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3万余人的兵力,分数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第129师广泛开展反“扫荡”战斗,主动在威县以南的香城固设伏,首创平原伏击歼敌的模范战例。这一战斗极大鼓舞了冀南军民士气,有效打击了日军全面“扫荡”计划,刘伯承称赞其为“模范的诱伏战”。
香城固地处威县以南约30里,西北地区是一个带形沙河故道,四周满是红柳和野枣树,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十分倾斜,是一块天然的洼地。香城固西边有一道由西南伸向东北的大沙岗,长有2里半路,高达数丈。香城固东北方向约3里处是庄头村,与大沙岗遥遥相对。这块洼地和周边的环境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天然的钳形阵地,是一个绝佳的伏击“口袋”。
其时,日军占领我根据地的巨鹿、广宗、威县等县城后,主力逐渐转向南宫、冀县等地区,仅以一部分兵力守备威县等城镇据点,用于维持后方的补给线。结合地形和敌人驻军情况,我第344旅第688团的一个营配置在香城固的正面阵地,担任正面阻击任务,团主力部队担任从西向东的侧面出击任务。我第386旅新1团担任切断敌人退路和防止敌人增援的任务,骑兵排和自行车侦察队实施侦察、游击活动,专门诱敌深入。同时,旅长陈赓还命令第386旅补充团、新1团及第688团的部分兵力连续夜袭驻威县县城的日军,千方百计地诱敌出动。
日军果然中计。2月10日中午,驻威县县城的日军第10师团第40联队出动汽车,载一个加强步兵中队200余人,由一名大队长率领,向威县以南“扫荡”。彼时,我军伏击部队已经连续3天等待在伏击圈。当日军行至香城固街道北口时,我军立即开火,击毙日军10余名。日军顿时慌乱起来,组织实施反扑,但几次冲锋都被我军击退。随后我军且战且走,引诱敌人完全进入到预伏的“口袋”之中。
日军进入伏击圈之后,意识到中了埋伏,急忙调转车头撤退。我军立刻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攻击。第386旅副旅长许世友看到被击溃的日军,高兴地对战士喊道:同志们!快去堵住敌人的退路,绝不能让敌人跑掉,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
这场战斗持续到下午4时许,日军被包围在一处椭圆的大沙窝地里,汽车陷在沙窝里开不动。被围困的日军,东窜西逃,疲于奔命。日军一方面集中火力,向我阵地不断冲击;一方面丧心病狂地向我阵地投掷毒气弹。战斗持续到黄昏时分,被围的日军看到难以突出重围,就向威县、曲周方向的老巢求援。关键时刻,为不使日军逃脱,我军战士与敌人展开肉搏,从四面八方冲向敌人,很快就将这伙日军歼灭在沙窝地里。
香城固战斗历时约8个小时,击毙日军200余人,生俘8人,烧毁汽车9辆,缴获大量武器。战后,日军对我第386旅恨之入骨。第二天,日军以两架飞机为掩护,动用70余辆汽车,载敌2000余人向香城固猛扑,并在先头装甲车上赫然贴着“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此时,陈赓已率部安全转移。
香城固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全面“扫荡”的计划,巩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朱德、彭德怀发来贺电:香城固镇大捷,挫敌凶焰,嘉慰良深,特电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