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旧居寻觅伟人成长的轨迹,我在思考他们脚下的土壤。是双江秀美的山川,深厚的文化涵蕴滋养育他们。那杨家呢?
我一次次的走进旧居,开门第一个进来,然后再关门时最后一位离开。我象作数学题一样在旧居收寻,我要在这里找到故事的答案。
这是一个开明进步的传统世家,有着勤劳、俭朴、厚道、爱国的父母。
旧居前排的敞口厅是店面,外墙是活动木板,白天卸下经商,晚上装上为墙。店铺的上方为一层木板楼,是用来存放货物的。
街坊们回忆,旧居店铺上方有杨淮清挂的两幅木匾,上写着“开源节流”、“量入微出”,从中可以领会杨家经商持家的理念。艰苦创业,勤俭持家是其中的精髓。真是这样的啊,从古自今,成功的家庭无一不是讲究“节俭”的。我看到当今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总裁盖茨的一句名言“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手中的每一分钱,他才会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生活”。
旧居店面的中端是双江镇当年邮政代办点,七十岁以上的双江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他们都曾亲眼见过闇公烈士父亲杨淮清老人。杨淮清老人清矍的面容,双目有神,长眉毛,雪白胡须长到胸前,背微驼,面目和善,语气温和。
杨淮清老人懂中医,他对穷人十分的友好,从不嫌穷,没有钱的老农,他可以为之免费开处方,甚至借钱给农民买药。
世人最瞧不起的叫化子,杨淮清竟让进屋里吃饭,甚至给钱。他可以和叫化子坐在一直长时间地摆龙门阵。我想这一方面有杨淮清老人同情穷人的因素,另一方面,当时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人们不敢四处走动,消息闭塞。而叫化子为了生存,哪里都敢去,他们对外面的情况比一般人了解得多。所以,杨淮清老人想通过叫化子的口去了解外面的消息,他关心他的几个在战争前线的儿子们。那时的叫化子是因为战争或反动统治者所压迫,致使沦为乞丐,他们是旧社会的受害者,理应受到同情。
现今双江人说得最多的便是杨淮清老人1947年办八十大寿,双江的老乡们都来为他祝寿,杨淮清老人从不收来者的钱礼,办好酒席款待乡邻。说起淮清老人,双江镇上的老邻居们都流露出无比的敬重之情。
旧居办过邮政,杨尚昆同志在他的回忆里有过较为详细的叙述。因当年双江杨氏家族为双江首富,声誉极佳,官方便将双江邮务委托给杨氏家庭代办,地址便选在了旧居的堂口。后来,旧居成为了四川地下党在成渝交通线上的一个联络站,邮政局一名叫潘兰希的局长也成为了地下党员,党组织便利用邮政局的特殊条件开展革命工作,使邮政局成为了地下党传递革命信息的一个重要阵地。
紧挨着邮政局的右侧有二个铺面,当年为杂货铺,门框上有杨淮清老人所写的楹联“聚人力物力财力利成名就”“减消费浪费耗费国富民生”。
对于旧居的店面,杨尚昆同志晚年三次回家时,回忆得十分的准确,当九旬高龄的尚昆同志跨进旧居大门时,他说:“这个地方我熟悉得很!”虽然当年的邮政局早已不复存在,现已辟为杨闇公烈士的纪念馆,但当年旧居的情景,已深深铭记在尚昆的脑海里。
中国人有这样的古话“落叶归根”、“月是故乡明”“、天下谁人不归家”。是的,每个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情感,人愈老,思乡之情愈浓。故乡的情思融进了每个人的生命。不管是伟人抑或常人,血管里总流淌着故乡的血脉。杨尚昆晚年三回故里,他感怀这片热土,他感激四哥闇公的指引,他追忆与四哥在此度过的美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