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一边倒”的政策大体定下来,新中国的外交格局也就摆定了。在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上决定“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并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3]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进来的方针”,即不急于得到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的承认也不急于和他们建交,[24]以便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势力和影响后在同它们建交。以上三点后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 中共中央从1948年5月进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移往北平,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胜利的时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对美斗争和对苏联合的外交政策,保证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等外交政策文件的制定为各地处理越来越多的外事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中共中央对新中国外交蓝图的设计更奠定了信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探讨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有助于理解我党对外政策演变的历史轨迹。
注释: [1]《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903页。 [2][11]《周恩来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81,789页。 [3][8][13][18][2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376、1378、1453、1356~1358、1434~1435页。 [4][7][9][10][1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卷(1948~1949年),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490、514~518、660页。 [5]《美国对外关系1949年第8卷远东、中国》华盛顿,1978年版,第769页。 [6]《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231页。 [14][22]《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546、548页。 [15]N.B.科瓦廖夫:《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对话》,《国外社科信息》1992年第21期。 [1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问题的决议》1948年7月1日。 [17]《人民日报》1948年11月1日。 [19]俄罗斯总统档案馆:全宗39,目录1,卷宗39,第78~79,引自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1995年3月。 [20]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375~378页。 [21]“Stalin Cable to Kovalev re Trade loith Capitalist countries,”March 15,1949,Vncertain Parters P230~231. [23]《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