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网群采访团在习水县土城镇采访时,镇党委副书记袁正刚带着记者们来到古镇上的土城卫生院家属房,据说这就是当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居住过的爱华商店。当年青杠坡战斗失利后,中革军委就在这里召开了紧急会议。
现在,在这间爱华商店的后面,住着一位87岁高龄、名叫张帮珍的老太太。那天,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慈祥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印印着她丰富的经历和蹉跎的岁月。十分健谈的她,告诉记者们红军来那年她才12岁,她的哥哥还给红军带过路……
老照片:昔日习水浑溪口。(熊洪潘摄)
1935年1月,红军进入土城。林彪、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在黄陂洞受阻,断后的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又与川军接火,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革军委领导决定在四周高中间低、显现一个葫芦形山谷的青杠坡设伏,打击川军。战斗打响了,但红军打得并不顺利,川军的战斗力远比红军以前遇到的王家烈“双枪兵”强,是个很能打仗的郭勋祺率领的模范师。狡猾的川军占领了青杠坡的制高点营棚顶,将伏击战变成了拉锯战。再加上情报有误,川军并非四个团,而是八个团,敌援军正源源不断地赶来。激战之时,红军和川军还发生了肉搏战,敌军甚至打到了军委指挥所的前沿,红军陷入万分危急的境地。这时,朱老总亲自上了前线,红二师跑步回援,干部团也投入了战斗,红军这才暂时稳住了阵脚,但红军仍处于背水作战的局面。为了脱离险境,中革军委在爱华商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毛泽东、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笨重物资,周恩来负责架设浮桥,准备西渡赤水河,即后来的一渡赤水河。
老照片:习水二郎滩。(熊洪潘摄)
听了老人的讲述,记者们决定到赤水河边实地走一走。袁正刚领着大家从古镇往东走了一百多米,穿出女红军街,来到了赤水河边。只见河流依旧,波涛滚滚,背靠古镇的对面是翠绿的山峦,河上几只煤轮轰隆隆地驶去;左面一座大桥飞跨两岸,桥上除了缓缓驶过的汽车,还有些游人在驻足观望,一切美丽而平常;在对面的火星山距离岸边最近的山包上,巍然耸立着土城渡口纪念碑,令人神往。袁正刚介绍说:“这里便是一渡赤水的主渡口,周恩来指挥架设浮桥的地方——浑溪口。”
赤水河,古称大涉水、安乐水,又叫赤虺河,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云南威信,贵州的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四川的古蔺、叙永、合江等县市,在合江注入长江,全长500多公里。沿河“山系毒雾,恶滩叠出”。流至土城地段,河面宽约200米,流速最快每秒3.5米。要想顺利地渡过赤水河,最关键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征服这一障碍,在滔滔赤水河上架设浮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