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四渡赤水”电影在土城拍摄(红镜头摄)
当年按照会议分工,周恩来迅速把各军团的工兵连干部召集在一起,下达了中革军委交代的任务,并亲自安排了每一项工作,规定了完成时间。据有关同志回忆,周恩来当时这样分析架设浮桥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要水流平稳,河面不宽,两岸有疏开的道路和阻敌尾追地形的架桥点;二要有船只;三要有门板、木板、竹竿和绳索。于是,他命令各工兵连紧急到赤水河上下游收集船只和收集木板、绳索、木头等架桥必需的材料,自己则亲自带领有经验的工兵干部和作战参谋勘察架桥点。最后,决定在浑溪口和蔡家沱两处架桥。
当时,由于红军纪律严明,借东西写借条,买东西要给钱,损坏东西要赔偿,还开仓分盐,深得民心,镇上百姓都愿意帮助红军,纷纷将自己的绳索、木头借给红军,甚至把自家的门板拆下来借给红军搭浮桥。工兵连也在赤水河上收集到一些木船。他们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绳索固定在赤水河上的大小石包岩石上,将收集到的木船编排在河面上沉锚、固定,然后用竹竿连接把各船绑牢,再铺上一块块木板、门板。
“这是一个使人焦灼、忧虑和极其紧张疲劳的夜晚。前沿枪声不断,炮声隆隆;赤水河波涛滚滚,关系全军安危的浮桥十分艰难地向对岸延展着。”当时任军委总部作战局参谋的吕黎平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彻夜未眠的周副主席,三次带我到架桥现场督促指导,又三次单独派我去架桥地点检查进展情况向他报告。”凌晨一点多钟,红军终于在浑溪口、蔡家沱架起两座了轻便浮桥。
今日习水浑溪口。(熊洪潘摄)
29日凌晨,军委直属队从蔡家沱浮桥渡过赤水河,随后三、五军团也开始从蔡家沱浮桥渡河,干部团从浑溪口渡河,中央纵队也是从浑溪口渡的河。据毛主席警卫员陈昌奉同志回忆:“毛主席是从罗染坝浮桥过的河(记者注:罗染坝下面的赤水河即蔡家沱,罗染坝浮桥即蔡家沱浮桥)。一、九军团从元厚用木船强渡赤水河。”
天将拂晓,红军将笨重的山炮等笨重武器丢进了赤水河。还未到晌午时刻,红军三万余人全部安全地渡过了赤水河,为红军跳出国民党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