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我们曾有的健康优势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以及它的姊妹篇《救命饮食》,出自美国鼎鼎大名的营养权威柯林•坎贝尔之手,他从事了50年的生物医学和营养学研究,其中包括一项在中国等地长达27年的科学研究项目。
坎贝尔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即便是体力劳动最少的中国人,平均热量的摄入也要比美国人高出30%,但是,前者的体重却比美国人低20%,为什么中国人吃不胖?
众所周知,热量摄入过多后,会转变为脂肪存留在体内,人会因此发胖,但吃不胖的中国人,促使坎贝尔继续研究,乃至得出如下结论: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后,身体获得的热量,通常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使人发胖;而那些低蛋白、低脂肪食物摄入后产生的热量,更容易以体热的形式散发出去,而不是转化为脂肪,这就是中国人不胖的原因。
因为中国传统饮食中,提供热量的食物,不是鱼肉蛋奶,而是五谷杂粮、蔬菜、豆腐。中国是农业国,经济不发达,中国人因此吃得粗糙,吃得不高级,而这些享受上的不足和缺陷,最终却造就了健康的优势。
克林顿受益于中餐
与此同时,坎贝尔还发现,中国妇女因为摄入的食物热量偏低,她们的初潮时间因此远晚于英美,这就使得她们一生中接触到的雌激素水平,只相当于英美妇女的30%至40%,而这,就是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西方的五分之一的关键。
鉴于此,坎贝尔开始从自己调整起:“这样研究成果以及大量的支持性研究,促使我改变了饮食习惯,15年前,我停止摄入肉食,过去6至8年,逐渐停止了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动物性食物,尽管年龄增大,但我的胆固醇一直保持很好,体型比25岁还要好。”
非但如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为不健康饮食而发胖,乃至很早就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是,当2010年他出现在女儿婚礼上时,大家发现他不仅瘦身成功,而且精神和气色都很好,其中的秘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克林顿说,“我重回健康的方法来自于中国,因为受一本美国畅销书的影响”,这本书就是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非常遗憾的是,被坎贝尔这类国际营养学家首肯乃至极力推广的中国经验,止于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正是中国刚刚实现温饱的时候。 转变:健康与热量摄入挂上钩
在癌症临床第一线坚持了几十年的何裕民教授发现,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慢性病,如果不从源头改变,他这样的医生,“就算每天连轴转,也应付不完不断增加的病人”,为此,何教授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字:
我国前四位的死亡疾病的变化: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 1975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1984年: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2006年: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
“在这些致死的疾病中,急性传染病、肺结核和消化系统疾病,与经济不发达,卫生饮食条件差有关,属于贫困病、穷病;除此而外的所有疾病,都来自富足优越的生活,是富贵病”。
很显然,上世纪70年代是个分水岭,从那之后,中国人的健康和死亡,与饮食热量摄入过多,高营养食物超标的好日子挂上了钩。在中国人终结了“吃糠咽菜”的历史后不久,中国被世界首肯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消失,那之后,步入小康的中国,先是在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上“追英赶美”,之后不久,在疾病和死亡问题上,也与英美等发达国家“全球同此凉热”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
久居中国的英国人保罗•弗伦奇,写了一本《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书中,他引用了一组专业数据:1985年,中国城市男子的平均腰围是63.5厘米,现在已经是76.2厘米。
全国各地不断报道的公务体检数据显示:公务员的体重超标是人群中最高的。北京曾对49家北京市机关在编的全体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公务员中,超重率为37.3%,肥胖率为9.1%,超重肥胖者的总吸烟率是55.3%,超重和肥胖者中几乎每天都饮酒的占9.6%。
如果从这些结论再回看现在开始“节衣缩食”的国家机关食堂,有一句话会脱口而出:早该如此!
唐代名医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时指出:疾病,“非天降之,人自为之”,意思是,疾病不是先天的,是后天人为造成的。换成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作(第一声)死,就不会死”。这个“为”和“作”就包括欲望的放纵,乃至由此导致的各种行为、生活方式的错误。 反观:香甜软酥非善类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教授,曾在多次的健康教育中提到过一个规律,只要是吃起来具备香、甜、软、酥四大优良口感的食物,一定是不健康的食物,因为这些口感来自于过多的油脂和糖,而这也是人类肥胖的主要根源。但是,具备这种口感的食物,不正是“紧日子”里见不到,“好日子”里吃不完的美味吗?不正是丰衣足食的标志吗?甚至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
2006年,农业部负责人提供了一个数据:(当时)我国的人均禽蛋禽肉类消费,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51%和60%,人均消费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而2007年,我国肉类的人均消费已经居世界第七位……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的最好证据,足以使过惯了苦日子、紧日子的中国人幸福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