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红岩存精神
在川东地下斗争和华蓥山武装起义中,60多名华蓥山区的英雄儿女被敌人逮捕,关进了“人间魔窟”——中美合作所。他们受尽了各种各样的惨绝人寰的酷刑折磨,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大义凛然的正气,坚守着革命者的高尚气节,继续与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战斗,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天池镇打锣湾--五支队第一总队在此与邻水警察中队展开激战后,顺利突围转移。
文物保护碑--1983年,革命烈士暨殉难民主人士纪念碑被列为华蓥工农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党组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华蓥山革命根据地,通过宣传教育和土地革命斗争,唤醒和教育了备受压迫和剥削的华蓥山区民众,使广大贫苦百姓认清了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朽黑暗,看到了争取民主自由,翻身求解放的曙光,更加坚定了与土豪劣绅、封建军阀及国民党反动统治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艰苦卓绝、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历程,培养、教育和锻炼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和党员干部,为革命斗争特别是1948年爆发的华蓥山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华蓥山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及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共四川省党委及各级党组织乃至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华蓥山的革命斗争,并作为重点区域予以培养,支持其发展壮大。1941年“皖南事变”后,革命斗争形势骤然紧张,中央制定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为预备紧急时刻疏散隐蔽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机关人员、党员和进步人士所需。鉴于华蓥山的地理优势和革命基础环境,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领导同志派周建南、张兴富等7名共产党员,通过何鲁(广安人,原重庆大学副校长)的关系以技术员身份到华蓥山天池,帮助郑启和改进造纸、炸药配制、枪械制造等技术,并帮助其查勘、设计代市至华蓥山的公路,得到了郑启和的赞许。后因国民党派重兵剿灭郑启和,此事半途中止。
1941年至1945年,新华日报社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派苏云、王治、谢长琮等共产党员,到华蓥古桥乡开办了“中兴纸厂”,为《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提供了纸张供应,保证了报纸的按期出版,打破了国民党对《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纸张封锁,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南方局和四川省委把在川东组建党的游击武装,发动武装起义,迎接四川解放的重点放在华蓥山。为此,1947年,上级党组织先后将在重庆等地工作的党员干部曾林、余行健、刘隆华(女)、雷雨田、李映昭、刘宗林、吴子节(又名吴子良)、温静涛(化名李直民)、詹廷栋、林涛、罗永晔、易难、符其燮、刘瀛洲、李维庸(女)等干部和从大、中学生中选派的党员、进步青年,先后安排到以华蓥山为重点的广安、岳池、武胜、邻水等地开展党组织清理、恢复、发展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三抗”斗争,准备武装起义。至1948年春,在川东临委的直接领导下,上川东共成立10个工委,发展党员1000多人。岳池、广安、南充发展党员最多。当时,仅现在的华蓥市境内建立的党组织有:直属上川东地工委领导的中共禄市特支,特支下辖中共禄市支部、中共蛮溪河支部;属上川东七工委领导的中共华蓥特支、中共阳和支部、中共高兴支部。这些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丁、抗粮、抗税斗争;抓统战建立两面越权,壮大革命阵容;筹集武器弹药,组建游击武装参加武装起义。
从邻水偏僻山乡走出去的重庆市委工运书记许建业,是小说《红岩》人物许云峰的主要原型,更是杨益言老人一生中最敬重的共产主义战士。杨老告诉我们,许建业辗转于渣滓洞和白公馆。是两处监狱中受刑最严酷,次数最频繁的共产党员,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坚强意志,抵挡住了特务疯狂的审讯和摧残,成为狱中难友的楷模。1948年7月,年仅28岁的许建业被敌人杀害,狱中难友悲愤难已,写下了《吊许建业》,诗曰:“噩耗传来入禁宫,悲伤切齿众人同。文山大节垂青史,叶挺孤忠有遗风。十次苦刑犹骂贼,从容就义气如虹。临危慷慨高歌日,争睹英雄万巷空”。
杨汉秀,军阀杨森的侄女,却把追寻革命真理当作出生命中最崇高的理想。被囚渣滓洞时,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积极为狱友争取改善待遇,1949年春节,她带头把鲜红的被面系在腰间作彩绸,在渣滓洞放风坝里扭起了秧歌,使这座森严的集中营里,破天荒地响起了欢乐的歌声,把春天的气息传递给了每一位被囚禁的革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