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正文
第六章 十三 建设根据地
2007-04-09 16:52:55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贾章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在根据地,1941年11月,中共党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提出: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普遍发展群众武装,并使主力兵团、地方武装、民兵密切结合。据此,各地把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起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三位一体制。群众不分男女老少,一齐参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创造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窑洞战和水上游击战等各种巧妙打法,出奇制胜,各显神通。1941年10日,晋察冀边区军民毙俘敌伪军8000多人;1942年的冀中“五一”反“扫荡”,打死敌坂本旅团长以下8000多人;晋冀鲁豫军民粉碎了敌人500多次“扫荡”;山东根据地广泛开展地雷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晋绥根据地在两年中进行了大小3000多次战斗,毙伤敌伪军3000多人。
    在游击区,面对敌人的点线正面,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组成联防线,给敌人以坚决打击,逼其撤走;在敌人的点线后面,以主力一部插入敌后,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使其腹背受敌,顾此失彼。
    在敌占区,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组织小而精干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展开明的、暗的、文的、武的各种斗争,发动群众,瓦解放伪政权,镇压汉奸卖国贼,建立小块分散的抗日基地。
    同时,自1941年以后,华北地区连年遭到严重的水、旱、蝗灾,群众生活困难,部队、机关供给不足,有的地区甚至没有粮食吃、没有衣服穿。毛泽东曾这样描述困难的情景:“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92页。)毛泽东说:有个南汉宸,过去他是杨虎城的朋友、秘书长,现在是我们边区政府财政厅长,昨天,他提醒我说,库存现金仅仅余下5元,而且是他自己印的伍角流通券10张;日本帝国主义要消灭我们,蒋委员长要困死我们,我们只得靠自己,发展生产,丰衣足食;我们发行流通券对外宣布是便于找零,实际上是为了弥补收支的赤字。
    中共中央号召全体军民,贯彻抗日根据地的10大政策: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减租减息。开展生产自救,咬紧牙关,渡过最困难的时期,迎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早在1938年8月,延安留守兵团就贯彻毛泽东“开展部队生产运动”的号召,展开了以开荒、种菜、养猪和各种手工作坊的生产运动。1939年共开荒25136亩,收粮食2590石;1940年开荒20679亩,收粮食
2400石。)
    1941年,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首先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身体力行。王震率八路军359旅驻屯延安县南泥湾地区,这里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全旅指战员经过两年奋战,至1942年,全旅种地近2.7万亩,粮食产量达3000余石,基本上达到自给自足。1943年,陕甘宁边区开荒面积达77万亩,工业方面,已能自己造纸、炼铁、炼油、修造小型机器、制造军需品等。
    在晋绥边区,1941年,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将发展生产、加快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之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大生产运动。到1942年,全区开荒60万亩,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本区并极为重视工业建设,相继建立了炼铁、化学、被服、印刷、制药、纺织、煤炭等工业。八路军120师亦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1941年开荒6万亩,1942年生产总值达2000万元。
|<< << < 1 2 3 4 5 6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六章 十二 百团大战
·下一篇:第八章 七 米高扬
·《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连载
·贾章旺:《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的作者贾章旺悼念邵华同志的挽联
·特稿:《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的作者贾章旺悼念邵华同志的挽联
·第六章 三 《红星照耀中国》
·第八章 九 “七届二中全会”
·第八章 八 傅作义
·第八章 七 米高扬
·第八章 六 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八章 五 平津战役
·第八章 四 淮海战役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黄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特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王小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周秉宜: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