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八小时,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工人工钱!女工男工做,得同样工钱!——汤木政”是当时《十大政纲》第六条的具体体现。
“男女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完全平等,反对妇女的封建压迫!——漳树政治部”,以及署名“潮山政治部”的《青年竞赛条约》,包括“四不”、“五要”、“三努力”的宝盛乡石刻标语,反映了当时红军在妇女和青年问题上的主张和要求。
在严酷的革命环境中,思延乡天宫寺的红军卫生学校书写的标语,别有一番气象:“加紧卫生运动,反对不讲卫生的现象!”、“反对不讲卫生的人”、“要把学生的进步随着时日增长”、“提高学习精神,反对不爱学习的”… …
饶有意思的是,尽管张国焘在芦山时期,曾经加紧进行反党分裂活动,公然以“中央”名义“对外发表文件”,此前于卓木碉宣布开除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党籍,但芦山老乡家里木壁上有毛主席的漆画像;在太平场袁家院子里的木楼上,当年曾经住过一批署名“永炎”代号的红军,壁上由战士们信手书写标语和其他文字,有两个并列的大写的目字,目字内部空白处,分别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名字,足见在广大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心目中,毛泽东、朱德仍是党和红军的领袖,党心、军心所向,是任何野心家也无法改变的。
除了上述文献研究价值,这些红军标语还具有较高的书法和镌刻艺术水平,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许多巨幅标语,如前述刻于太平场天主堂前两幅石刻,字径达1.4米,可谓擘窠大字,具有较高的书法功力。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川陕时期,“不少老同志,像傅钟、朱光和魏传统、刘瑞龙等,当年都曾亲自动手,起草过许多宣传材料,书写过不少标语、文献,并被刻在石头上,他们的笔迹至今留存于巴山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⑨在芦山的红军标语中,作为同一支军队的这些领导同志,想必也有他们的墨迹。虽然今天无法确认标语出自哪一位领导同志的笔迹,但它们蕴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尤其是革命精神,确是值得我们珍存和研究的精神财富。
注释:
①《四川省第一次全苏大会上国焘同志结论》,载盛仁学编《张国焘问题研究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三十军二十天政治工作计划》(1936年2月7日至20日)文末“注”载《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350页。解放军出版社。 ③《红四方面军南下战斗序列》(1935年9月至1936年6月)载《红军长征在四川》,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 ④《中央对四方面军战略方针的指示电(1935年11月12日)》对时局中央已发表宣言,检查政府及中革军委工作,将来在发宣言号召抗日反蒋重申诸协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267页,解放军出版社。 ⑤《中央关于抗日反蒋不能并提致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电(1936年9月8日)》:“(乙)中国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我们从二月起开始改变此口号。”书名同注686页。 ⑥《陈昌浩、徐向前为掀起抗日反蒋宣传等致罗炳辉》 ⑦《陈昌浩碉王维舟任四川抗日义勇军总指挥致徐向前等电》(1935年11月16日),书名同前注271页。 ⑧此标语据资料原刻于双石镇马家河坝马姓院子石柱上,次院子原为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驻地。从内容分析应在发布《重新分配土地通知》后。 ⑨史占扬:《川陕革命根据地石刻标语初探》,载《四川省博物馆革命文物资料选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