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只有战士和烈士”
“临泽突围”一役,秦基伟曾率部血战了三天三夜;为了能够忠实地还原这三天的战斗经历,反映西路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秦天特地前往甘肃,在当年的战地一带进行采访,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我很早就了解西路军历史,这次又系统看了一遍,得到很多灵感。”他说,当年西路军是在零下20多摄氏度、单衣草鞋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战斗的。“那种环境下能生存下来就是奇迹,还要殊死作战,红军真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整整三个月的剧本创作阶段,秦天几乎夜夜难眠,他的灵魂仿佛沿着历史长河逆流而上,与西路军将士们晤面。夜深人静,他常常写着写着便泪流满面。秦天提到了一个历史细节:他曾在资料中看到,其时西路军受伤率几乎百分之百,但其花名册却称没有伤员。“阵地上只有战士和烈士,没有伤员。”这是当年西路军将士向上级报告的原话,秦天把这句话照搬进了剧本。
每个人物都有真实原型
很多西路军的后代看过电影,都会从中找到父母的身影。秦天肯定地说:“《惊沙》中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
片中,西路军女战士桂芳和未出世的孩子一同牺牲,引得不少观众泪下。秦天透露,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西路军的女干部张琴秋。当年在倪家营子血战中,张琴秋在撤离的路上生下了孩子,为了不拖累其他同志,她把孩子扔在雪地里。
电影里,桂芳深陷困境,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她主动要求秦基伟向自己开枪。虽然电影里的人物关系是虚构的,但这段情节却曾真实地发生在西路军高级干部郑义斋身上。历史上,郑义斋在突围中与部队失散,和警卫员一起被敌人包围。他让警卫员向自己开枪,但警卫员却下不去手,为了捍卫红军的荣誉,郑义斋再次命令警卫员开枪。在含泪执行命令之后,警卫员自己也牺牲了。
《惊沙》首映时,原西路军总卫生部警卫排战士任道先的儿子任小平眼含热泪,他一口认定:“电影中的小战士米娃就是我的父亲。”秦天说,西路军中确实有不少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虽然尚未成年,却已是威武不屈、奋勇杀敌的战士。他之所以塑造了米娃这一形象,正是为了向这群少年红军致敬。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提起自己的父亲秦基伟将军,秦天用了八个字来形容:“铮铮铁骨,寸寸柔肠。”
影片中,秦基伟有勇有谋,带领部队成功突出重围。这个形象基本上是对秦将军本人的真实还原,得到了秦家人的认可。秦天说,其实父亲生前并没有说过太多关于“临泽突围”的历史细节,“但结果摆在那儿,怎么打了三天三夜,如果不是有勇有谋,绝对不可能支撑下去的。这从之后他的作战指挥也可以推断出来。”
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于自己的战友和亲人,秦基伟将军却有着一番深厚的感情。秦天说,秦基伟留有一本尚未出版的日记,里面经常写到对牺牲同志的怀念之情:“他们可能化作了泥土,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永远记住我们的责任。”他随口背出父亲日记中的句子,并且把这种感情写入了剧本中。
《惊沙》塑造了红军西路军战士的群像,但秦天一直强调,“我不想把他们夸大、拔高,只要真实反映就行了,他们真的很崇高!”在创作中,导演安战军有一句话曾让他很震撼:“现在什么最难,把真事拍得像真的最难!”。秦天说,他只是把真实人物的事迹如实地写下来,让西路军将士们的忠魂来说话。如今,很多观众被这部电影所感动,他说,这是“西路军可歌可泣的精神在感动人们。”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那段历史永远不会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