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分别给日军以重创之际,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和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也活跃在抗日前线。他们的工作,在为抗日战争服务方面所起作用,同样是特殊而重大的。
发起组团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浪潮风起云涌,延安抗大的学员也都纷纷要求提前毕业开赴前线。
丁玲与吴奚如提议组织一个战地记者团,开赴抗日前线进行战地采访报道。她提出的工作口号为:“只要很少的人,花很少的钱,走很多的地方,写很多的通讯。”
这个消息传出以后,抗大的同学们纷纷要求参加,很多人找到丁玲强烈要求加入战地记者团。
他们的举动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支持。经上级研究决定,将原拟组成宣传队的抗大四大队和正在准备成立的战地记者团合并,组成战地服务团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宣传团体。
毛泽东曾先后几次找丁玲谈话。毛泽东说:“这个工作很重要,对你也很好,到前方去可以接近部队,接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你们在宣传上要做到群众喜闻乐见,要大众化,不管是新瓶新酒也好,旧瓶新酒也好,应该短小精悍,适合战争环境,为老百姓所喜欢,要向友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扩大我们党和军队的政治影响。”
对于毛泽东这些重要而具体的指示,丁玲都向团员们都一一作了传达。
当年8月12日,一个以宣传抗战为主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诞生了。这天召开了成立大会,到会会员有23人。会上,朱光代表中宣部讲了西战团的任务,筹备经过和组织机构。接着便宣布了任命:任命丁玲为该团主任,吴奚如为副主任。会议确定了西战团的性质,讨论通过了行动纲领、本团规约及成立宣言。随后,行动纲领,成立宣言、通电等刊登在1937年8月19日的《新中华报》上。
首赴前线搞抗日宣传
8月15日晚,延安各界在大礼堂举行欢送西战团出发抗日前线的晚会。
毛泽东出席了这一晚会,并且首先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词,鼓励大家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口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战,努力扩大党的影响,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争取抗战的胜利。丁玲在答词中说:“我们战地服务团的组织虽小,但是他好像小河流一样慢慢流入大河,聚汇着若干河的水,变成了一个洪流,我们誓死要打退日寇,如不达到此目的,决不回来与诸位见面。”丁玲代表西战团全体人员表达了他们的决心。
欢送会之后,西战团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延安做了40天必要的准备工作。一是加强政治学习,讨论时事和理论。为此,他们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作专题政治报告,以提高团员们的理论政策水平;二是组织演讲竞赛和辩论会,以提高宣传能力;三是对宣传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主要是编排文艺节目,在这40天内,他们积极排练了十几个独幕剧,此外还编排了秧歌舞、大鼓、歌曲、相声、绘画等。为了提炼宣传内容,他们还在延安街头演出征求各界的意见,再根据群众反映,不断改进、提高。丁玲等则潜心创作作品,还突击编写了独幕话剧《重逢》。接着,由通讯处负责编辑的副刊《战地》创刊号,于8月19日在延安的《新中华报》上刊出。
1937年9月22日,西北战地服务团40多人,打着红旗,唱着抗日歌曲,用7头小毛驴驮着行李和演出用品,浩浩荡荡、意气风发地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他们徒步从延安出发,经延长县,东渡黄河,进人阎锡山统治的山西。途经山西的临汾、太原等地。一路上,他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发动群众、宣传抗日。
|