就够了,时间不要太长。但如果晚上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高,还容易早醒,不鼓励午睡。另外,早醒还是抑郁症的诊断需要由专科医师确定。 滋养之道:食疗可选用山药、枸杞、粳米一同煮粥,安神助眠。枸杞泡水喝;每天吃两勺核桃和芝麻,能够补肾安神,但心肝火旺的人最好少吃。 醒得早,眩晕的症状,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调理:鸣天鼓,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健耳可以强肾。”将双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中指放在脑后枕骨上,食指压在中指上弹击后脑部,耳中如闻击鼓之声,一次做15~20次,每天睡前做做,对抗失眠非常有效。 年老体弱、久病不愈、劳累过度,或先天体质不足都容易导致人出现睡不安、时睡时醒、腰酸腿软、潮热盗汗等表现,这多是肾阴虚、心火旺所致,应滋阴补肾。 4. 腹胀胸闷而难眠是因脾胃。 睡不踏实、没食欲,需调脾胃。关于脾胃与睡眠的关系,我国传统医学文献早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也就是说,如果肠胃总是犯小毛病,不是疼就是胀,很难睡个好觉。因腹胀、大便不成形等各种小问题也会如影随形。 滋养之道:此类失眠主要以预防为主。晚餐掌握“77”原则,即尽量晚上7点以前(或睡前3小时)进食,7分饱,菜品清淡。要少吃豆类、青椒等胀气食物,以及辣椒、大蒜及生洋葱等会让人感觉烧胃的辛辣食物。用餐之后稍微走一走再睡觉。 对于肠胃本身就不好的人来说,平时多喝麦芽粥,熬汤的时候放点鸡胗进去,能起到帮助消化、调理脾胃的作用,还可以去中药房买点菖蒲泡水喝,和胃健脾又安神。 5. 病中或病刚好时不能安睡,需清肺火。 感受外邪后,人体正气虚弱,易心烦,夜间辗转反侧不能安睡。这多因肺热所致,还会伴有口干身热、小便短赤等表现。 生病睡不好,养肺气。发烧、咳嗽或患有老慢支、肺心病等疾病的人,感受外邪后,人体虚弱、容易烦躁,晚上也睡不好,这多因肺有外邪所致,及时治疗原发病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滋养之道:可多吃胡萝卜、木耳、蜂蜜、梨、枇杷等,尤其是枇杷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