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那么李鸿章就是洋务运动的极大推动者。
以文人来说,李鸿章是卓越的。在他成为北洋主事者之前,他曾担任过翰林院院士,博学多才。可是在他的一生当中,他的才华没用在文学造诣上,而多是运用在了政治和军事上。
以军人来说,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出了有价值的服务。起先,他跟着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军,打下了赫赫军功。后,他不仅编成一支规模较大的淮军,而且把士兵训练有素,可以说在军事方面李鸿章是绝对超越他的老师曾国藩的。可在后来抵御外敌的战斗中,李鸿章不仅失去了先前的威风,还受到了国人的唾骂。尤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当时对他的弹章盈廷,举国上下一片哗然。可是事实确实如此,中国战败,败给了泱泱大国一直不以为然的小日本。而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的主事者,也作为清政府重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之一,的确是脱不了干系的。这次的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也深深地打击了李鸿章的自尊心。这也是后来李鸿章坚决不入日本本土,有一次搭船经过日本海,却不愿上日本的码头而是命人搭板直接转船,以示自己的决心,可以想象他对日本有多么的痛恨,而这归根究底是因为什么?我想他在对日本的战败中何尝不是充满了许多的无可奈何,最终的结果却是让他一力承担。
突然间,我不时地从晚清李鸿章的遭遇思索到了现今。我们这个社会若是出了点问题,不管大的还是小的,总要找出若干个人来承担责任,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有多少人会去想,会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的国家到底哪里出了毛病,到底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仅仅让人出来负责就行了。因为没有深入的思索和采取切实的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依旧还是存在的。
接下来,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李鸿章可以说是做得相当不错的。首先他跟对了人,在曾国藩的幕府里当幕僚,慢慢地提高了自己的从政能力,结识了许多上得了台面的大人物。而且,他还从曾国藩身上学习了许多从政之道,改掉了许多平日里的坏习惯。可以说,李鸿章为人面面俱到,心思缜密,做事时又十分干练,因此深受曾国藩的喜爱,升职自然十分迅速。可是,他偏偏生逢在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所以后来,他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条约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当然其中他作为一个清廷重臣,对那些屈辱条约事事妥协,也有很大的责任所在。
曾记得李鸿章晚年的一首诗中写道:“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现在读起来,还真有点感慨啊!
现今,评价100年前这位不同寻常的大清重臣,实属不易。可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他所在的这段历史,去走近李鸿章,思考下中国在近代为何会如此不堪!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此时此刻该关注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去评论谁是谁非。
我想说:“看客谁不会当!”
可是我们的国家已不再需要过多的看客了,是时候该我们站出来呐喊,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以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