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听说过李鸿章这个人,但多是在电视上或者书本里。那个时候,就只有一个感觉,他是个坏人,也说不上到底是因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所看到的他是阴险毒辣,城府极深,让人心存忌惮,又或者是因为他所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高中的时候是个理科生,也没有去了解过这个人,感觉历史就是离我很远,如今,上着近代史这门课,让我觉得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这些人,去感受一下历史的真实。
于是,我选了《晚清有个李鸿章》这门一本书,书不长,有54个小节,总体来说,书里的描写还是给我一种不错的感觉,显得比较客观,没有那样子的偏激,当中凸显了作者自己的立场,很有思想,使得李鸿章不再以一个卖国贼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而是以一个人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人,自然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和曲折的人生。
李鸿章,这位活了近八十载的才人,叱咤朝廷近四十载,到底是什么使他位居高位,屹立不倒呢?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此人相貌堂堂,满腹经纶,机锋敏锐,辞令巧善;既傲慢清高,又忠诚仗义;既聪明无比,又不识时运;既开放改革,又故步自封;既宽厚贤良,又残忍暴力;既温文尔雅,又奸诈诡计;既阴郁狡猾,又锋芒毕露;既爱才如命,又妒贤嫉能;既争强好胜,又忍耐宽容……给人的感觉,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同样如书中所说,是他性格上的矛盾,为人处世的矛盾,人格的矛盾;似乎更多的,还有时代的矛盾,文化的矛盾,甚至生存哲学和人性阴影上的矛盾,那些不能联系在一起的性格特征他竟然兼具了!而现如今李鸿章所被人赞颂的就是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而他签订的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则成为被很多人唾弃的理由。
但看完全书后,我不禁想为其鸣不平。
纵观李鸿章当场做官的日子,他可谓是尽忠职守,全心全意。这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是值得学习的,也是很难得的,想想如今多少贪污腐败的人,暗处为恶,明处为善,卑鄙至极。也难怪其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梁启超在他死后所为其做的《李鸿章》中也称当朝无疑能与其相提并论者,尽管梁启超将李鸿章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作比,指出了其在许多方面的不足,但还是在这一点上给了他极大的肯定。
当然,李鸿章之所以有如此之成就,一定不可以忽略的人就是——曾国藩。书中花了八个小节来写这两个人的关系,从侧面表现出曾之对李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大可言,没有曾国藩,就没有那样的李鸿章,可能其日后也会成功,但绝不可能如此之快,如此之顺利。曾国藩是爱惜人才之人,不然在两人发生矛盾之后又写信与李鸿章欲请之回营。此正体现了他的儒家思想,成大事者必有一颗包容的心。二人亦师亦友,相濡以沫。曾国藩对于李鸿章的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初,李鸿章想要到曾之幕下时并非那般顺利,曾国藩算是刁难了其一番(这一点是书中没有提到的,书中只是说李鸿章给曾国藩写了两封书信后,曾立即"奉上菲资三百金",给李氏兄弟作为安家之资,同时回了一信,让李鸿章速来建昌湘军大营。),而实际的目的却只是想要打一打他的傲气,使其更加沉稳内敛;另外,李鸿章有个毛病,是个夜猫子,喜欢在早上睡懒觉,而曾国藩经常在早上开会,自然会有问题出现。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耳!"不难看出看出曾国藩并没有因为赏识李鸿章而纵容之。
两人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师生,倒不如是战友。为了保住他们在两江的绝对地位,两人联合抗击清廷。李鸿章在此将他的聪明才智发挥的淋漓尽致,当自己的地位开始发生动摇的时候,他仍镇静自若,一方面与远方抗战的曾国藩取得联系,一方面自己思索对策。终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并且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使得自己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仕途一片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