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丁玲早年以《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蜚声文坛。1933年5月,因追求进步,丁玲在上海遭国民党当局绑架,后被软禁在南京监狱。1936年9月,在友人帮助下,她化装逃离南京,一路辗转,于11月12日抵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今志丹县)。
从国统区奔赴解放区
彼时,红军刚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人才紧缺。国统区著名女作家丁玲的到来,得到陕甘宁根据地共产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保安的窑洞里为丁玲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会,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张闻天)、林伯渠、凯丰等中央领导高规格出席接待,丁玲殊感意外,但倍感温暖。她说,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
欢迎晚会上,毛泽东对丁玲说,你是从国统区来到苏区的第一个作家,现在这里的条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来了好,可以把苏区的文化工作开展起来。你在上海参加过左联的工作,多想些办法,多发挥一点作用。于是,丁玲建议先成立组织,再把文艺爱好者聚集起来,开展活动。11月22日,我党根据地第一个文艺协会组织——中国文艺协会在保安成立,丁玲被推选为主任。毛泽东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称赞“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
一支“纤笔”可抵三千精兵
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丁玲对未来有何打算?丁玲表示希望到前线去看看。毛泽东说:“明天有队伍上前线去,你就跟着杨尚昆主任他们走吧!”11月24日,丁玲随工农红军前方总政治部赴陇东前线甘肃庆阳。行军途中,丁玲坚持写作,完成了散文名篇《彭德怀速写》。
舞文弄墨的女作家奔赴延安,开始了戎马倥偬的新生活。12月底,毛泽东有感而发,写下《临江仙·给丁玲同志》一词:“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赠给作家的词作,高度赞许丁玲手中一支“纤笔”,可抵“三千毛瑟精兵”,不但把她称为“武将军”,更期冀她所向披靡,成就更大的事业。随后,毛泽东将该词作附在给军团政委聂荣臻的作战电报中,转送给在前线的丁玲。丁玲收到这件意想不到的礼物后,激动不已,欢愉无比。
1937年初,丁玲回到延安,当面向毛泽东汇报了词作对自己的激励和鼓舞,同时请主席抄录这首词,以留作纪念。毛泽东欣然挥毫,在两张16开大小的浅黄色毛边纸上,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毛笔”完璧归赵
1939年初夏,为保护并珍藏好这件珍贵墨宝,丁玲思虑再三,将它寄给在大后方重庆参与中华全国抗敌协会工作的挚友胡风,请他代为保存。
丁玲与胡风相识于1932年冬。1934年六七月间,胡风在上海受冯雪峰委派,到车站去接从南京软禁中借口来上海就医的丁玲,并为她安排了住处和就医等事宜,直至她回到南京。延安时期,丁玲经常写信给在重庆的胡风,并寄去一些稿件,胡风在其所编的《七月》《希望》杂志上先后刊发,还编印了她的小说集《我在霞村的时候》。
胡风收到丁玲寄来的毛泽东抄写的《临江仙》词手迹后,在日记中写道:“1939.7.3——过华中,得丁玲寄来一包稿子,田间底诗和雪苇底论文,M氏手写的旧诗词。”文中“M”,即指毛泽东。对于老友的信任,胡风十分感动,他知道这首词对丁玲而言,其珍贵程度不亚于自己的生命,因此丝毫不敢懈怠,慎重地将它装入一个牛皮纸信封中,并在信封上写下两个不起眼的小字“毛笔”,暗喻这是毛泽东的笔迹。此后,无论是在重庆躲避日机的轰炸,还是在香港沦陷后的逃难途中,胡风一直把这件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毛笔”,放在最稳妥的地方妥善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