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专稿:
题记:六十多年前,日寇侵略中国,国破家亡危难之时,中华儿女奋起抵抗。地处渝东南边陲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也掀起抗日浪潮,抵制日华、义卖募捐、组建义军、修飞机场……,谱写了一曲全民抗战光辉的一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汹涌澎湃的抗日救亡浪潮席卷全国。秀山一大批爱国志士、热血青年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 ,义卖募捐,组建义军,激发了土家苗寨各族人民的爱国热忱和抗战决心。抗日的怒火,燃烧在西南边城的秀山土家苗寨。 1932年6月,秀山中学三、四、五班学生自发组成“抗日义勇军”,由教师冉启富任教官,县团练局拨给80余支步枪,每天早晚操练、军训,时刻准备奔赴抗日前线。抗日义勇军还排练演出反映吸大烟害处的话剧《黑籍冤魂》,在社会各界引起震动。 1937年秋,21岁的爱国青年杨通惠从重庆回到秀山文庙小学任教,他邀约从上海回秀的女青年王孝益(原国民党立法委员会委员王宏实之女)一道,联络秀山中学、国立八中李万霖、颜学曾、伍升猷、戚琼芳、施云珍等30多人,成立“抗敌救亡工作团”。他们带头身穿土布衣服,发动群众抵制日货。编导反映沦陷区人民悲惨生活以及奋起抗日的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在铁蹄下》、《沈阳之夜》、《保卫芦沟桥》和《黄河大合唱》、《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戏剧、歌曲,在校园、街头演唱;组成宣传队深入到官庄、平凯、清溪、石耶、梅江、洪安等集镇、村寨,广泛宣传发动。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在秀山城镇和乡村。 抗日救亡工作团利用秀山仅有的一台收音机,收听前方抗战新闻,如“首战平型关”、“台儿庄大捷”、“保卫大武汉”等胜利消息,油印传单广泛散发。组织女学生绣手绢、扎纸扇、做布鞋,开展义卖募捐活动;并发动街道居民、村寨农妇义务做军鞋、绣荷包。派出慰问演出队到驻秀山的第九后方医院,为抗日受伤的将士慰问演出,送去大批募捐款和慰劳品。 曾参加“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秀山民教馆馆长刘兆鳞与进步人士颜学曾、王伯弼创办文艺月刊《晨曦》,经常刊登进步思想文章,为学校提供有关抗战的音乐、歌曲、戏剧内容。如秀一中女学生邹家淼,为投身抗日走向社会,给父亲写了一封要求男女平等的信,《晨曦》以《女性的呼声 一封给爸爸的信》为题刊登出来,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女学生以为榜样,冲破封建礼教家庭封锁,参加抗日救亡。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抗战方针,为土家苗寨抗日救亡活动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城区广大居民、爱国人士、知识分子、学校师生、商店店员等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手持三角旗、口号声震天。“打到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打杀汉奸”、“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有钱出线、有力出力”等标语口号贴满大街小巷。 秀山中学与文庙小学的师生还在万寿宫、老飞机坝公演话剧,其激昂的情绪、逼真的演技,感动了在场的观众。一次在万寿宫演出时,剧中一个扮汉奸一个扮日本军官的学生,被台下一中年观众突然冲上舞台,抓住就打,口中还直喊:打死你这个日本鬼子…… 1940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在秀山修建抗日军用飞机场,以备适时将芷江机场转移秀山。重庆航空委员会为此协调四川省政府成立“征工事务处”,“秀山机场工程处”等机构。征集民工11000人,其中秀山5000人,黔江、酉阳、彭水各2000人。经过两年多艰苦劳作,飞机场于1942年5月完工,移交空军第九总站管理,为西南大后方的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机场先后降落各型飞机二十多架次。其中一次是我战斗机在对日机作战后,飞越秀山无油迫降;一次是盟军飞行员由芷江起飞去云南,因气候恶劣,美国飞行员迷失航线迫降;一次是五架B51型战斗机降落加油,队长王庆义对空军站人员说:“我们刚从南昌前线打仗回来,这次打下了日军飞机十多架”。第二天飞机加油后,他们飞离秀山又去执行战斗任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