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空军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开展,“文革”期间造成的武器装备质量差、不配套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看到飞行事故剧增,飞机一架一架摔掉,飞行员一个个以身殉职,部队建设和训练受到严重影响,张廷发深为痛心,在1977年7月27日向邓小平作了专门汇报。
在这次工作汇报中,张廷发着重谈到了飞行训练中一、二等事故剧增的问题。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发生这个问题,既有“文革”否定飞行训练法规、搞“政治可以冲击训练”的原因,也有飞机装备质量方面的问题。他举例说:“文革”期间生产的几百架飞机,因质量差出不了厂;已出厂的飞机,部队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不少,有掉铆钉的,有发动机轮叶不过关的,甚至发生直升机在飞行中飞掉旋翼的事,无法担负训练作战任务。
邓小平认真听完后,毫不含糊地指示说:“你们停下来好好检查一下,要检查飞行员的原因、飞机原因、指挥原因,要好好进行整顿,不然风气搞坏了。”他还叮嘱张廷发要进行两项大检查:“飞机要普遍进行大检查,技术要普遍进行大检查。”
进行武器装备的整顿和加强武器装备的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这年8月22日,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严肃指出:“装备要好好地抓一抓。”“军队的武装有问题,质量不行,是要死人的。这是决定战争命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严肃处理怎么行呢!”他针对空军存在的问题还说:“最近飞行事故多,这与飞行训练太少有关,也与飞机质量有关。”
张廷发回到空军后,立即召开党委会研究贯彻执行邓小平的指示。在他的建议下,空军专门成立了由副司令员曹里怀、吴富善分别担任组长的飞机装备、飞行技术大检查领导小组,各军区空军相应成立工作组,深入部队、院校、装备仓库和工厂进行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协同有关部门马上予以处理解决。
两项大检查之后,飞行事故开始得到有效遏制,万时率(每飞行1万小时所发生严重飞行事故和起数)为建军以来最低水平。时隔两年后,邓小平在接见海军党委扩大会议的代表时说:“那时候空军大检查发现了很多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当然,并不是说空军的工作十分完满了,而是说他们有行动。大检查,海军知道,陆军也知道,就可以拿这面镜子照一照。”
与毛泽东从战略角度考虑建立并壮大空军一样,邓小平面对新军事革命的挑战,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深邃洞察力,提出了“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重点发展空军”的思想。在《现代战争要取得制空权》等有关论述中,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将来打起仗来,没有空军是不行的,没有制空权是不行的。陆军需要空军掩护、支援,海军没有空军的掩护也不行……”
出于保卫国家安全的考虑,邓小平强调指出:空军的装备决不能“停留在歼-6的水平上”,必须搞出“新的更高级的东西”,“不然,就始终处于挨打的地位”。“如果我们能有一定数量的更高级的飞机,那形势就不一样了。”
1978年底,邓小平在听取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吕东汇报时说:“飞行质量就是要100%。99.99%都不行,非100%不行!”1979年1月,邓小平又对吕东说:“我倾向把投资重点放在航空工业和发展空军上,要取得制空权。”“可以减少一些现在生产的飞机数量,把剩余的钱用来搞科研,搞新产品试制,搞出中国式的更好更新的东西。”
邓小平此次谈话的要点传达后,张廷发马上和吕东会商,决定由空军和航空工业部共同研究提出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方针和计划。7月5日,张廷发和吕东联名向邓小平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飞机和地空导弹生产等问题》的报告。同日,空军司令部向总参谋部上报了《空军专用装备七年(1979年至1985年)的规划》。在邓小平的关心和指导下,空军新一代国产装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开始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