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特稿:神奇习水中国红——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一(组图)
特稿:毛泽东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有三渡在习水县——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二(组图)
特稿:红军“长征”称谓一词最早问世于习水吼滩——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三
特稿:中央红军长征在习水县回旋时间最长——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四(组图)
特稿:领袖最可敬 红军最可爱 人民最可亲——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五(组图)
特稿:写于习水的七十五前的红军标语至今依稀可见——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六(组图)
特稿:习水流传的红军歌谣何其多——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七(组图)
特稿:脍炙人口的红军花灯——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八(组图)
特稿:毛主席指挥土城战役的前线指挥所“大埂上”——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九(组图)
特稿:周恩来一夜三次指挥架浮桥——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组图)
特稿:胡耀邦在习水巧改红军标语——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一(组图)
特稿:长征后最早为红军烈士写祭文的习水名士张南薰——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二(组图)
特稿:景点众多与纪念馆集中让土城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第一镇——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三(组图)
特稿:中国唯一的中国女红军纪念馆——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四(组图)
特稿:土城有条女红军街——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习水县境)纪行之十五(组图)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进一步发动、争取、组织群众,扩大政治影响,瓦解白军,鼓舞士气,使红军能够顺利摆脱四面围堵的敌人,大力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如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演讲、散发传单等。特别是红军书写的标语、红军书写标语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感到鲜活、有味儿、有激情。
习水县官店镇农民家中的红军标语。(熊洪潘摄)
对于红军书写标语,红军总政治部曾专门发布命令,要求各部队要动员自己部队中凡能写字的,用木炭或毛笔,用大字或小字,在屋壁上或门板上,广泛书写标语,做到每人每天至少写一条,从连队到军团的干部都要以身作则,自己动手写,写满整个宿营地。
这次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在习水调查期间,发现了许多红军标语以及红军书写标语的故事。胡耀邦巧改标语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至今仍在习水传为佳话。
那是1935年1月25日,红军进入土城后的一天,被誉为“长征路上吹军号,军歌嘹亮走大道”的红一团号兵汪森林提着小木桶上街刷标语,在惠民宫发现墙上写着一条标语:“共产党来了杀人如割草,不管穷人富人一个跑不了”。便气愤地拿起刷子要去抹掉。正巧被担任团中央副秘书长的胡耀邦和第一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盛荣来此巡视工作碰上了。王盛荣对汪森林说:“小鬼,先别抹,我们是做青年工作的麻,见了反动标语,光生气不行啦,你说青杠坡这一仗为什么难打?要动脑筋想一想,要学会和敌人的反动宣传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习水县西罗坝农民家中的红军标语。(熊洪潘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